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宦官之乱在东汉、明朝都时有出现,大名鼎鼎的有十常侍、魏忠贤等等,这些宦官可以权倾朝野,胡作非为,但对比唐朝的宦官,却是小巫见大巫。

在唐朝中晚期,宦官实力强大,不仅手握重兵,还可以擅行废立君主,甚至还能杀掉皇帝。理论上来讲,宦权出自皇权,一旦皇帝不再信任宦官,那么宦官将一无所有。之所以唐朝宦官有如此大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拥有兵权。

如此这般,皇权和宦权的争端一再上演,在唐文宗年间,甚至演变成一场大型的流血冲突,上千人为此丢了性命。

一、计划初期,进展顺利,王守澄被赐死

虽说唐文宗李昂也是被宦官拥立的,但唐文宗对宦官并没有一丝好感,李唐王朝到了他的手中,早已江河日下、破败不堪,内有党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或许很难承受这一切。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2)

在此之前,文宗很喜欢一本书,那就是《贞观政要》,他想要一改乾坤,恢复大唐雄风,于是乎,第一步就是要翦除宦官。宦官作为帝国第一大顽疾,处处掣肘皇帝的言行,要想有一番作为,根本无法施展。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3)

很长时间内,文宗都在物色合适的人选,要信得过,要有魄力和胆量,最好还不容易被人察觉。公元833年前后,有两人落入文宗的法眼,一位名为郑注,另一位名叫李训。

郑注原本是个江湖游医,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大宦官王守澄,郑注擅于察言观色,功于心计,很快就跟王守澄打成一片,随即在王守澄的推荐下,在朝为官。

史料记载“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宠。”

一次,文宗中风,不能说话,王守澄就让郑注去医治,郑注的医术很给力,文宗很快就康复了,于是郑注成了文宗手下的红人。李训的上位之路同样借助了宦官之手,不久之后,李训也成了皇帝的心腹重臣。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4)

李训、郑注都非等闲之辈,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擢取相位,为此他们必须急皇帝之所急,需皇帝之所需。很快,李训、郑注发现了文宗郁闷的根源,那就是宦官。

经过长久的观察,文宗也确定了两人的忠诚度,随即将大事告诉了两位,那就是让他们铲除宦官。李训、郑注本就是宦官推荐上来的,如果让他们来做,也不容易被宦官察觉。

文宗被拥立为皇帝之时,宦官仇士良立下过大功,但王守澄对此只字不提,于是两人就有了间隙。要想击败对手,必先分化瓦解对手,这是老祖宗对敌的一贯套路,于是李训、郑注建议文宗提拔仇士良,剥夺王守澄的兵权。

史料记载“训、注为上谋,进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五月,乙丑,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悦。”

文宗点头同意,随后王守澄被任命为左、右神策军观容使,名义上升官,实际上夺走了兵权,而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执掌神策军。王守澄并非乐意交权,而很有可能是迫于仇士良的压力,从仇士良的后续表现来看,他绝非一个简单人物。

李训、郑注的计划效果显著,王守澄没了兵权,等到时机成熟,文宗将王守澄赐死,去掉了心腹大患。

二、李训为求富贵,擅自行动

干掉了王守澄,李训、郑注立下大功,这两人也更被文宗所倚重,在此之后,要做的就是废掉整个宦官集团。

要说李训、郑注真的那么忠于皇帝?未必,虽说李训、郑注是借助宦官上位的,但对于他们而言,宦官只是他们夺权的桥梁,无论是谁挡了他们的富贵,他们都会果断地调转枪口。

然而,李训、郑注两人也并非铁板一块,在这当中,李训生出异心,他想将郑注排挤出京城,再趁机废掉,这样权力就会被他一人独享。在李训的干涉下,郑注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5)

史料记载“始,郑注与李训谋,至镇,选壮士数百,皆持白,怀其斧,以为亲兵。是月,戊辰,王守澄葬于水,注奏请入护葬事,因以亲兵自随。仍奏令内臣中尉以下尽集水送葬,注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使无遗类。”

全面铲除宦官的计划是这样的,等郑注上任凤翔节度使后,挑选几百名死士。以安葬王守澄为借口,命所有宦官送行,并安排那几百名死士随行,一旦宦官全部进了墓室,郑注下令关闭墓门,将宦官全部击杀。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计划未必能成功,但最起码不会伤及皇帝,可是李训害怕郑注抢了头功,便擅自改变了计划,准备在皇宫内诛杀宦官。

三、仇士良发现端倪,政变功亏一篑

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在紫宸殿面见百官,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报告,说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有甘露,是祥瑞的征兆。

随后文宗命宰相李训和两省官员去查看,李训回来后上奏:“臣和众人检查过了,不像真正的甘露。”文宗假装狐疑不定,便命令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带宦官去查看。

韩约引领仇士良等人,走向左金吾衙门后院,但由于太过紧张,汗如雨下,当时可是冬季,即便韩约穿得再厚,那也不至于如此。韩约的怪异举动,令仇士良有所怀疑,恰巧一阵风刮起,两旁的士卒的刀枪露了出来,并有兵器撞击的声音,仇士良顿感大事不妙。

守卫的将士刚要关门,被仇士良大声呵斥,大门没有关上。仇士良很清楚,有人要杀他,而现在必须要争分夺秒,只要他先控制住皇帝,便可化险为夷。仇士良马上带人冲到皇帝身边,报告发生兵变,并不由分说,将皇帝裹挟着带入宣政门。

仇士良很清楚,如果不是皇帝参与预谋,没有人敢对他们宦官下手,随即对文宗出言不逊,此时的文宗成了霜打得茄子,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这就叫做成王败寇,计划失败,他的这个皇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也只得任凭宦官摆布。

杀气腾腾的仇士良,马上召集数百神策军士卒,开始了对政敌的血腥报复。包括侍卫、百姓、商人在内的一千多人,全部被仇士良屠戮殆尽,富丽堂皇的宫廷即刻变成了人间炼狱,那些恰好待在宫内的人员几乎无一幸免。

东汉末年宦官敢杀皇帝(侍卫流汗不止露出端倪)(6)

李训、郑注、郭行余、韩约等人,全部死于非命。归咎政变失败的原因,李训要负绝大部分责任,如果依照原计划行事,或许真的能铲除全部宦官。然而,李训临时改变了计划,并且,在实施计划当中,他用人不当,韩约的心理素质太差,路出马脚,领兵的将士意志不坚定,给了仇士良翻盘的可能。

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仅是李训、郑注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连文宗也成了帝国的傀儡,从此之后天下大事全部取决于宦官的喜怒,宦官之祸再也无法收拾。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五卷》

拓展链接:

韦小宝扬威异国的一战,藏着一条神秘的财富通道

北宋无将?仁宗朝第一抗夏名将第一个不答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