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

文|张雅丽

千条江河归大海,万般磨难出人杰。人啊,经历的苦难挫折多了,也就成熟了。失去的东西多了,也就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了。有的人经常叹息钱赚的太少,却不会自责努力的不够,有的人感叹生活压力太大,却不知道自己的自信能力在减弱。有的人总是评判别人如何如何,站在原地观看别人的未来,自己却没有能力走向成功、没有勇气摆脱失败的打击……

五哥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1)

整个一条街的老老少少,没有不认识五哥的,一提起五哥的名字——王大龙,住在这条街上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

王大龙六十多了,在家排行老二,爹妈一辈子生了他们姊妹兄弟四个,之所以叫他五哥,是因为他叔叔大伯家还有四个哥哥,五哥是跟着他们排行的。爹妈都是山东的农民出身,是跟着爷爷奶奶逃荒要饭到赤峰的。

五哥是龙年出生的,名字是念过私塾的爷爷给起的。就是因为家里太穷,爷爷奶奶都早早地去世了。五哥七岁那年母亲生下弟弟后就得了产后风也撒手人寰了,还没等母亲发丧,弟弟就被人家抱走了,两个姐姐求亲戚求邻居的总算把母亲安葬了。五哥的父亲是个做小买卖的,人很精明。早起空手走的,晚上准能拿回来很多吃的用的,他是在头道街从西面卖家低价订购好一些东西,拿上几件样品,再跑到东面买家拿着样品把提前讲好的高价收上一半定金,再带着买家跑到西面拿货,一转身就赚了很多钱,用现在的说法那叫对缝。赚的就是个跑腿费脑筋的辛苦钱。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2)

五哥的父亲过日子不着调,有了钱就瞎胡折腾,喝酒、赌博、逛窑子,什么事都敢做。虽然解放这么多年了,政府还是没办法将暗娼这些社会毒瘤根除。父亲赚的钱几乎都送到那里去了。每当父亲赚到钱的时候,五哥和两个姐姐也能跟着父亲吃顿好饭,还能有几个零花钱买点糖豆吃,看的别人家的孩子只羡慕,可当父亲把钱耍光、嫖光了的时候,五哥家连一把米都没有,揭不开锅时姐姐就拿着家里的东西去当铺当掉,买点米下锅。最后把家里的东西全当光了,一铺大炕上只有一领炕席,睡觉姐仨只有一床被子,土墙上砸着几个木头橛子,一人一个小包袱挂上去,就是全部家当了。五哥家四壁皆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有钱的时候父亲也往家里领回过一个女人,没过上几天吃完造净后人家就跑了。

两个姐姐还不到十八岁,就被父亲分别给卖到乡下去了,说是她俩婆家解放前都是大地主,家底富裕日子好过。从此以后五哥就再也没见到过两个姐姐,据说后来五哥找过她们,因为文革红卫兵斗地主,也不知俩姐姐跟随家人流落到哪里去了。一直都杳无音讯,给五哥后半辈子留下了遗憾……

父亲一走就是几天不回家,扔下五哥自己,东家借一点米,西家借几毛钱,小学没毕业就背上粪筐走胡同串小巷的捡大粪卖钱养活自己。弄得周围的孩子都远远地躲着他走。领居大人们看着五哥也是摇头叹气的,六十年代初人们生活的都不富裕,能帮五哥的人家很少。五哥家冬天买不起煤,屋子四面透风的,五哥就住在胡同口一家赶车拉脚的老白家的马棚里,晚上在草堆上将破被子一铺,连铺带盖一骨碌就睡着了,夜里冷了就把白大爷出车时穿的白茬羊皮袄盖在破棉被上取暖,在马棚里,五哥饿了就顺手抓起几块白大爷喂马的豆饼充饥。为了避免白大爷把他赶出来,五哥早起给白大娘把水缸挑满水,帮白大爷套上马车,和白大爷家的儿子白金子,白银子哥俩处得和亲哥们似的,那哥俩在外面爱打架,一挨打就回来告诉五哥,五哥无论对方什么来头,从马棚里抽出铡草的大刀片,挥舞着就去找那些比他个子大的痞子们去拼命。在那一片居住的大人孩子都知道五哥脾气不好,打架不要命,十几岁的五哥就成了有名的穷痞子了。

父亲死了,那是个春天的早晨,五哥背上粪筐打开院门,已经僵直了的父亲就躺在门口,左手拿着一个空酒瓶,右手抓着一包猪头肉,怀里揣着一双黄胶鞋,是五哥穿的四十号的鞋……

五哥参加过文革大串联,因为他没爹没妈没亲人,划成份时被化成了贫农红五类。五哥也下过乡,在农村锻炼了五年,因为看不惯大队书记的儿子调戏女知青,一铁锹把人家的腿给打断了,弄个故意伤害罪被判了有期徒刑七年。出狱后五哥没工作,没家了,他夜间就住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白天就和他爹一样,跑到头道街干起了对缝的买卖。那时候工人上班都发手套、鞋、工作服,都舍不得穿,拿去市场偷偷地卖掉贴补家用。有的工头们嫌去商店买的劳保用品贵,就跑到头道街收购。五哥正好干起了父亲的老本行。在监狱里五哥认识了几个朋友,出来后也在头道街开起了商铺,五哥给他们拉客户,找进货渠道,没几年五哥自己就开起了五金机电门市。五哥发达了……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3)

白大娘看见站在眼前的这个五短身材,身体微微发胖的,穿着考究的人,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当年的小五哥王大龙。白大娘带上老花镜拉着五哥:

“孩子,你还活着啊,文革那会儿都说你留在外地了,后来又说你摊上人命官司被枪毙了。”白大娘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告诉五哥,白大爷当年被折腾的留下了病根,瘫痪几年后就去世了,老大白金子下乡没回来,娶了当地的一个回乡女青年在那里入赘安家了,现在过得也不错,就是不经常回来。身边只有白银子两口带着孩子和她一起过日子。

五哥把白大娘扶到椅子上坐下,郑重其事地跪了下来:“大娘,我还得感谢白大爷和您对我的照顾,没有你们一家的收留,就没有我王大龙的今天,”五哥给白大娘磕了一个响头。

白银子两口手忙脚乱地扶起五哥:

“哥,过去咱都穷,也没帮你什么,你讲究了,还记得来看看我们。”

五哥又冲挂在墙上白大爷的照片磕了一个头,站起身:

“银子兄弟,今后你就是我亲弟,白大娘就是我亲娘。”

一沓钱随着白大娘的手在颤抖……五哥是个讲义气懂得报恩的人。

五哥又回到了这条街上,在街口买了一处院子,新翻盖了房子,装修一新后把孩子老婆接了过来,五哥喜欢结交朋友,他经常和老婆说:

“我从小家里人少,自己多少年都孤孤单单的没家没亲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几个知心朋友互相来往着觉得亲。”

说起五哥的朋友,那还真不少。白银子自然是自家兄弟了。还有两个是在监狱里认识的朋友,一个是为给文革时挨批斗致死的父亲报仇,把人家打残了一条腿, 被判了十年的李志国。一个是在学校食堂里撬开钱柜没偷到钱,反而把值班的厨师扎伤被判三年的于志强。 再一个就是街口离五哥家不远处开面馆的寡妇刘丽红。还有一个就是和五哥一起捡过粪的小二子。

“五哥,我门市来了一批进口壁纸,你有时间去看看呗,把你家卧室客厅贴上一层,让你那些朋友们来看看,也给我做做广告。”李志国坐在五哥家的客厅里品着茶,看着坐在摇椅上喝茶的五哥。

高干子弟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4)

志国父母都是政府大院里的干部,志国姐弟三个在大院里住着二层小楼,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文革那年志国十二岁,他父母被打成了走资派,父亲因承受不了造反派的轮流拷问和残忍地折磨,自己用一根鞋带拴住脖子,趁着造反派吃饭的时间,把自己吊死在一把破椅子上了……

志国的姐姐和家庭脱离了政治关系,住在学校不回来了,母亲被关押到平反以后才放了出来。小小的志国带着弟弟艰难地长大了,仇恨也跟着年龄在增加,在他下乡做知青的前一天晚上,那个逼死父亲的造反派晚上喝酒回家,被他暴打一顿住进了医院,半年后这个造反派瘸着腿上班了,志国也被送进了监狱。母亲平反后官复原职了,姐姐弟弟都上了大学有了好的工作。志国在监狱里减刑提前释放了,回家后母亲给他安排好了工作,住房,倔强的志国停薪留职干起了个体,自己买了车买了房,有了一群社会上的朋友。

五哥是志国最对脾气的狱友,他们虽然出身相差甚远,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倔强的性格,都看不惯那些持强凌弱,进了监狱还敢为非作歹的罪犯……

志国通过母亲的社会关系,做买卖生顺风顺水的,可就是有一点不如意,那就是家里的老婆是母亲给娶的,人家根本看不起进过监狱的志国,就是图婆婆地位高,家境好,能安排个好工作,能过上好生活,才从农村嫁过来的,岳父是农村大队书记,母亲下乡改造时认识的。志国老婆也属于干部家庭的小姐了,人个子不高脾气不小。志国夫妻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一吵架老婆不敢去找婆婆告状,却经常跑到五哥家来诉苦: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5)

“五哥五嫂,我家志国整天和一帮狐朋狗友在外面混,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一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还烦,把这个家扔给我一个人管,他妈有病还得我去照顾,他一个蹲过监狱的劳改犯,怎么这么牛,欺负我啊?”看着眼前的小女人不停地数到着志国这不对那不对的,五哥笑着说:“弟妹,心里闷了就找你五嫂说话,志国那里回头我去说说他”……

志国喜欢到刘丽红的面馆坐坐,饿了就吃碗面,看着风韵犹存的刘丽红志国有时说话会脸热,面馆不远处有个配货站,那里等活的司机们经常打完麻将来面馆吃饭:

“老板娘,你这小手比面条还软啊,哈哈哈。”

“丽红,你的小脸这几天怎么瘦了,想哥了吧。”

“哈哈哈人家那是得了相思病,说出来,想谁了?”

刘丽红一边招呼后厨下面条,一边让帮着服务员麻利地收拾几个小菜放到桌上:

“老娘谁都不想,这年月,哪还有好男人让我想的,”

哈哈哈,几个司机一边喝着酒一边和老板娘开着玩笑,听得志国心里烦,吃完面到柜台前扔给丽红一百元大票就走,丽红赶紧说:

“李哥,你上次吃面的钱还没花完呢,这次不用再给了。”

志国头也不回地:

“拿着吧,下次五哥我们几个来吃面就不结账了。”

看着李哥的背影丽红心里明白,只要她在,李哥就会进来吃面。都是错过吃饭的时间来的。面馆不忙的时候一碗面一个小菜李哥也能和她聊着天吃上半天……

老板娘的爱情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6)

丽红婆家娘家都在农村,自从丈夫得了肝癌去世后婆家人就不和她来往了,女儿都上高中住校了,放假了孩子才能回家住上一阵,平时就是丽红和从娘家雇来的远房侄女在面馆里吃住,这个小面馆是丈夫去世后丽红卖掉楼房开起来的,五哥没少给她帮忙,装修、进货的都是五哥联系的朋友,给她省了不少钱。五哥没事就叫几个朋友过来吃面,照顾她的生意,五哥是丈夫生前的朋友。有五哥出出进进的,小面馆到平安无事的开的很红火。

别看丽红四十多岁了,可她高挑的个头白皙的皮肤,不长的头发也不染,也不烫的,简单的在脑后挽个发髻,半截竹筷子削尖了一头插在发髻上看着别有一番风韵。雪白的围裙勾勒出她优美的身材。丽红一年四季都喜欢穿素花衣裤,出来进去的给人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引得吃面的男食客总是要多看这个老板娘几眼……

丈夫去世第三年丽红带着十岁的女儿嫁了一个外地来的小包工头,他说有一个男孩在河南老家和奶奶住在一起,这个包工头除了过年回家陪陪孩子,平时就是寄钱回去,他比丽红大十几岁,很疼爱丽红和女儿,只要丽红喜欢的,吃的穿的他都买。就是没带丽红去过河南,总说以后不忙了带着她们回河南老家补办一个婚礼。而这个婚礼也一直没办……

结婚第四年春节刚过,包工头领着工人去外地干活了,家里来了几个农村打扮的女人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进门就指着美丽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个狐狸精,不要脸的女人,竟敢勾引我姐夫,还在这里过上日子了,这可不是你的家,赶紧带着孩子滚出去。”

只见一个又胖又黑的女人拉过男孩子,手指几乎戳到了丽红的鼻子尖:

“儿子你看,我说你爹在外面有人了你还不信,现在你信了吧,这个家是咱们的,赶紧让她滚出去。”

丽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明白了,自己被人家当二奶养起来了,他根本就没离婚,自己被欺骗了四年,她和女儿被包工头的老婆和小姨子们赶了出来,是五哥帮她找个临时住所暂时住了下来。包工头回来和老婆小姨子们大吵了一顿,被泼辣的老婆挠了个满脸花。包工头找到了五哥才见到了丽红,五哥把他臭骂了一顿,看在他平时对丽红母女很好的份上,五哥收回了紧握的拳头。

包工头带着孩子老婆走了,把房子给丽红留下了,丽红想忘记这一切,她把房子卖了,这个小面馆就是家,就是母女俩生存的希望了……

李志国有些日子没来面馆了,听五嫂说他母亲病重住院了,志国两口子都在医院陪床呢,每天来吃面的司机们依然会走过来和丽红开几句玩笑: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7)

“老板娘,直勾勾地看什么呢?等谁呢,”

“哈哈哈,老板娘这几天魂不守舍的啊,有心病了,”

丽红瞪着大眼睛使劲地抖了抖毛巾,用手里的笔指着他们:

“吃你们的面吧,好菜好饭的咋就堵不住你们几个的臭嘴,管我等谁看谁呢,谁来了都比你们几个顺眼。”

哈哈哈,司机们喝着酒开怀大笑着,不被老板娘骂几句他们好像喝酒都没滋味了……

晚上客人都走了,大师傅也下班了,小服务员也请假回家相亲去了。丽红收拾好前台卫生,关了面馆的前门,回到后面整理一下乱糟糟的厨房,面案上还有一大块和好的面团,厨师忘了把面团放进冰箱了,丽红洗洗手切了一块面揉着,她从冰箱里拿出一小盆和好的肉馅,自己想包几个饺子吃,忙乎了一天了,自己很少好好地坐下来吃顿饭,今天关门早,想吃顿饺子好好睡一觉。

轻轻地脚步声躲不过老板娘灵敏的耳朵。李志国微笑着站在丽红的身后,手里拿着一瓶五粮液:

“丽红,别忙了,陪我喝几杯吧,我好几天没过来了,老母亲脱离了危险期,我偷空出来透透气”

作者简介

哥们儿免费阅读全文(哥们儿连载)(8)

张雅丽,内蒙赤峰人,白衣天使,七十年代曾和无数热血青年一起,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牧区,回城后在一家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现已退休,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善于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厚厚的日记中写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