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姓源头(中华姓氏-长沙)

湖南黄姓源头(中华姓氏-长沙)(1)

湖南黄氏

系出江夏,故合宗以江夏为断,以香公为始祖,香公字文彊,江夏安陆人,官尚书令。清同治9年(1870)湖南黄氏各支建总祠于长沙。总祠通派:(以香公为一世,自六十一世始)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千秋祖业光,合宗文节续,先泽炳淮阳。

长沙大河港黄氏

始祖东汉香公,传四十二世至益先公,又作奕宣公,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丰城县瓦子坪徙居湖南长沙。传十数世,子孙蕃衍。清乾隆24年(1759)卜地锦绣都大河港建立祠庙。道光9年(1829)闻所公房、荣所公房、志斌公房、本公房始纂族谱,光绪22年(1896)荣所公房续修,光绪31年(1905)志斌公房续修,宣统2年(1910)闻所公房续修。老派:益友启志万,朝金正文璜。原派:成德立本,世锡荣昌,学开贤士,家显才良,宗功裕远,祖泽腾芳,懋昭先绪,长发其祥。

长沙洞井铺、大河港、榔梨黄氏

始祖遐公,唐中叶自婺州金华迁江西丰城,为沇江一世祖。传十三世至天爵,生子六,三曰均美,四曰均慈。均美次子文保,字经魁,明洪武初迁湘阴,后迁善化之洞井铺。清乾隆间创修支谱,光绪14年(1888)四修。均慈,字执爱,自幼以明经学道为念,杜门著述,有《自好斋全集》行世,有子四:益先、廷柏、松汉、祐和。益先原名上一,字从亦,因避庙讳改作益,明洪武5年(1372)由江西南昌丰城县瓦子街迁居湖南长沙锦绣都二甲大河港。松汉公长子冠益公则明正统间偕弟凤益迁居长沙榔梨镇。清道光时二支合修谱牒,光绪14年(1888)、1933年续修。同治元年(1862)合建祠于春华山。世派:(自十二世始)继述昌宗绪,家声庆祖贻,培基宜德懋,保世尚仁滋,扬显怀忠念,雍容裕孝思,永承恩泽广,敦笃达康时。该族名人黄翼升(1818-1894),字昌岐,历任江南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等职。

长沙河西西楚桥黄氏

始迁祖颂公,字词美,明洪武初由江西泰和县迁长沙府,居郡垣万寿街,公素负文名,为当世所赏,翰林学士李孟拔以名上,元仁宗皇帝诏擢用,辞不赴。数传而下,复迁居河西都之西楚桥。族谱始修于清康熙19年(1680),续修于道光11年(1831)。字派:运昭源远,景庆时淳,忠孝有本,道范维新,显扬祖泽,培振家声,英贤继起,德业增荣,光腾金玉,秀集南衡,永延奕世,再叙鸿文。

长沙西塘塅黄氏

始祖辛四公,明洪武初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双井钓鱼台迁湖南善化县之上堡土。传三世分兴富、兴贵、兴旺三房,长房兴富,字元彰,徙善化之西塘塅。清乾隆末创建宗祠。同治元年(1862)始修族谱,1913年续修。派名:辛仕兴定景,续添万单日,国朝廷一应,邦本世起经,聚顺家延庆,修培业敬承,汝思增厚泽,在念振先声。

长沙河头黄氏

迁湘始祖辛四公,明洪武初由江西南昌丰城县迁湖南善化县,二世祖仕雄生三子:兴富,居三桂;兴贵,居坪上;兴旺,居河头。支谱始修于清乾隆43年(1778),道光3年(1823)续修,同治5年(1866)三修,1921年四修。该族名人黄有功,花翎记名提督;黄德谋,提督衔湖南记名总兵。

长沙南门外南湖巷黄氏

始迁祖鸾、凤、凰、定四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迁湘,鸾公居湘阴,凤公居善化,凰公居常德,定公居省垣南门外南湖巷。支谱初修于清乾隆25年(1760),同治4年(1865)续修,1922年三修。乾隆间建祠于河西武家山。派语:(自二世始)荣华永远,达显朝廷,家国世宗,正直先型,谋贻百代,教授一经,竹苞松茂,桂馥兰馨,积德甚厚,流泽孔长,佑启后嗣,能迪前光。

长沙经铿黄氏

谱尊国璋公,字大圭,号髦士为始祖,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迁长沙郡城对江溁湾市。三世衍为三支,长以敬迁宁夏;幼以忠居浏阳;次以诚仍居溁湾市,八世又衍为梅、植、模、格、楩五支。梅房十九世孙即民国元勋黄兴。模房九世孙洽中,为经铿支祖。十一世孙钫,字伯宣,清顺治孝廉,官四川华阳知县。宗祠建城内乐朋硚迄潮宗门之间。世派:(自十五世始)孝友维式仁厚其孚,克昌宗业载启宏图,承先之佑永锡尔休,嘉嗣继武卜世缵修。该族名人黄模,明嘉靖举人,官云南府通判;黄洽中,黄模子,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太原知府、南安知府;黄式度,道光举人,德安知府。

长沙东华山黄氏

始祖荣常公,世居江西丰城县瓦磁街,明洪武6年(1373)迁浏阳镇头市;七传至芩(一作岑),与子廷瑲(原名廷礼)由浏阳分迁善化西乡东华山(原名许家冲)。1916年续修族谱。

长沙榨冲黄氏

始迁祖友富与从弟景富,明初避兵,自江西庐陵县曹竹湾迁于善化(今属长沙)榨冲。1946年纂修支谱。

长沙丁龙桥黄氏

始祖宗谅公,宋嘉泰间由江西徙居湖南湘阴石门寺,二世祖仲几公,由湘阴徙居长沙丁龙桥。清光绪16年(1890)四修族谱。

浏阳灌江桥黄氏

始迁祖垂公,字经南,明洪武间因元末之乱,由江西丰城始迁鄂,再徙湖南浏阳县金声乡灌水之滨。族人分布于浏阳县枫林、大瑶、复兴各乡及萍乡、攸县等处。至1948年,已传25代,男女丁口约5500人。1938年三修族谱。

浏阳官桥黄氏

一派君洞,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沙石街铜桥湖六坊,迁居浏北三十一都洞阳市洞阳湾。四世子琳,为长沙李氏赘婿,遂籍长沙。七世友琦,明成化18年(1482)生,嘉靖39年(1560)卒,复由长沙迁浏西江东,蕃衍于官桥。清乾隆40年(1775)始修族谱,道光23年(1843)二修,光绪20年(1894)三修,其时男丁954人,女口411人。1934年四修,其时男丁1103人,女口547人。本宗行派:君广左子孟,永友廷绍守,显金文木之,坤锡泗甲良,立志承先业,家声远盛昌,序述思宗德,恢宏益大光,笃生英俊启,辅国兆明扬。长沙官仓行派:君广左子孟,孝友廷如常,显继文世楚,晖洪绪纯良,立志承先业,家声远盛昌。浏北洞阳行派:君广左子孟,孝友廷如常,昌继元祥万,世永兴嘉良,立志承先业,家声远盛昌,序述思宗德,恢宏益大光,笃生英俊启,辅国兆明扬。

浏阳月弦山黄氏

始迁祖万禄公,明授崇礼侯,任职年余即致仕,于明洪武3年(1370)携眷由江西丰城县衙背街迁湖南浏阳北乡六十八都立业。建祠月弦,因名月弦山黄氏。其裔分九支,散居四乡。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4代,丁口2000余人。

浏阳枨冲黄氏

远祖唐时峭公,为徐州刺史,生二十一子,散居各郡。其中朝端公居江西丰城县,朝襄公居建昌府。枨市黄氏多为端、襄二公后裔,元末明初或明末清初自赣、粤二省迁来。清同治6年(1867)始修族谱,1915年续修,1947年三修。字派:存心钟厚福,敦本庆长春,贤才叨祖锡,景运自天申。

浏阳镜山、板陂洞、横山、何家坊、乱石岩、蒋坑黄氏

谱中"源流新序"称黄氏自陆终公发源后,子孙封于有黄之地,遂因以为氏。越百余世周末歇公为楚相,封春申君,生子十三,世居黔中,即今鄂州府江夏县,此江夏郡之所由来。第十三子琬封镇南节度使。又三十七世而至峭公,赐进士、平章阁大学士,妣上官氏、吴氏、郑氏,生子二十一。公因子孙众多,食用浩繁,谓三夫人各留长子侍养,其十八子令居四方。其中第十七子井公五代时迁江西南丰县双井头,宋时转迁瑞金县葛岗都。历数传至元末僚公,生子三:庆吉、庆华、庆寿,迄今支分派衍,惟僚公之后裔者居多。自清康熙年间廷秀、廷开、廷盛等由粤东迁居浏邑,或居浏东之境山、蒋坑、板陂洞、乱石岩,或居浏南之横山桥、何家坊,或居平江之定子坳、大福溪等处。乾隆间创建宗祠于板陂洞。镜山私派:志士宗陞学,钟灵耀国华,庆闽开世第,庆衍振吾家。板陂洞私派:庆日文敬彝,应璧克茂伉,万忠起天庭,启宗锦山明(坤道),兰桂相腾芳,英贤郁秀章,思荣标上国,世代永隆昌。横山桥私派:宗凤文兴起,贤良越代钟,盈廷朱紫贵,吉庆毓淮东。何家坊私派:仕廷富贵远,福禄永庆长,承先思继志,贤声远吉昌,克绳其祖武,奕世绍书香。总派:景德恢先绪,诗书继远芳,谟猷昭盛典,正大启谦光,宏建荣新彩,英才焕锦章,能承宗祖志,奕世发其祥。

浏阳洞溪黄氏

浏阳黄氏多祖香公。1945年浏邑江夏堂后裔七十余支联谱,非江夏者概屏不录。1941年建联祠于浏东张坊洞溪。祠联:江夏溯渊源念列祖由粤由闽迁闢斯土斩棘著辛勤吴楚关头垂大业,洞溪新庙貌冀后起允文允武焕发宏猷辉煌流世泽冠裳奕叶耀宗功。东汉肇家声二千年源远流长孝子忠臣光史册,南邦绵世泽七十祖支分派衍吴山楚水萃精英。燕翼仰贻谋系承江夏绩懋洞溪千百载德泽常新忠孝家风垂典则,鸿图展胜地秀毓南山灵钟淮水七十祖宗支汇萃春秋祀事肃明禋。县治朝阳街克清公房十五世黄彰任,曾任美国海洋石油公司副董事长、美国国会顾问。谱中有褒奖、惩处事项、各支世次丁口统计表、家训十二则、家法十六条、祠规八则、祭祖事宜六则等。浏阳县祠派语:(自香公六十一世始)敦叙隆纲纪,雍和兆显扬,绍闻江夏远,继述楚湘长,家瑞同悠久,邦贞合赞襄,贤良绳祖武,世代永蕃昌。

浏阳六都沿溪坝黄氏

始祖香公,汉代江夏安陆人。其五十四代孙明岐公于清康熙初年与兄明先公自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十里牌迁此。

浏阳黄氏

始迁祖荣光公,清康熙间自广东平远迁浏。后人聚居于花园、佛岭背、天子湾。

浏阳东乡一都张家洞、南边塅黄氏

始迁祖尚奇公,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初自广东平远县迁浏东张家洞,继迁南边,后衍为五支。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9代。

浏阳一都张家坊小田冲黄氏

始迁祖锦达公,香公五十五世孙,自广东嘉应州石坑迁江西赣州府兴国县,清康熙间再迁此地定居。

浏阳东乡一都张家坊小田冲宝盖黄氏

得凤公,香公五十二世孙,原籍福建汀州府武平县宜贵阳石下,后迁居江西赣州雩都县小罗谷上中障,生四子:长子福泷迁居浏西,后又迁四川叙州宜宾县北城武城街;次子福云于清康熙12年(1673)携弟福满、福乾自赣州迁居浏阳东乡一都张家坊小田冲宝盖窝。

浏阳东乡一都上洪石鼓山东源坑黄岗排黄氏

始迁祖玉光公,香公五十六世孙,自粤至吴,清康熙30年(1691)迁浏东永和市井泉黄家屋场,后再徙此地定居。

浏阳东乡一都竹山下黄氏

玉润公,字光一郎,香公五十一世孙,其孙文彬公,字粤大,清康熙年间自广东嘉应州兴宁县龙归洞平港口迁此。

浏阳长鳌江西洞黄氏

兆信公,香公五十四世孙,其子则煌,字勤善,清乾隆4年(1739)由粤东镇平县携子万进迁此。

浏阳朝阳正东街黄氏

克清公,字静昌,号维九,香公四十六世孙,自南昌渐溪村迁居夏家埭。传至九世孙国贵公,字天赐,号崇禧,清乾隆27年(1762)携侄子建志、建悊,自南昌迁武昌,继迁湘潭,后迁浏阳朝阳正东街落业。

浏阳东乡黄家楼黄氏

始迁祖连昌公,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由粤东嘉应州平远县石窟里迁居浏阳东乡五十三都彭家坊百箩坵坳上,后卜居黄家楼。

浏阳东乡山口七都栗柴窝黄氏

明信公,香公五十七世孙,其子色麒于清季自江西上犹县迁此。

浏阳茅园黄氏

始迁祖明新公,香公五十五世孙,浏阳踏浒真君殿始迁祖朋新公之兄,于清康熙间由粤东镇平徐溪迁此。

浏阳踏浒真君殿黄氏

始迁祖朋新公,香公五十五世孙,清康熙年间由粤东镇平徐溪迁此。

浏阳琵琶漕黄氏

始迁祖家球公,字厚贻,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康熙38年(1699)由粤东迁此。生有六子:贤泰殇,贤科回迁粤东,贤相裔迁新昌,贤顺迁居粤东,贤登、贤开留居浏阳,家球公亦复迁居粤东。

浏阳东乡东冲大水垅黄氏

始迁祖举中公,香公五十六世孙,清雍正年间自广东镇平徐溪迁此。

浏阳小溪祥源冲黄氏

耀金公,字珍一,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41年(1702)自粤东迁江西袁州府宜春县,其子天与公之妻谢氏从四子德中自宜春迁此。另一子天申公,字声闻,迁居浏阳瓜冲店前湾。

浏阳东乡镜山黄氏

始迁祖挹公,香公五十七世孙,清康熙5年(1666)由广东惠州府和平县仁义村乌石下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小河易家塅田泥湾黄氏

始迁祖吉美公,字可仁,香公五十一世孙,其妻张氏于清顺治年间携子自广东惠州府河源县蔡庄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黄石洞双江口黄氏

始迁祖应瑞公,字通球,香公五十七世孙,清季自江西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鸭婆冲黄氏

始迁祖受荣公,字邦耀,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间自广东惠州龙川县鹤树下双寨下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双溪株树窝黄氏

始迁祖忠金公,字石泉,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间自广东惠州府和平县山子背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石溪杉山排黄氏

始迁祖得运公,字昌时,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康熙6年(1667)自江西赣州迁此。

浏阳东乡一都安福桥黄氏

始迁祖魁良公,字明光,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34年(1695)随母迁此定居。

浏阳东乡一都小田冲黄氏

始迁祖得足公,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自福建汀州府武平县宜贵蟠龙隘迁此。

浏阳东乡黄氏

始迁祖博玉公,字伯兴,号崑柱,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年间自广东迁此。

浏阳中都河塘石陂黄氏

始迁祖日智公,香公五十四世孙,明万历年间自广东惠州府龙川县迁此。

浏阳五都栗田黄氏

始迁祖应超公,香公四十九世孙,清季由粤东迁此。

浏阳东乡上四都长鳌江左石坑黄氏

端公,度名法清,香公四十七世孙。端公传九世祖荣铸公,于清康熙年间自广东龙川县铁场墟竹头园迁此。

浏阳东乡上四都白沙黄氏

端公传至九世祖荣堂公,于清顺治年间自广东惠州龙川铁场墟产坑迁此。

浏阳东乡上四都泉坑坝黄氏

始迁祖惠然公,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年间自粤东迁此。

浏阳东乡上四都黄氏

君仕公,香公五十二世孙,其子大兴公,字朴植,清康熙37年(1698)由广东镇平县负父骸携妻子迁此,后人有迁居平江县东乡黄金洞内湾者。

浏阳东乡上四都铜钱坑大岗黄氏

始迁祖郁文公,香公五十六世孙,清康熙年间自广东迁居江西万邑白水枫子里,后迁此而居。

浏阳东乡上四都东门市黄氏

始迁祖成科公,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初自广东迁此。

浏阳东乡四都打油窝黄氏

始迁祖仁选公,字万青,号洋生,香公五十八世孙,清乾隆6年(1741)由广东惠州府龙川县白马岗杨梅山迁此。

浏阳东乡三都黄泥坳黄氏

一支始迁祖宏登公,香公五十七世孙,清康熙间自粤东迁此。另一支始迁祖愈吉公,字佑我,香公五十一世孙,清康熙35年(1696)与弟愈祥之子景由江西建昌府赣州南丰县双井头迁此定居。

浏阳东乡达浒洋子埠黄氏

愈吉公,香公五十一世孙,传四世至子受公,字仕仁,号恒忠,清乾隆元年(1736)迁此。

浏阳东乡二都下马塘窑湾黄氏

愈吉公,香公五十一世孙,传四世至子琼,字仕贵,清乾隆16年(1751)迁此定居。

浏阳二都永和市黄氏

始迁祖启盛公,香公五十一世孙,清康熙8年(1669)由粤东嘉应州平远县坝头乡下西河甲波水迁此,后人散居小板桥、塘下冲、黄家坳、湾斗等地。

浏阳永和市石江黄氏

始迁祖子盛公,号慎斋,香公五十四世孙,清雍正13年(1735)由粤东潮州府大埔县三河坝浒梓村迁此。

浏阳东乡七都烟竹洞军庄黄氏

始迁祖佩响公,香公五十八世孙,清康熙初年自江西上犹县迁此。

浏阳七都三口竹山里黄氏

廷祝公,香公五十六世孙,世居广东和平县,因罗浮山之乱随子俊恭迁居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石外乡金瑞市河背新田桥陈家坪,后又迁浏东七都三口竹山里大茅岗羊牯脑。

浏阳十三都七级坳黄氏

始迁祖先庆公,香公五十世孙,清乾嘉间迁此。

浏阳孙家塅黄氏

始迁祖玉芳公,字升腾,香公五十代孙,清康熙39年(1700)由福建上杭县黄寨下迁此。

浏阳南乡沙溪施家坝黄氏

明和公,香公五十五世孙,其子光信始迁此地定居。

浏阳南乡黄花冲黄氏

国义公,香公五十代孙,广东嘉应州兴宁县中堡风树坑人,其子有文公于清季自广东迁来浏阳南乡黄花冲。

浏阳小溪棉布庵黄氏

始迁祖袭麒公,字庭球,香公五十世孙,清初自粤东迁浏东大溪小板桥胡家山柞树下,继迁此地定居。

浏阳五都蓑衣坪黄氏

始迁祖应元公,字孟英,香公五十世孙,明洪武2年(1369)携妻子由江右分宁双井迁此。

浏阳文家市黄氏

始祖可尊公,清康熙年间自广东龙川迁此。

浏阳长田市黄氏

始迁祖惟第公,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由平远县东石乡迁浏阳东乡八都长田市茅园。

浏阳田心里黄氏

始迁祖永茂公,香公五十二世孙,清嘉庆年间迁浏阳东乡小河田心里。

浏阳黄氏

始迁祖朝衍公,洪州分宁双井黄氏庭坚公之曾孙,南宋时自江西洪州迁浏,后人分布于古港、赤塘。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31代。

浏阳长峰冲黄氏

始祖九贤公,清康熙间自广东平远迁此。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9代。

浏阳何家坊黄氏

始祖芳麒公,广东长乐人,清康熙中,其子俊益、受益偕迁浏南何家坊,其后受益之裔分居青草市、查家冲,别称青草市黄氏、查家冲黄氏。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0代。

浏阳井泉里黄氏

始祖大槐公,明中叶自江西萍乡迁此。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0余代。

浏阳鲁家湾黄氏

始祖天彩公,广东平远人,其子廷开、廷秀于清初偕迁浏东鲁家湾。开公之裔后居石鼓山,秀公之裔后居板背洞,衍为二支。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1代。

浏阳竖溪冲黄氏

始迁祖延柏公,明中叶自江西南昌迁此,旋迁长沙。五传至兴隆公再迁浏西高田。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4代。

浏阳鹭序段黄氏

始迁祖有公,明代自江西迁浏。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0余代。

浏阳城关朝阳街黄氏

始祖一盛公,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清乾隆年间,其子国富、国贵、孙仕海相率迁浏,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7代。

浏阳花园黄氏

始祖荣先公,广东平远人,其子文忠、文耀于清康熙中迁浏南沙溪花园,耀之裔分迁佛岭背添子湾。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9代。

浏阳株树塘黄氏

始迁祖受钦公,明洪武间自江西高安县堎上迁浏北株树塘路口。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0代。

浏阳鸡公岭黄氏

始迁祖正文公,明弘治3年(1490)自江西高安迁此。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9代。

浏阳施家塘黄氏

始迁祖其哲公,清康熙间自广东平远迁江西万载,继迁浏东施家塘。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0代。

浏阳春坪黄氏

始迁祖俊光公,明初自江西南丰迁浏东上洪,继迁浏北春坪。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1代。

浏阳道岸黄氏

始迁祖惟国公,明洪武年间自广西修仁迁浏东朱江紫竹坡,继迁道岸。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1代。

浏阳傅家冲黄氏

始迁祖碧湖公,明代自湖北武昌迁此。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6代。

宁乡塔田黄氏

远祖德隆公、世英公居江西吉州泰和县圳上,至富六、富十及杞、铭诸公避乱来楚,寓湘乡十四都军山塔龙桥,厥后各公派下迁徙不一。富十公偕姪仰(富六公之子)于元泰定4年(1327)徙宁邑灰汤,子志道于洪武2年(1369)入宁乡县学,旋登进士第,授毫州知州。季子世华,行兴七,当元季红巾之乱,入赘湘乡封山刘氏。大明定鼎,省刑薄税,民赖以安,旋赖以聚,于永乐9年(1411)得复守原籍于花园等处。杞公嗣俊公徙沩宁之西六都江坪,铭公嗣寿钦徙黄家冲。明成化2年(1466)富十公房创修族谱,清雍正8年(1730)富六、富十、杞、铭四房合修称五修。道光29年(1849)富十公房六修。派语:本先哲言立继起则修齐家政崇尚儒德汪洋为量朴厚可格克守制度普贻惠泽。

宁乡黄氏

始迁祖正光、正兴系堂兄弟,原居江西高安县新丰第一乡,明嘉靖年间徙来楚湘。正光居石子滩及傅家冲,正兴居双江口之冯家屋场,是为迁楚湘一世祖。

宁乡萧家桥黄氏

世居湖南靖州绥宁。清代前期,始迁祖凌云公始从绥宁永宁乡迁居宁乡县西之萧家桥。后裔析为六房。1930年续修支谱。

宁乡山塘、竹园黄氏

始迁祖谷一郎,元中叶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圳上迁宁乡之道林峡山口,其后分山塘、竹园两支。1948年田心支四修支谱。

宁乡双观黄氏

始迁祖元鉴公,明时自湘乡迁宁乡双观。1921年五修族谱。

宁乡冷水井黄氏

始祖必华公,本姓刘,其祖父中存,明永乐8年(1410)自江西安福县迁居湘乡南熏塘头冲。必华赘于宁乡灰汤冷水井黄氏,遂承黄氏之后。后裔分志亮、志明、志清三房。清雍正12年(1734)一修族谱,同治8年(1869)二修族谱,1918年三修,1948年四修。至1949年,已传22代,男女丁口3000余人,多聚居汤泉乡冷水井八石头,分布于湘乡、沅江、汉寿诸县。

宁乡泉塘坪黄氏

始迁祖应麒,明时迁宁乡四都泉塘坪,后分袑、淮两房。清光绪24年(1898)七修族谱。

宁乡大坊坪黄氏

庐陵义城始祖嵩公,字高仲。迁宁乡大坊坪者,芸庄、清溪、精舍、社边四房之裔。芸庄房裔宅芭蕉铺、坎田;清溪房裔宅包指园;精舍裔宅雷家冲;社边裔宅坎田。清康熙58年(1719)四房合修族谱,乾隆59年(1794)、咸丰8年(1858)续修。嘉庆15年(1810)建宗祠于大坊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