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能爬墙的羊(盘羊长角把自己顶死)
能上奥运会的沙漠岩羊
为了寻找被称为“中国长鼻怪”的高鼻羚羊历史照片,我和一位专门收集国外照片的青年学者小陈一起花了不少功夫,不过看来高鼻羚羊在清末民初这样的时代就已经不是普罗动物了,所以很难在当时的图片中找到它的踪影。
高鼻羚羊能吃有毒的草,饮有毒的水,生活地域人迹罕至,生性敏感,要旧时代的摄影家拍到它们的照片,也有些
只是忙碌了这么久,总还是有收获的。有这么一天,小陈拿了一张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学院图书馆找到的老照片,问我,你看这是不是?
长鼻怪啊?我拿过来看了看,尽管图上的动物鼻子算是够大,但和高鼻羚羊那样变态的鼻子来比还是差了一点,角也完全不一样。不过我也丝毫不觉得遗憾失望。我告诉小陈,这张照片挺有价值的。这大概是中国岩羊最早的图片了。
岩羊。是不是那种经常被剁了脑袋?挂在墙壁上的动物啊。小陈这样问我,的确有很多人在自家的墙上悬挂岩羊的头骨作为装饰,但把整个头拿来做装饰的似乎还不太多。那应该是驯鹿的专利。我对他说,岩羊可不仅仅是做装饰用的,它其实是一种挺有意思的动物。
我便给她讲起了北京动物园某位老饲养员给我讲的故事。话说当年在新疆抓到了岩羊,送到北京动物园来展览。听说这是一种善于攀援和纵跳的动物。北京动物园特地设计了高达四米的网栏,以防止岩羊逃脱。
没想到这么高的围墙,岩羊还是跑出去了。尽管由于目标太大,岩羊跑出去之后,还是被饲养员很快捉拿归案,但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高度就算是世界冠军,只怕也蹦不过去,岩羊又没有爪子无法爬墙,它怎么能跃出牢笼呢?
尽管做了调查和日夜的监视,但仍然没有找到岩羊出逃的原因,只能把围栏继续加高,以免它跑掉。几天以后,有一位岩羊出逃时恰好在现场的游人却来提供线索。原来,被关在北京动物园的岩羊并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它们竟然能够做出类似奥运会鞍马的动作,以便逃脱。
具体地说,一头岩羊站在围墙旁边,而另一头羊助跑之后,直接踩着它的后背弹跳,便蹿出了四米多高的围墙,这种配合令人对岩羊的智力和弹跳力大感惊讶。
不过我刚开始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有些质疑。来个鞍马式跳跃,跃出围墙倒也不足为奇。可跳出去之后,四五米高的地方掉下来,难道岩羊不会受伤吗?听到我这样的问话,饲养员很无奈的告诉我,在野外环境下,岩羊经常从十米的高度跳下来,而不会受伤。看来这的确是一种皮实而又调皮的动物。
不过岩羊在我国虽然存在很久,在清末民国时期却似乎没有典型的照片留下。这一次发现的照片可能是它最早的倩影了。
事实上,当拿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也感到有点犹豫。这是因为根据图中这只羊发现的地点和相貌。我曾经怀疑它也许不属于岩羊,而属于另外一种在中国也十分稀有的羊类动物——别名东方羚羊的北山羊。
岩羊是因为善于山地攀缘而得名的,胆小怕人,主要生活于高山,喜爱裸岩峻岭的不毛之地,是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川西及金沙江河谷的优势种,而这张照片上的动物,被记录拍摄于内蒙古,这不免有些奇怪 – 这里可是平坦的高原,而那时候内蒙古没有动物园,大约不会是走失的…… 当地还拥有一对大角的羊类动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北山羊了。
北山羊
然而仔细观看过之后,我认为它还应该是岩羊。这是因为北山羊有两只向后略弯曲的长长的大角,与照片中的动物颇为相似,但北山羊的角每一节带有突出的棱,看起来像古代武将使用的铁鞭。
北山羊的角,像章鱼的足
岩羊的角则不相同,如同一环一环相套而成
还有一种类似的动物是盘羊,羊角都是弯曲的,甚至可以从头后再弯曲到脸的前方,乃至把自己顶死。
一头角太长太弯,以至于把自己顶死的盘羊
我们找到的那幅照片中,这头羊似乎角并没有弯曲到这种程度。这是不是由于它体型还小,或者尚未成熟呢,恰在此时,小陈又发现了第二张类似动物的照片,他们应该拍摄于同一地点,同一时期。
这一张图片上的羊比前一张略微消瘦,但可以看出是同一品种。从形态上看,不大可能两张照片上的羊都属于未成年。好在经过调查,这个问题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答案。尽管在图片的标注之中,拍摄者将图片上的动物称之为“山羊(mountain goat),但它确实是岩羊的一种。
岩羊,在我国有多个亚种,在青唐,祁连,阿尔金山等地活动的岩羊,角比较弯曲,更加强壮高大。而我们发现的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内蒙古萨拉齐附近,地点接近包头。这一带活动的岩羊,被称为沙漠岩羊。它们的数量更为稀少,却是大漠中的精灵。这种岩羊其角不像山地岩羊那样弯曲,与照片上的岩羊较为相似。有朋友推测这些高原上生长的岩羊是这样到达内蒙古的 – “岩羊在历史上是通过两条途径向东方扩散:一个从甘南地区沿着黄河边的山地扩散到宁夏的贺兰山地区并向北发展。一路是从祁连山地区跨域河西走廊进入内蒙的阿拉善地区并向东发展,最终两支岩羊交汇于河套地区的丘陵山地,并进一步扩散到更东的阴山山脉,最终达到历史分布的极限:燕山山脉。”
到了文明时期,燕山山脉的岩羊早已绝灭,残存的它们是一种很能忍耐艰苦环境的动物,内蒙古正是它们分布的最东端。
在蒙古阿拉善保存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疑似岩羊或北山羊的图画
那么发现的这两张岩羊是谁拍摄的呢?它们都是美国农业学家罗伯特·拉里莫尔·彭德尔顿所摄。
在北京留影的彭德尔顿
彭德尔顿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壤科学家和地理学教授。他曾在1931年至1932年对中国从黑龙江阿城到广西北海进行了广泛的农业考察。1931年6月22日,彭德尔顿到包头附近参加土默川的水利工程放水仪式(民生渠)。利用这次机会,他不但参加了这一活动,而且考察了当地的土壤和动植物情况,并用他的相机拍摄了一批珍贵的照片,其中就包括这两张。在照片中出现在岩羊旁边的年轻人,则是他的助手马克·布朗。
值得一提的是,彭德尔顿所拍摄的照片,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立体相机。今天如果用VR设备来看,还能够感受到立体效果呢。
岩羊从北京动物园的逃跑,只不过是它在中国生活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我国北方是岩羊的故乡,今天它们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只不过在彭德尔顿曾经去过的内蒙古。近年来,人们又发现岩羊重新出现,并在当地开始繁衍。
内蒙古乌海甘德尔山发现的岩羊群,这是目前已经获得确切证据的分布最北的岩羊
这意味着我国北方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比今天动物保护团体拍到的岩羊照片,我们会发现他们和彭德尔顿所拍摄到的祖先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将近百年之后的似曾相识,不仅让我们为这种动物的命运感到一丝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张彭德尔顿的照片,并不是我们目前所发现的仅有的岩羊老照片,在另外一组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中,我们也发现了一张明显是岩羊的照片,可惜只有头部。
1938年,德国探险家埃尔蒙德在西藏手捧一具岩羊的羊头留影
这张照片虽然比彭德尔顿的稍晚,却可以让我们看到山地岩羊和内蒙古的沙漠岩羊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这个德国人怎么会在1938年出现在西藏呢?
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原来,他来自于一个颇为神秘,甚至有些变态的考察队,竟然和希特勒还有些关系。只不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