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和古代的汉字对比(汉字解密时猜猜看)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现代和古代的汉字对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现代和古代的汉字对比(汉字解密时猜猜看)

现代和古代的汉字对比

大家好,我是黄雪晴 。

从这期节目开始,我们来学习一组跟时间相关的汉字。今天第一讲,时。 甲 骨文的 “时”字上面是一个脚板,也就是“止”,脚板从一个地方“一”出发,去往别的地方。这个字后来写成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 ” 的 “之”。“之”在古代常常表示“往什么地方”或“到什么地方去 ” 的意思。

之字下面是一个 “日”,就是太阳。之和日一起构成“時”。所以在甲骨文以及战国文字中,時字是没有下面的那个寸字的,只写成一个之一个日 。

由表示运动的脚板之和表示太阳的日放在一起,意思是太阳像脚板一样在运动。太阳的运动就是 “时”。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判断“时”的。为什么要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呢?因为农业耕作是离不开太阳的。我们今天还在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就是古代人们的“时”,“时”首先是“农时”,是第一重要的时。

到了战国时代,出现了加了一个 “寸”的“时”,小篆的字形就是一个加了寸的 “ 时 ” 字。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简化字形体的由来。 “寸” 是 一个长度单位,比如尺寸。由于 “寸”表示长度,所以“寸”也有限度的含义,比如“分寸”。作为时来讲,当然是有限度的。首先,太阳的运行是有自身的轨道和周期的,本身就有限度。其次,古人的农业耕作,是严格按照太阳的运行情况来进行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说的就是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来安排每天的活动, 也就是 根据 “时”来把握生活的“分寸”。

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 我们 经常听到子时、丑时这样的说法,这些说法里面的时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 古人观察天象,总结规律,把太阳一天,也就是一昼夜之内的变化分为十二个 “时”,然后把这十二个“时”分别跟十二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起来,于是就有了子时、丑时之类的说法。这十二个“时”跟我们常说的“时辰”是同一个概念。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我们今天把一天分为二十四个小时,小时只有“时辰”的一半,所以叫作“小时”。

古代把鸡窝叫做 “埘”,《诗经·王风》里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埘”是古代人们在墙壁上挖出来的洞,也就是鸡窝。早期人们住的是土房子,院墙也是土墙,所以这个“埘”有个土旁, 是专门给鸡挖的,让它天黑的时候休息的土窝。《诗经》 这句话是说鸡进窝了,太阳落山了,牛羊也从山上下来准备回家了。太阳下山的时候,耕种的人们回家休息,家畜们也到了该回窝睡觉的时候了。

鸡是家畜里最能掌握时间规律的动物, 《说文解字》说它是 “知时畜也”, 我们有 “闻鸡起舞”的说法。日出时,鸡会打鸣。日落时,鸡也会回到它自己的窝里 , 这也许就是鸡窝称 “埘”的原因吧。

下期预告: 下期节目,我们来学习 “时间”的“间”字,“间”字跟“闲”字竟然还有着很深的渊源,你一定想不到吧! 汉字解密,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