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护国隆兴寺从哪里进(闲话聊城铁塔寺)

(接上)

这“水城佛国”说更是离谱。

“水城”,是郭兆信书记、张秋波市长那一届领导为打聊城的知名度,花钱打广告创造和抢注出来的,据说还是受了人家临沂的启发或者说是抢了临沂的构思。虽然勉强,但毕竟城区中湖河纵横、水面广阔,且古城四周被水包围,说“江北水城”、“水上古城”,还像这么回事儿。“佛国”之说,则真是让人云里雾里、瞠目结舌了。

查考可知,佛所住之国土、又佛所教化之国土谓之佛国。受四百年运河漕运经济之惠顾恩赐,受山陕浙赣徽苏商人追名逐利价值观影响,聊城人勤奋务实,着重义利,看重世俗,生活现实。因此对那些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家是不大感兴趣的。这从聊城关帝庙众多,香火旺盛,而佛教寺庙稀少,香火寥寥,建筑破败就可以看出来。

浙江普陀山面积不过12.5平方千米,但寺院林立,香火繁盛,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这才有“海天佛国”之称。区区一座寺也标榜“佛国”,是不是太夸张点儿了?!

互联网上的词目注解,今后是不是应该找专家把把关,别再谁都可以瞎说了!

历史,要追根溯源、实事求是。没有确切史料或者考古佐证的,还是不要当真。

于是,我把《明史》拿出来,戴上老花镜,准备好好的核查落实一下“护国”、“八大”的出处。但手头是缩印版的《明史》,小蚂蚁般密密麻麻的字,看几页就头昏眼花了。

合上书,揉揉眼,不由想起来这么两件事。

那年在去冠县看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建设的车上,科技部来挂职的副市长刘玉兰问起聊城的来历。郭兆信书记让负责教育、科技、计生等工作的董金刚副市长作答。董市长说了“齐国西部边境聊、摄之地……古聊河岸……”,亦即聊城来历的传统说法。随后我插了一个管仲劝齐桓公“聊胜于无”的版本——这是当年我读高中时,教授我们语文的许铭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刘市长于此有感,随之向郭书记提出了编撰故事,增加传奇,促进聊城旅游发展的建议,得到了郭书记等的点赞称是。

于是,后来就有了《聊城民间故事传奇》、《聊城古城故事》等的问世。

还一件发生在2003年10月的事。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前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来聊讲学。那时我从教育部借调岗位上回来不久,还被责成分管教育新闻宣传,于是领导要我陪同活动。那天从东昌宾馆吃早餐后出来,陪他逛逛湖西公园。走了不多远他就不看了,原因在带状公园的“一览无余”、“一目了然”。

于是,我把《明史》放回了书架。

想想看,铁塔寺加了“护国”,就可以扯起一大段故事,游客自然也就要多点儿听的时间。故事越传奇、越玄乎,说的人就会更加眉飞色舞,听的人也就更加的津津有味。光岳楼、海源阁、山陕会馆、免税碑、耿家林,还有任蝎子、傅阁老、邓状元等等,每一个景点和历史人物都好好地编排编排。每个地儿多待十分钟,一圈儿转下来,游客就只能吃在聊城、住在东昌了。

你看看,现在全国各地,哪里不无中生有、小中见大的忽悠人呢?呵呵,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人家说“护国”就“护国”呗,我又何必较这个真呢。

在这种追求利益、追求娱乐最大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历史的真相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谁再为考据而聒噪,岂不是清泉濯足、焚琴煮鹤?

……

(未完,待续)

聊城护国隆兴寺从哪里进(闲话聊城铁塔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