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翻以前的朋友圈时突然发现,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已经很久没有动态了。

以前她可是连早上吃了啥这种破事都要发,但是现在竟然能几个月都不见她发一回朋友圈。

你点进她的朋友圈,发现里面只有一道横杠。

你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拉黑了,脑海里马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细节丰富的姐妹撕逼苦情戏。

但当内心演完这出戏,你去问她,“为什么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她可能马上就会回你几个字——“因为我不发朋友圈了呀”。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2)

几年前大家讨论的还是天天刷屏有多烦,一个人要是发的朋友圈太多,还会被人嫌弃。一转眼风向就变成了,“怎么,你也把朋友圈关了吗?”

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里提到,30.5%的用户发原创内容朋友圈的频率都降低了[1]。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3)

△ 2016年8月20日,合肥举办华东首届“朋友圈节” ,DJ在台上营造气氛,5000人同时将手机关机2小时。朋友圈占据的大量精力,已经让很多人想要关闭朋友圈

我们以前为什么那么热衷发朋友圈?很可能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打造积极的形象。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叫李洁的女人是小货车司机,或者看到一个叫杨策的男生发型很酷,我们会怎样猜测他们?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李洁是一个已婚、有孩子的中年女性,生活并不富裕。而杨策则是一个年轻潮男,时常混迹于三里屯的各大酒吧。

沃顿商学院就做过一项类似的测试。研究者只给出名字和一条信息,让上百人去猜他们大概多大,有没有孩子,生活怎么样,很多人都能轻松地联想出更多信息。

其实就是因为,人们容易从细节中去猜测别人的身份、形象[3]。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4)

△ 《黑镜》里的世界就好像现在的朋友圈,我们纷纷努力着打造别人眼中最完美的自己,也会根据一些特点就猜测别人的更多信息 / 《黑镜》截图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他把生活比作舞台,有台前、幕后之分。

人们在台前用力表演,希望呈现出符合预期的形象,而幕后才是真正的生活[4]。

人要演戏,所以有了朋友圈。

你可能有这样的朋友,当别人都在苦兮兮搬砖时,他连着几个月在朋友圈里秀全球旅游美景。外人看了,很容易就以为他不操心工作,有家产要继承。

但很可能真实的情况是,他是因为没有找工作,焦虑得天天失眠,才选择出去散心。

为什么只发风景不发自拍,也可能是因为发际线后退,美颜都救不回来。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5)

△ 找角度自拍上传朋友圈分享生活。在发布朋友圈前,大多数人都会认真谨慎地修好图,挑好文案,在朋友圈,每个人都是最完美的

很多研究都证实,展示“正面印象”,是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纽约时报》曾经对2500个中度、重度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近七成的人想通过社交媒体让别人更了解自己[5],最好是体贴、理性、善良等正面形象的自己。

张华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李萍又编写了新的鸡汤语录,我发了一张跟爱豆蜡像的自拍,其实都是为了自我展现。

但这个朋友圈,实在是越来越发不动了。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6)

很简单,想通过朋友圈来展示自己,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展示的确实是“正面形象”。

比如晚上发的美食店打卡,你的朋友会觉得你生活丰富钱还多,可正在加班的老板会怎么想?被你拖延的甲方会怎么想?更要命的是,健身教练会怎么想?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群体时,本来就要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形象管理。

但在网上,这些人全聚在一起看你的朋友圈,那怎么办,索性就不发朋友圈了吧。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7)

△ 不少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互联网形象”煞费苦心,特别是在朋友圈,大家都是不怎么熟的朋友,“一定不能丢人”的想法恐怕人人都有 / 《风平浪静的闲暇》

其实早在2016年,中青报的一份调查就发现,想要关闭朋友圈的人已经达到了35.8%,还有13.8%的人曾经关闭过[2]。

不止微信,现在的facebook用户也越来越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和观点[6]。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情景崩塌(context collapse)”,就是因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模糊[7]。

因为发一条朋友圈,就引来一堆麻烦的事我们听过的可不少。

比如2015年,人大历史学院的一位硕士生,本来他只是在自己朋友圈里吐槽老师水平不行,但导师却非常不满,并宣布要断绝师生关系[8]。

还有重庆的一位新娘,结婚的时候邀请了同事,结果部门只来了一位领导和同事代表,带来了18个同事合起来随礼1314元。

新娘觉得委屈发了朋友圈吐槽,虽然屏蔽了同事,但这事还是被很多人知道还上了新闻[9]。

现如今的朋友圈,已经不是“朋友的圈子”了。

2018年的微信报告里提到,和2015年相比,通讯录朋友人均多了110%[10]。

超过1/5的微信用户有201至500位“好友”,还有10%的用户有500位以上的“好友”,但不到四成的用户每周只和10人以内的好友交流[1]。

这样的圈子里,哪里还能放心地说真心话呢?

别说放心大胆地发自拍了,就是发了朋友圈可能真心互动的都没有几个人。

发了自己P了俩小时的照片,配上删改5次精心写了半个小时的文案,发到朋友圈里,结果只有名字是AAA的微商和租房中介给你点赞,还有比这更沮丧的事情吗?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沮丧,想一下精心化了妆出门,结果朋友却放了你鸽子时的心情。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8)

更无奈的是,我们很可能发现,本来以为是“自己领地”的朋友圈,早就不属于自己了。

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就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减少发朋友圈了,还有30.6%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发了更多的朋友圈[1]。

公司有一条周年庆的广告,让你写上文案转发,你发不发?

老板的孩子要参选“最萌宝宝”,把投票链接发进群里,号召大家转发,你转不转?

朋友写的新媒体软文还差9000个阅读量才能上一万,让你帮帮忙发朋友圈,你帮不帮?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9)

△ 欧洲ins网红Essena O'Neill曾经过着让很多人羡慕的生活:每天四处旅行,和朋友购物、享受美食、住豪华的公寓... 可有一天她却突然发布声明退出网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尽力展示我们最完美的一面,但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完美,需要付出成千上万倍的辛苦 / 《我究竟为何要退出社交媒体》

成年人早就学会了用假笑应对一切不情愿,那些被要求转发的朋友圈的内容,与其说是“形象管理”,不如说是人际场上的无奈。

比如在重庆上班的小何,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职场除了每天在办公室里完成工作,还要把这份工作带到朋友圈里。

一有活动,她就要在朋友圈里发活动的预热信息,不仅如此,还要发到家族群、朋友群里,发个红包请大家帮忙转发。而如果活动信息的转发数、点赞数不够,公司还会扣她的钱[11]。

安徽六安的一位女员工,肯定也想不到自己刚工作三周就被要求离职,而原因竟然是“在工作期间没有发过任何与公司有关的朋友圈”[12]。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10)

△ 很多刚有孩子的年轻父母都更喜欢晒娃而不是“晒工作信息”

你以为朋友圈是自己和朋友互动的地方,但在有些老板眼里,这里却是公司的打卡机和广告牌。不积极转发公司有关的信息,都能被扣上“不热爱工作”的帽子。

连发什么朋友圈的自由都没有,那朋友圈还有什么可发的呢?

即便你没有遇到这样的老板,朋友圈也越来越难让你找到共鸣了。

我们在朋友圈发照片,总希望听到的是“好美”,而不是“p得有点过了吧”。

在朋友圈吐槽老板“暴政”(记得分组),总希望好姐妹能在评论区一起嗑瓜子吐槽,而不是别人为老板的“暴政”辩护。

在朋友圈评论社会热点事件,也希望能有理性的讨论,而不是上来就问候全家。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发朋友圈了(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11)

△ facebook点赞按钮设计者在演讲中提到,点赞文化让人们过于专注的在网络上塑造完美的自己,忘记的现实的美好 / 《点赞文化的反思》

我们以前爱发朋友圈,是因为能和人找到共鸣。因为对同样的事情感同身受,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友谊也更进一步[3]。

然而现在却是, 你发一条朋友圈之后,永远不知道杠精还有几秒到达战场。

就拿秀恩爱来说,你以为是在给大家分享喜悦,顺便骗几句赞美,但有人可能就会评论“摆拍得好做作”。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想看你朋友圈的人其实也没几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