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排名(19所高校获批安徽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正式在其官网公布了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含培育)名单,据统计,19所高校上榜,包括部分二本学院。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排名(19所高校获批安徽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是安徽省最好的大学,因此,在本次“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评比中,上述三校也获得了重要的支持,从入选结果来看,三校合作共建了一个中心“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市)”,这个中心由安徽省三所“双一流”高校共同牵头,质量非常高!

除了这个中心,由合肥工业大学牵头的“中心”还有2个,分别是: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安庆市)和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芜湖市),由安徽大学牵头的高校最多,高达3个(不含共建),它们分别是: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市)、安徽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淮北市)和安徽省传感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蚌埠市),从建设的地点来看,除了与合肥市保持紧密的关系之外,安徽大学还与蚌埠市、淮北市保持良好的科研关系,这也是安徽大学服务全省发展的社会责任所在。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排名(19所高校获批安徽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2)

安徽建筑大学

除了三所“双一流”高校,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合肥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普通一本高校皆有所斩获!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该校获批的中心叫“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市)”,该“中心”以安徽建筑大学为牵头单位,合肥市参与共建,主要是为了支持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而建设的一个高水平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安徽建筑大学在新型显示上的研究资源,依托合肥市的研究禀赋资源,注入高校的科研力量,为合肥市建设综合性科研中心城市而服务!

合肥学院也很不错,作为一所刚升格为一本大学的高校来说,该校这次也拿到了一个建设项目“安徽省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市)”,这个中心也体现了合肥市在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上的研究实力,体现了合肥学院以工立校的底蕴。

在19所获批的高校中,有四所二本学院也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铜陵学院、池州学院、池州学院和皖西学院!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排名(19所高校获批安徽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3)

滁州学院

据悉,皖西学院和滁州学院在相关核心指标上已经达到了冠名“大学”的标准,目前,安徽省也正大力支持上述两校争取各种资源,为2023年申报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做准备!在这次“中心”的申报中,滁州学院申报的是“安徽省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滁州市)”,皖西学院申报的是“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六安市)”。

从获批的项目来看,滁州学院主要在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上有一定研究,在相关领域内,滁州学院甚至还拥有省级高峰学科,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不多见!皖西学院则申报的是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项目,和滁州学院一样,皖西学院也有一个省级高峰学科,依托省级高峰学科,获批硕士点就容易得多!

相对来说,铜陵学院和池州学院就吃亏多了!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排名(19所高校获批安徽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4)

铜陵学院

虽然铜陵学院和池州学院都获批了一个研究中心,但是,两校在申硕核心指标上距离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所在2002年就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学校来说,铜陵学院的发展速度确实不怎么快,合肥学院都已经是一本、即将改名“合肥大学”了,而铜陵学院甚至连申报硕士点的资格都没有,发展速度确实不快!

同样的,池州学院和合肥师范学院在同一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然而,合肥师范学院早在2012年就开始培育研究生,如今也是部分一本招生单位,而池州学院的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刚破250名,发展速度确实不如省会高校。

继续努力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