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倡议书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

“小区大变样了!”

社区一点一滴的改变,是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体现。

盘活旧有空间,让“弃屋”重生;一群“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志愿者充当“啄木鸟”,为社区治理把脉问诊;垃圾堆成了绿草地,坑洼路成了水泥路,出门就有崭新的健身设施,“微花园”摇身一变成“会客角”……杨浦各社区一直致力于下好“绣花”功夫,扮靓“面子”,提升“里子”,让小区变景区、家园成花园,也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美好生活的“合伙人”。

“墙外花开,墙内更香”——7平方米小屋的有效实践,点亮老旧小区更新的前进之路

“小区门口大变样了!”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居民周阿姨对于自己家门口最近的变化非常欣喜,“以往,这里总堆着垃圾,即使竖了一块告示牌也不管用,一到夏天容易招蚊虫,不卫生。现在通过硬件美化,居民们自觉自发加入了保护环境的行动,很有效果。”居民的满意,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鹏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倡议书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1)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管道老化、设施陈旧、环境较差,是长期困扰居民的难题。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苏家屯路出入口。锈蚀的铁门外,绿化带杂草丛生,周边没有隔档,一些居民和周边商户就习惯性将生活垃圾扔在此处,或是胡乱停放电动车,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今年上半年,赵鹏率先对墙外做了清理、重新设计与改造。如今,再路过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的苏家屯路出入口会发现,垃圾不见了,绿化带边竖起了漂亮的围栏,一旁空地上设了两条长椅,成了休息处。每天傍晚,居民们在苏家屯路上散步时,还能在椅子上歇歇脚。

然而,“墙外花开,墙内更香”。

给老人们腾挪个地儿来读书看报,这个想法,赵鹏自三年前走马上任时就萌生了。“我们小区居民有1500余户,总数将近3000人,但室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只有两处:一是老年活动室,面积大些,二是另一头的阅览室,比较小。”赵鹏说,“人多、地少,居民们对空间的需求是很强烈的。”

那么,这个“地儿”到底放在哪里呢?社区干部们将目光落到了苏家屯路出入口的旧保安亭上。它被废弃多年,面积不大,光线昏暗,由于常年无人打理,成了堆放杂物的社区“死角”。

“老旧小区的资源有限,要想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只有盘活旧有土地。”赵鹏表示。

于是,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睦邻议事厅”平台,广泛发动社区党员、居民、设计单位,多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甚至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融合改造方案。最终,小区决定将这里打造成“共享小屋”。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倡议书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2)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装修,小屋落成了。米色外墙、木色窗框,推门而入,室内放置着一个书架、一张拐角书桌和一面置物墙。暖黄色的灯光洒落,看上去格外温馨。“目前,我们正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的书、生活用品、工具等拿出来,放到小屋,与邻里共享。大家未来家里有急用的,就可随时来这里借。”赵鹏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居民们对这间小屋的参与感、认同感都会提升,社区也更有了家的味道。”此外,小区计划组织更多社区志愿者,加入共享小屋的日常管理队伍。

这座7平方米共享小屋的有效实践,就像一盏小小烛火,点亮了老旧小区自我更新的前进之路。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在小区另一片空地改造出一个健身花园,眼下,小区的抚顺路出入口正在同步进行改造:粉刷墙壁、增加硬件设施……在党建引领下,居民群众家门口的面貌不断更新,人文氛围的提升也必将“接踵而至”。

“前世”拐角,“今生”花园——“怎么改”听居民的,“怎么护”同样居民说了算

“那块区域不在小区里,所以平常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专人定期维护。能不能借‘社区微更新’的‘东风’,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微型花园?”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很快付诸实施。于是,垃圾堆成了绿草地,坑洼路成了水泥路,出门就有新的健身设施,“微花园”摇身一变又成“会客角”……如今的面貌,令人很难想象,杂草丛生、路面不平,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是路口“拐角”空间的“前世”。

这块“拐角”位于长白路、控江路、图们路3条马路的中间地带,紧邻控江路18弄、长白路第二和图们路三个居民区。为群众做实事的意愿有了,但“微花园”怎么建、建什么、谁来建?党建项目的抓手要如何切入?长白新村街道依托“三环”党建活力联盟载体,将辖区学校、企业等共建单位纳入“花园议事厅”,邀请“三师三顾问”和市容绿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参与规划设计。同时,联合周边三个居民区党总支,大家在“议事厅”里共商群众“幸福事”。

“设计时不仅要规整绿化,还要考虑加一些健身器材”“最好再添两把座椅,居民可以歇歇脚”“小花园还要兼顾儿童娱乐空间”“这堵墙太破了,让学生们来做个手绘墙”……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花园议事厅”的“议员”们发挥各自人力物力财力优势,提出可行性方案、并主动认领任务。社区党建办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盘活街区闲置资源、升级社区公共空间与正在做的‘美丽街区’等项目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一揽子达成生活空间和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的效果。”

组织“相加”仅仅是前提,关键是要带动更多人参与。党建微花园改建后,居民将享受更多公共空间,也将有助于他们更多参与花园街区的共治。

“周边环境的治理,绿植花卉的设计,健身器材的摆放,这些细节都听取老百姓的建议。”控江路18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君茹颇有感触地表示,不仅“怎么改”听居民的,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同样由居民说了算,因为“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图们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提议:“三个居民区要不成立一支护‘园’队,让社区里的能人、达人参与日常管理?”“李书记,这个提议好,我们小区有很多园艺爱好者”“好环境要靠大家维护,我们责无旁贷”……三方一拍即合,党建微花园“三邻”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懂园艺的郑爷叔承包了小花园的绿化;健身达人李妈妈负责健身器材的维护;遇到有居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等不文明行为,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何阿姨及时劝说提醒……“大红色的邮筒看见没,这里还是人民建议征集点。”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贯穿在党建微花园的建设全过程。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倡议书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3)

据介绍,目前党建微花园还有很多工作和细节需要推进落实,如加装LED电子显示屏等,让居民及时了解防疫政策、社区信息……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无限可能,通过“党建 ”引领项目建设,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发展优势,才能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近年来,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党建促共建、引领居民自治不断深入,将打造面向居民的休闲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作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最直接回应,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让社区每一个角落都是“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美好生活的“合伙人”。

因为深爱,所以付出——让“民生清单”真正“走入民心”,离不开“第二梯队”的无私奉献

86岁的延吉新村街道志愿者陈家逸最近有了一个新身份——社区市民环境督察队队长。作为长期活跃在文明创建督查一线的“老法师”,陈家逸带领一群“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延吉志愿者充当“啄木鸟”,为社区“把脉问诊”。从事志愿服务整整25年,陈家逸说,自己只是众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很多人深爱延吉,因此愿意为这个家园默默付出。

将文明基因融入基层治理血脉,具有延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在社区持续回响。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文明社区,近年来,延吉新村街道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扮靓社区“面子”,提升社区“里子”,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

2019年,延吉新村街道首个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开工。此后,在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过程中,除了邀请社区大管家全流程介入,街道还成立了“加装电梯指导办公室”,编制《加装电梯自治指南》。据统计,自加梯工作推进以来,延吉辖区内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竣工11台,正在施工28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老旧小区加梯经验。

“一方面,及时调研社区是否有新的改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的项目进行落地回访。”以加装电梯工作为例,在深耕文明创建的过程中,街道高标准开展“里子工程”“美丽家园”建设,推动友谊201街坊旧区改造和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切实帮助解决老旧小区的硬件难题。稳步推进美丽街区建设、东走马塘河道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让更多居民实现“安居梦”。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倡议书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4)

当然,对老龄化程度高、老旧小区集中的延吉新村街道而言,创建文明社区,推进城区管理精细化,解决处理“顽症痼疾”,特别是居民投诉多、环境影响大的“五乱”现象,同样也是重中之重。按照“治理一片、固化一片、精细一片”的目标,街道针对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微治理行动,加大力度推进“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开展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17个居民区全部成为区级无违建创建先进村(居)。

社区一点一滴的改变,是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体现。连续两次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评验收,蝉联上海市文明社区十二连冠……在10月举行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会上,街道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进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提升社区居住品质。聚焦重点人群,构建起养老、助残、托幼全面布局的公共服务体系。”延吉正在把一张张“文明答卷”转变成一项项“民生清单”,努力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而让“民生清单”真正“走入民心”,离不开社区治理“第二梯队”的无私奉献。延吉新村街道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涵养支撑作用。

从“一束光”到“满天星”,越来越多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其乐融融的熟人社区,街道依托居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点)、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者“大篷车”、睦邻“益”课堂等活动,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凝聚志愿者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发挥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志愿服务也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治理成效惠及更多居民。

延吉志愿服务经验和模式被写入《上海市“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志愿者大篷车”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被市文明办评为制度创新示范中心、服务创优示范中心;延吉新村街道五度入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推选名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蓬勃发展中大放异彩,社区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上海杨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