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161(传习录二三)

(明)王阳明 撰

注释:于自力 孔薇 杨骅骁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陆澄录

三五

惟乾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译文:惟乾请教孟子说的“执中无权犹执一”的含义。

先生说:“中庸就是天理,就是易。要因时而变,怎么能固执不变呢?必须因时制宜,很难事先确定一个标准。后世的儒生,想把各种道理阐述得完美,确定个固定的模式,这恰恰是一种偏执。”

三六

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译文:唐诩问:“立志就是在心中长存善念,就是要行善去恶吗?”

先生说:“善念存在心中时,就是天理。这个念头就是善,还想什么善呢?既然这个念头不是恶,还要去什么恶呢?这个念头像树的根和芽,立志的人,永远确立这个善念就是了。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只因为立志修行已十分纯熟。”

三七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译文:先生说:“精神、道德、语言、行动,一般以内敛为主,向外发散是非常情况下的表现。天、地、人、物都是这样。”

三八

问:“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具体而微‘,惜其早死。”

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

曰:“续经亦未可尽非。”

请问。

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

译文:陆澄问:“文中子是什么样的人?”

先生说:“文中子几乎‘已具备圣人的许多素质,只是气度规模还有所欠缺‘,可惜死得太早。”

问:“可是他怎么会做出伪造经典这种不妥的事呢?”

先生说:“他这样做也不全是错。”

陆澄问先生原因。

先生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更体会到‘良工心独苦‘这句话的意思了。”

三九

“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译文:先生说:“许鲁斋认为儒生以谋生为第一要务的说法误人子弟。”

四十

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译文:陆澄请教道家所说的元气、元神、元精。

先生说:“这三者是同一个事物,其运行则为元气,聚集起来则为元精,精妙运用则为元神。”

四一

“喜、怒、哀、乐本体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译文:先生说:“喜怒哀乐的情感,就生发它们的本体来说是中正平和的。只是人本身有别的意念,才会过度或不足,就成私欲了。”

四二

问“哭则不歌”。

先生曰:“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译文:陆澄问“哭过就不再歌”的含义。

先生说:“圣人本心就是这样。”

四三

“克己必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定要完全彻底,一丝不留才对;有一点私念在,众多的恶行就会跟着而来。”

传习录161(传习录二三)(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