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至9月印度盛行什么季风(从印度僧人坐夏)

6至9月印度盛行什么季风(从印度僧人坐夏)(1)

天有不测风云”,说的是天气短时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连天气预报也说不准。如果说某地“十年九旱”,则指的是当地气候。气候是长期的、有规律的,因而对生活的影响也是根本性的。

我们知道,印度僧人有“坐夏”的传统。所谓“坐夏”,就是在雨季的三个多月里,安居不出,专心打坐修禅。

6至9月印度盛行什么季风(从印度僧人坐夏)(2)

印度“坐夏”的传统由来已久,从古代婆罗门教沿袭到佛教、印度教,后来也传播到汉地佛教。

为什么要“坐夏”呢?因为印度大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从六月至十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降雨量大且连绵不绝。在此期间,僧人出门化缘、传经布道都很不方便,不如在家安坐,修禅冥想。

你发现没有?冥想是印度文化的一大特色,大量体现于宗教、瑜伽和个人修行。这与当地气候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地中海的夏天,天气晴朗、阳光美女沙滩,人们怎会愿意闭门不出呢?

要了解不同文化,很有必要了解气候带的分布。

我们先从热带聊起吧。

我们以前讲过,全球气候有一个分析模型,就是“气压带风带分布”。这种有规律的分布,就像给地球穿了一件“条纹衫”。

但是,因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又存在地形差异,所以就把气压带风带的“条纹衫”弄皱了、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扭曲了。

在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因此,理想模型中的“三圈环流”就被大大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海洋,是暖湿的东南风;冬季风来自内陆;是干冷的西北风。这是东亚气候的显著特点。

印度半岛位于南亚,濒临印度洋,也受季风环流控制。它的夏季风来自印度洋,从西南吹向东北,一直吹到半岛东北的喜马拉雅山南麓。

6至9月印度盛行什么季风(从印度僧人坐夏)(3)

西南季风比较强劲,带着充沛的印度洋水汽。当水汽碰到迎风坡,就会被地形抬升而凝结降雨,这就是“地形雨”。当充沛的水汽碰上地球上最大的迎风坡,降雨量可想而知。

所以,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就成为“世界雨极”,年降雨量达到两万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临近的孟加拉国也经常在夏天遭遇洪涝灾害。

西南季风为什么比较强劲呢?

因为西南季风的形成,不仅受海陆气压差的影响,还有一个更有力的“助攻者”: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当夏季到来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就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成为西南风,使得西南季风十分强劲。

所以,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充沛,再加上纬度低、全年热量充足,农作物产量很高;印度东部的黄麻、西部的棉花也很丰产。

为什么印度半岛全年热量都很充足呢?因为到了冬季,干冷的东北风受到喜马拉雅山阻挡,对该地区影响较小。

所以,很多印度人习惯穿单衣、打赤脚。就像我们看到的佛陀塑像,一般都是薄衣赤脚,而中国道教的神仙塑像,往往都是宽袍大袖、穿靴着履的形象。

6至9月印度盛行什么季风(从印度僧人坐夏)(4)

与印度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还有同纬度的中南半岛,也就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所在的半岛。热带季风也影响我国的海南岛、以及云南、广西的南部地区。

地球很大,受“热带季风”控制的却只有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

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只要把“热带季风”的定义与世界地图进行比照,就不难分析出来。

首先,热带季风的纬度范围是10到25度之间。更低纬度是赤道低气压带,更高纬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看这个纬度范围内,只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的海陆位置分布,能满足季风形成的条件,往东往西都不行。我们学了区域地理以后,会更加清楚这一点。

既然说到了这个地区,我们就顺便聊几句印度洋。

我们在历史课中学过“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线都在印度洋,基本是绕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的边缘航行,中间去过马来群岛的一些岛国,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

三大半岛边缘加非洲东海岸,正好是印度洋的北部轮廓线,像一个大写的M。自帆船时代起,印度洋航线就特别重要,因为它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

在十五世纪初、郑和那个时代,帆船航海不能离海岸线太远,这是补给的需要,也是受当时技术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帆船必须顺应季风和洋流的方向,这样才能顺风顺水。

不用查资料你也能知道:郑和船队一定是秋冬季出发,夏季返回。因为冬季时,中国东南沿海刮西北风,印度洋沿岸刮东北风,有利于帆船先南下、后西行。到了夏天,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船队正好借着风力东归、北上。

所以说,郑和航海一定是掌握了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而且他还到访过热带雨林地区。下一期,我们就聊聊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老铁,系列推出中。欢迎关注、转发,转载请注明“知识棒棒堂”ID与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