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星辰不及你的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2020年,只身前往西藏的路途中,当火车开进德令哈,看着黑夜中闪躲的灯光,看着德令哈站牌上泛黄的尘土,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不知为何,诗未念完,泪水夺眶而出。

万千星辰不及你的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1)

因为海子一首诗,德令哈,这个柴达木盆地的小城笼罩上一层神秘浪漫的诗意。为了纪念海子,德令哈的人们建了一个海子诗歌纪念馆,每年七月,在巴音河畔举办海子诗歌节。返程的路上,特意在德令哈停下来,去看了海子纪念馆,只是遗憾没能赶上海子诗歌节。

世间万物皆有裂痕和遗憾,有些可以弥补,有些只能成为遗憾。希望下次再去时,能感受到那场火热的情怀盛宴吧。

或许天性之中是一个不自觉的唯美的浪漫主义者,翩翩少年时,尤为热爱诗词,从风雅颂到唐诗宋词元曲爱不释手,那是纯粹的语言积累,最大的作用在于,构建了古代文学的鉴赏底蕴,增强了对文字和情绪的感知力。

记得年少时光,除了沉迷于侠肝义胆浩然正气的武侠世界,就是守着牛羊,手捧一本诗词站在田间地头,独自朗诵自得其乐。那时的岁月虽很艰辛,却倒也没有人间荆棘,只有成长的温柔以待。 

古典诗词的浸润,让少年时代的想象力直线飙升,时常沉浸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爱的遐想,沉默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壮苍凉,沉寂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独与感伤,也会畅想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与希望里。

后来很多年,人生开始变得有点小坚硬,不再沉迷于古典世界的浪漫与虚幻,感性的认知开始趋于理性的思考。

高中大学时期,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和哲学书籍,在诗歌方面受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影响较大,开始意识到真正拥有宏大生命力的作品,应把个体生命体验上升到哲思的终极追问,具有历史和时代的精神象征,无论美好无畏疼痛,方为上乘。

当然那时也很喜欢几位当代诗人,比如海子、食指、北岛、顾城、王家新、西川等人。虽然在九十年代前,整个当代诗歌都充满撕裂和痛感,但总体是理性的,也是有品质和节制的,即使是顾城,也还保存着逆向成长的纯真。

万千星辰不及你的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2)

而今四十不惑,关于文字,关于诗,从不自觉的热爱到有选择的审视,贯穿半生的诗意旅程,已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果说在现当代众多优秀的诗人中最推崇谁,我还是始终偏爱于海子,欣赏他的叙述经验中关于宏大追问和哲思精神意象的主题。

因为喜欢海子的作品,记得在2009年3月26日,与末未、水白、非非马等诗友‬牵头,组织举办了纪念海子的第一次黔东诗会,后来陆续开展了多次,认识了大批本地热爱诗歌创作的朋友。虽然铜仁‬地域创作并未形成某种现象,但也为留在本地青年之中的诗话精神传承感到欣喜。

海子的诗有着强烈的精神象征,这是当下很多诗歌缺失的脊柱。他辽阔的山岗大海,理想的远方与孤独,无不是意象饱满的世界,真诚而炽烈,理性而高远。既有对生存疼痛深刻而真实的描绘,又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对存在意义的追问。

纵观他短暂的一生与纵向的诗歌脉络,他始终怀着悲天悯人的火热心肠和博大的赤子情怀,用诗化的语言关注个体的生存境况及其未来命运,更在他的诗歌中思考着宇宙起源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百读不厌的原因。

“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是海子的情怀和良知。他把这种对存在的追问和终极价值的探寻的诗歌理想寄托在对一种宏大诗歌的创造上,试图通过诗歌的光辉来照亮心灵世界,抵达内心的光明,获得自我救赎。

相对于他的其他诗作,他的抒情诗比较好懂一些,没有那么晦涩。从象征黄土地文化的《亚洲铜》开始到麦地、麦子、房屋、白杨树,到草原、祁连山、树林,再到西藏、喜玛拉雅,情感率真,语言奇谲而优美,它们承载着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深沉感悟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眷恋的悲剧情怀所产生的迷惑与痛苦。

这是海子最迷人的地方,他把自己幻象成某种用承受心灵苦难获得超脱的英雄,也正是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剧特质衍生的“英雄主义”最终成全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走向荒无人烟的冰冷与决绝。

海子的乡土情结也是很高级的,具体又抽象。他在《麦地与诗人》中写道,“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面对乡村的土地,诗人感受到一种有若鞭子抽打般的拷问,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万千星辰不及你的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3)

他的爱成为了他的苦难,关于家乡和土地,每读一次,都能感受到海子心中的大善大爱大美,这些沉静的诗歌意象给人强烈的带着苦难性质的思想冲击。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被生命化的诗歌世界,在海子的诗歌世界里,每一种意象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和使命,它们承载了海子的情感和诗歌理想。

“诗人何为?”海德格尔曾如此拷问过诗人所担负的文化使命。他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思考生存的本质,思考生存的意义。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锐,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于存在的形而上感知去承担终极关怀,把对终极目的沉思与眷顾注入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之中,洞见生存的意义和尺度。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海子固然也是脆弱的,他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空虚,诗化理想和使命依附在文字上继续他的生命。

只有在痛苦已经无法使人面对时,死亡才能被赋予精神安宁的希望。这似乎是一个人性的悖论,但它是某种必然的道路,我们无意冒犯和评价,或许这仅仅是诗人的一种选择。

海子的时代远去了,好像写诗的尊严也远去了。现在是人人写诗,遍地诗人,但又没有人看得上自称诗人的诗人。

这是一个诗歌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诗歌贫穷的时代,正如波德莱尔在他的《恶之花》里面说“诗歌已沦落为卖花女篮子中的鲜花”,道出了诗歌的没落。

诗歌的没落,首先是审美的没落,审丑‬的‬悲哀‬,其次是写作者对现实主义的回避与妥协,最后才是思想和深度的浅陋‬。

当大家都回到了黛玉葬花的矫揉造作,靠玩文字技巧炫耀和卖弄,诗歌必然会走向肤浅。审丑、商品、娱乐、消费等概念淹没了理性的思考,功利和商业写作成为时尚趋势,物质欲望的海洋唯有泛起像余秀华一样的哗众取宠。

的确,余秀华的病态写作和小黄诗能成为万人追捧炒作的题材,让人对当下的审美认知充满忧虑,对传统视角尺度维度的反叛深感不安。

当一个人把所有本能的丑陋的欲望掏出来兜售时,围观者兴奋狂欢,这已经超越了对作品本身的反应,这是一种扭曲的社会性愉悦,必将把正常健康的创作伦理和道德推向反面的极致。

万千星辰不及你的美(今夜我不关心人类)(4)

作为一个好的诗人,应该向海子一般,在无人理解的孤独年月里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写作激情和犹如火山般表面冷静而内心澎湃燃烧的生命意念。在现实生活中,在创作实践中去爱,爱这世界上一切所能爱的人与事物,诗意的出口才将走向正途。

这样的“意念”和“爱”,正是当下诗性话语所缺失的真诚,也正是诗意语境无力与匮乏的真正原因。

王家新说“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内心写作,却不能按自己的内心生活”是多数人的无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清醒的爱着这个世界并热爱自己,放下傲慢与偏见,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情怀不灭,向阳而生,写下属于自己独有的精神诗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