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谣绿袖子的意境(域外红莓花儿开)

文 | 周晓沛

苏联歌曲是俄罗斯文化的不朽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那些歌词优美、曲调流畅的苏联老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品位和迷人的魅力。它们不仅让你认识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的热情、豪放和凝重、忧伤两面,而且得到美的艺术陶醉,伴随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鼓舞和愉悦了中国几代人。

红莓花儿热烈绽放:“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让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红莓花儿开》是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电影和歌曲均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红莓花在俄罗斯随处可见,春天开放,花朵很大,美丽而火热,所以通常被用来比喻漂亮的女性。但红莓花儿却是一个误传了数十年的叫法,是歌词中文译者“创造”出来的,它的真名叫雪球花(калина)。而且,红莓花也不是红色的,是白色,其果实倒是红色,在中国东北俗称马林果。正如《三套车》(тройка)中文歌词中的“老马”,原文中“люблю”是指爱姑娘,描述年轻车夫将失去自己亲爱的姑娘时悲伤和忧郁的心情,在中文歌词中“姑娘”这一主角却变成了“可怜的老马”。不过,有人依然习惯地认为应是“老马”,有人则说这是双关语,究竟是爱“马”还是爱“人”,也还存在不同的解读。鉴此,我专门请教了几位俄罗斯朋友,他们听后无不哈哈大笑,都斩钉截铁地表示:小伙儿当然是喜爱姑娘喽!至于这匹“可怜的老马”,真不知是从哪儿跑出来的。

英国民谣绿袖子的意境(域外红莓花儿开)(1)

卡秋莎鼓舞战士斗志:“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卡秋莎的爱情永远属于他。”《卡秋莎》诞生于1938年,为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远东地区采风时所写。卫国战争期间,这首歌曾在苏联红军中广为流传。卡秋莎是一位姑娘的名字,歌曲深入人心后,致使战士们把神奇的火箭炮这一新武器也称为“卡秋莎”。伴随着“卡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苏军战士高唱着《卡秋莎》,英勇冲锋向前。

从迷人的晚上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儿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都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是1956年全苏运动大会文献纪录片中的一个插曲,列宁格勒人谢多伊作曲,原歌名叫《列宁格勒的晚上》,当时反响并不大。1957年7月,莫斯科举行第六届青年联欢节,改名后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炮走红,荣获金质奖章。因为歌名更改,作曲家便遭到许多列宁格勒人怒斥,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从此,歌曲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译成各种语言到处传唱,歌曲的内涵也从爱情延伸到对亲友、祖国,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不过,其命运也备受坎坷。“文革”中,这首情歌被打成“苏修黄色歌曲”,禁止传唱。“文革”后,随着中苏关系解冻,这首扣人心弦的抒情歌曲才得以浴火重生。在世界上,用中文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恐怕远比用俄语唱的人要多得多。1992年随同钱其琛外长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州时,在伊塞克湖畔举行的晚宴上,应州长提议,吉中双方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曲调同唱《伊塞克湖畔的晚上》。

苏联老歌中,最震撼心灵、激励士气的革命战斗歌曲可能要数创作于二战初期的《神圣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军队突然入侵苏联。战争爆发的第三天,诗人列别杰夫创作了《神圣的战争》;次日,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彻夜为之谱曲;26日,在莫斯科火车站,当即将赴前线的士兵正与家人告别的时候,亚历山德罗夫率领歌舞团唱响了这首歌:“起来,巨大的国家,作殊死战斗,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的匪帮!让最高尚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战争,神圣的战争。”。年轻战士听完歌后不再忧伤,斗志昂扬地直奔战场。《神圣的战争》被誉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斯大林称之为“战火中激励将士的精神食粮”,并赞扬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在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顶上几个师的战斗力”。红旗歌舞团曾先后9次访华演出,是传播两国人民友谊的亲历见证者。1952年11月,该歌舞团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表演了精彩节目。而且,这是唯一受到中国四代领导人亲切接见和称赞的外国艺术团。

2016年12月25日,当惊悉享誉世界的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60多名成员不幸蒙受空难时,我感到极度的悲伤,《神圣的战争》的旋律仿佛又在耳际响起。真是太可惜了,这是国际音乐界的一大损失!令我有所安慰的是,家中珍藏有纪念红旗歌舞团的40首经典原版专辑。自退休以来,我几乎每天都要欣赏享受一遍,闭目沉醉于那激扬飞跃的歌词、音符中……

英国民谣绿袖子的意境(域外红莓花儿开)(2)

时光流逝,但这些曾伴随我们青春岁月的苏联老歌,没有被人们忘记,更没有被时代摒弃。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及社会现象耐人寻味。为翻译、推介苏联及俄罗斯歌曲做了大量非凡工作的薛范坦言:“今天我们唱俄苏歌曲,不仅是因为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品位,也不仅是对过往时代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世纪的信念,是对我们曾经拥有而如今正在失落的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的呼唤。因为我们相信,这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天,那些激励我们去追求崇高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歌曲,将永远和我们同行!”

(作者为原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

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

写于2019年8月10日

主编:丛子钰 |编辑:袁浩

END

热门阅读文章

★ 本号姓“副” 欢迎来“刊”★ 王蒙:不忘金庸★ 大地有多大★ 王钢:忍别二月河★ 家住百万庄★ 1979年的那个春节★ 静静的九如巷★ 有一种乡愁叫小名★ 大师笔下的中国母亲★ 观旧照,忆文西★ 收藏在茶中的记忆和友情★ 难忘老师的笑容——深切缅怀徐中玉先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