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羊(孔子世家十五)

《孔子世家》: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这段话写得很奇怪,关于季桓子问孔子这件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本来一篇挺严肃的文章突然就加了这么一段,前后不搭,感觉很是费解,这可能是古人的独特思维吧!

反过来想一下,既然司马迁中间插这么一段,肯定不是无的放矢,那太史公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想说孔子博学吗?你想啊,季桓子打井挖到一个土罐,里面好像有东西,仔细一瞅,好像羊的模样,赶紧去和孔子说这件事,而且还不好好说,骗孔子说里面是狗,孔子当场用专业的理论证明里面是羊,不是狗!这就是整个事件经过,理一下逻辑这里面问题太多了!

第一个问题,季桓子打井干什么?有人不解,打井就是打井,这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你得知道季桓子是什么人,一个季氏的掌门人,鲁国的多少大事等着他做,会关心打井的事吗?所以这就很奇怪了。

猜测一:可以根据上文理解,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平子是季桓子的老爹,在定公五年死了,七月埋的,是不是挖墓坑的时候挖出来的呢?可以脑补一下,六月季平子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就建墓地,挖出一个罐子,在古代这绝对是天大的事,当时孔子正是管土建工程的官,自然要去问孔子了。

但是司马迁说是穿井,这和打墓就差太多了,但是也不排除可能性。

猜测二:读左传定公元年到五年这一段,你就会发现当时很不太平,先不说鲁国以外吴楚大战,就鲁国国内也不太平,在九月的时候就发生了阳虎的叛乱,这是其实在季平子死的时候就有苗头,那季桓子作为新上任的掌门人,会不会作战备而挖井呢?也是有可能的!

大家可能不解,战备和挖井有什么联系?这当然有啦!

《墨子-城守-备穴》:子墨子曰:穿井城内,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一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

大意是,在城边上挖井,五步一眼,高地要挖一丈五,地势低的地方要有三尺深的水。让制陶的人做一个瓮,要能容纳四十斗的水,把薄皮革蒙在瓮口上,放到井里面,让听力好的人把耳朵贴在瓮口上听,辨别出挖穴人的方位,也挖个地道去迎战。这个方法又叫做“地听”。墨子大家不陌生,一代机关大师,挖井就是为了守城,古代建城和现在不一样,那就是在城墙下面杀牲,别说羊就是挖出人都不奇怪,挖到瓦罐也有可能,但是古人迷信啊,遇见这种事就要找人占卜吉凶,正好孔子管城建,顺便就问一下!

孔子说羊(孔子世家十五)(1)

图片来源石卯古城

第二个问题,季桓子为啥要骗孔子?这中间绝对有事,你想啊,好好地挖出个罐子,里面的东西像羊,问孔子说里面是个狗,你知道就算了,还去和孔子说里面是狗,两个人之间没点事情你信吗?所以这事就需要猜测一下什么原因。

这事还得从昭公说起,当初昭公出奔,孔子是跟着的,昭公死了之后孔子也做了一件事情,这事就和季氏有关。

《左传》:季孙使役如阚公氏,将沟焉。荣鴐鹅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后必或耻之。”乃止。季孙问於荣鴐鹅曰:“吾欲为君谥,使子孙知之。”对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乃止。秋,七月,癸巳,葬昭公於墓道南。孔子之为司寇也,沟而合诸墓。

昭公死了之后,季平子心中不忿啊,当年差点就把自己给弄死了,自己求饶都不管用,这回你死,就该我说了算,一定恶心一下昭公,于是就想把昭公埋在祖坟外面,大夫荣成伯说你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想让人都知道你的恶行吗,季平子一想也对,这有点离谱,那我就给他取个不好的谥号吧,荣成伯又说,你这是欲盖弥彰啊,季平子就没有取恶谥号。但是心里还不舒服,最后还是将昭公埋在祖坟的外面,孔子当了土建的官之后就修了一条沟,把昭公的墓圈到祖坟里面。翻译得好辛苦,理解意思就行了。

这不啪啪打脸季氏吗?还好季平子很快就挂了。季桓子上位之后肯定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当时阳虎的所作所为季氏不会不知道,孔子都说了陪臣执国命了,可见当时鲁国国内有多复杂。孔子作为一股势力应该是被拉拢的对象,首先阳虎就拉拢过孔子。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虎对季桓子不感冒,季平子还能压服阳虎,季桓子年纪太小,阳虎就有想法了,还说“如果主上贤明,那就倾力辅佐他;可如果主上不够贤明,那就掩饰自己的邪念,去试探他。”所以他就派人去给孔子送了一只烤乳猪,孔子见到后知道这只猪可不那么好吃,赶紧回礼给阳虎,没想到阳虎就在半道等着他呢,对孔子一通讲道理,孔子辩论不过阳虎只好认怂说好吧,我去做官。可怜的孔子,一辈子都活在阳虎的阴影之下。可见阳虎这人非常厉害!

阳虎这么做也瞒不过季桓子啊,季桓子也想拉拢孔子,但是又不能明目张胆,毕竟当时阳虎势力很大,只好找借口去试探孔子。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这句话其实放在古代很好理解,现代人就很难理解了,在古代羊和狗是有区别的。

《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所以,这事就好理解了,季桓子的意思是孔老师你想吃狗还是想吃羊?孔子是什么人?对当时鲁国的情形是门清啊。对阳虎不感冒,对季氏就更不感冒了。于是一通旁征博引,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这一通下来,估计季桓子也晕。颇有左右言他的感觉!

根据后文阳虎作乱可知,孔子当时是季氏和阳虎都没有投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