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何时知道郭汝瑰(杜聿明临终前追问郭汝瑰)
淮海战役惨败于粟裕之手是杜聿明一生的痛,不仅国民党的百万大军被消灭过半,杜聿明本人也因蒋介石一纸莫名其妙的“回援黄维”命令,在陈官庄弹尽粮绝,被解放军俘虏。
对于淮海战役大败的原因,根据杜聿明自己在回忆录中的说法:
除了辽沈战役失败,国民党军的阵脚被彻底打乱和国民党内部一贯存在的严重军队腐败、蒋介石反复无常、外行指导内行等问题之外。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张克侠、何基沣在贾汪、台儿庄的起义和内部情报的泄露。
贾汪和台儿庄是由山东进入徐州的咽喉,这两处地方一打开,华东野战军就像一把利刃一样从北面直插入徐州,奠定了胜局。
而情报的泄露则使得国民党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撞空。很多时候,国民党的作战计划,还没有呈送蒋介石,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却先知道了。
这两件事情,都和一个叫郭汝瑰的人有关。
1981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杜聿明病重入院,郭汝瑰前来探望他,对于往事,杜聿明显然还在耿耿于怀,临终前他抓住郭汝瑰的手追问:“当年的你,是不是共产党?”
那么,这个郭汝瑰究竟是谁?他靠什么单枪匹马就让解放军决胜于千里之外呢?
(杜聿明 - 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
书生从戎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四川铜梁的一个书香世家。如果不是生逢乱世,郭汝瑰也许会成为一生醉心于功名的举子。
然而,中国历史上横亘一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在郭汝瑰出生前两年被废止。出于父愿,他退而求其次,进了新式学堂读书。
郭汝瑰的家乡四川,因为地势险要,和外界的交流比较闭塞,自古以来就是割据势力的大本营。
民国时期,杨森、刘湘、熊克武、刘成勋等军阀各成派系,争战不休,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贵州的袁祖铭,云南的唐继尧,都想来四川插一脚。
这段时间,正是郭汝瑰的少年时期。他亲眼所见老百姓在军阀炮火下的流离失所,决心投笔从戎,用自己手中的枪结束中国十多年来的战乱。
(郭汝瑰,中共特工)
郭汝瑰的父亲希望他考入同济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但是郭汝瑰主意已定,一天夜里,他悄悄离开了在上海暂住的寓所,在任川军旅长的堂兄郭汝栋帮助下,逃到广州进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五期的一名学生。
郭汝瑰家学深厚,在黄埔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特别是文化课。照理来说,郭汝瑰的学校生活应该非常适意。
可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高潮,马上就要遵从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进行北伐。郭汝瑰一心只想着赶快毕业好上阵杀敌,想得心痒难耐。
(郭汝栋)
这天午休时,郭汝瑰忙中偷闲,躺在床上,抱着一本《官场现形记》看。
黄埔军校的学生宿舍,都是大通铺,在一个较大的房间中摆着几十张床。郭汝瑰忽然听到自己右脚边的几个同学围着在窸窸窣窣地议论些什么,其中还有自己的好朋友袁镜铭。
郭汝瑰这个人好奇心重,马上把书放在床上,跑过去问他们在谈什么。那几个人全都面露难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开腔。
袁镜铭却笑了笑,说:“没关系的,汝瑰是自己人。”然后对郭汝瑰和盘托出。
原来,他们几个商量的事,就是晚操之后偷偷跑到校外去听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恽代英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讲座。
中山舰事件之后,国共两党气氛变得很紧张,黄埔军校教师中的共产党员不能公开直接地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于是就在校外开设讲座。
(陆军军官学校)
郭汝瑰读书既博且杂,无论是旧小说,还是“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只要有书,抓着就看。甚至陈独秀、李大钊的著作,他都有涉猎。而且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他也颇为赞同。
听到这几个人要去听共产党作讲座,郭汝瑰马上来了兴致,袁镜铭却也不推辞,顺势邀请郭汝瑰同去。
当天夜里十点,几个人下了晚操回到宿舍,借口小解偷偷跑出,翻过了军校的围墙,到了不远处一户农家听讲座。
出乎郭汝瑰的意料,不大的一座堂屋,密密麻麻都是人,既没有那么多的椅子,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大家就全程站着听完了讲座。
恽代英的讲座,引起郭汝瑰极大的兴趣,回到黄埔,他翻出以前的旧书再次钻研。
在和袁镜铭等人的相互切磋学习和共产党人教官萧楚女、恽代英的教导过程中,郭汝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恽代英)
郭汝瑰想入党,却碰了一鼻子灰。虽然他的积极性很高,可他那个堂哥郭汝栋,却是军阀!为了尽快在北伐中立下功劳,向党表明自己的真心,郭汝瑰对毕业更加焦急。
但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最终,他连一天北伐的战场,都没有上过。
进入1927年,国共之间的摩擦逐渐变多,郭汝瑰听到的消息,是越来越糟。
到了四月,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了,国民党的地盘内,到处都在抓捕共产党人。郭汝瑰知道,这黄埔他是待不下去了。
过了两天,黄埔军校高层、中共党员吴玉章把郭汝瑰、袁镜铭、傅秉勋等一批四川籍学生叫来办公室,表示现在广州已经成为险地,让他们到涪陵郭汝栋部去。
借着郭汝瑰的关系,一方面暂避风头,另一方面,四川军阀杨森准备出兵攻打武汉,他们几个可以尝试说服郭汝栋不要相助杨森,为杨森去一大羽翼。
郭汝瑰回到四川之后,发现他这个当军阀的堂哥,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顽固不化”。郭汝栋很快答应了不帮助杨森打武汉,还默许郭汝瑰、袁镜铭等人在他的部队里开展军队运动。
(杨森)
郭汝瑰知识渊博,有雄辩的口才,而且作为军官,吃住都跟普通士兵在一起,跟士兵打成一片,他们都愿意听郭汝瑰演讲。
在郭汝瑰等人的努力下,终于在郭汝栋的部分军队中建立起了共产党的支部。
郭汝瑰不仅在军队中活动,还在涪陵附近跑东跑西,向民众传播“新三民主义”、“工人阶级革命”、“农会”等概念。
一日,郭汝瑰在涪陵城里一个会堂演讲,他发现男人群中有一个女学生也来听他的演讲,非常扎眼。
会后这个女学生竟找到郭汝瑰,直接热烈地向郭汝瑰表达了爱慕,这让郭汝瑰感到非常意外。这个女学生就是后来成为郭汝瑰妻子的方学兰。
因为宣传中的功绩,1928年郭汝瑰终于得以在已经当上副团长的袁镜铭的介绍下入党。
郭汝栋却逐渐暴露出他的爪牙,郭汝瑰偶然发现,早在他初来四川之时,郭汝栋就暗中投靠了蒋介石,确保自己的地盘和利益。
1930年,为了讨好蒋介石,提高队伍的“纯洁性”,郭汝栋开始清理所部中的共产党员。
(国民党杀害共产党员的真实照片)
同年,郭汝瑰被郭汝栋以“求一个好前程”的名义,送到日本的军校读书。
因为几年前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事变,郭汝瑰早已和吴玉章失去了联系,袁镜铭又因为郭汝栋的清洗离开了四川。郭汝瑰觉得反正身边也没有同志,就同意了郭汝栋的提议。
在日本,郭汝瑰的心态非常矛盾。一方面,日本的现代化和发达令他羡慕;
另一方面,郭汝瑰又深知现在中国的一点利益,绝对不能满足日本的狼子野心,日本在未来绝对会有更大的动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郭汝瑰怒不可遏,他不愿站在仇人的土地上,毅然从军校退学,返回中国。
(东北沦陷进程)
抗日勇将回国初期,郭汝瑰经历了一段失意的日子。他没有机会上一线,只是被送到陆军大学深造。开始,郭汝瑰闷闷不乐,他每天到秦淮河边散步,排解心中的郁闷。
一日,郭汝瑰看着静静的秦淮河水,忽觉茅塞顿开,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如果他现在进入军队,恐怕并没有机会和日军作战,反而会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去围剿革命根据地。
想明白了这一层,郭汝瑰释然了。他从陆大毕业之后,又留校任教。直到1936年末,国共开始合作抗日。郭汝瑰心中的顾虑被消除,他才到陈诚的第十八军14师担任了参谋长的职位。
(陈诚)
淞沪会战中,14师隶属在陈诚的左翼兵团下作战。日军的炮火,是检验勇士和懦夫的最好考卷。
这些国民党的旅长团长,在围剿时面对武器装备落后的红军个个心狠手辣,横冲直撞。面对日军却都吓成了胆小的老鼠。
到达塘口阵地之后,42旅旅长曾粤汉被吓得差点尿裤子,拿着茶杯的手都抖如糠筛,更遑论拿枪杀敌了。
曾粤汉反复向师长霍揆彰告电表示,自己年近四十,家中还有七十岁的老母要奉养,实在不可以牺牲。气得霍揆彰大骂其废物。
(淞沪会战)
郭汝瑰心中对于曾粤汉十分不齿。他18岁入黄埔,胸中不平之气未舒,到这年已经整整十一年了。
对郭汝瑰来说,作为军人,能够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献出生命,是最光荣的事情。况且,国家都要灭亡了,个人的小家又岂能留存?
郭汝瑰自荐代替曾粤汉任42旅旅长,却遭到了霍揆彰的轻视。霍揆彰认为,郭汝瑰不过一介书生,杀人都杀不利索,怎么跟日军作战?
霍氏任命副师长凌兆尧为42旅旅长,结果凌兆尧却躲躲闪闪,不来接受任命。霍揆彰无法,只得低头再来找郭汝瑰。郭汝瑰也不多计较,慨然受命。
(霍揆彰)
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趁着清早日军暂停炮击,郭汝瑰向师部卫兵讨了一顶钢盔就单枪匹马跑到了42旅前线指挥所。
机警的他察觉到了日军的进攻模式,面对久攻不下的阵地,日军会施以猛烈的炮击,守军一般很难坚持下来。可是日军攻下阵地之后,却因为需要休整和心态上的松懈,很容易被击败。
他把部队分成两半,一半在正面抵御日军直接冲击,另一半在后方以逸待劳,如果日军占领了阵地,前军立刻后退,让出空间给后军进攻。
(淞沪会战)
战斗总共持续了长达十几日,日军几十次突破42旅的防线,又几十次被打退。
有士兵建议郭汝瑰撤退到战线后面,被郭汝瑰严厉斥责:“如果我这个旅长退了,那全旅的士兵,会怎么想?”
郭汝瑰的指挥所一米也没有后撤,成了战线上凸出来的一块净土。
14师撤退换防的时候,原来超过8000人的42旅仅剩2000余人,但是南北塘口守了下来,郭汝瑰也凭着他的骁勇一夜成名。
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是日寇还是攻陷了南京和上海,并溯长江而上,威胁武汉。郭汝瑰因为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升任第五十四军参谋长。
(日军杀害淞沪会战中的被俘中国军人 )
武汉会战之前,蒋介石和陈诚对德国顾问偏听偏信,制定出了一个围着武汉修筑多层防御工事,跟日军打阵地战的幼稚方案。
对于蒋介石的作风,国民党的干部们心知肚明。因此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对此方案发表意见。
郭汝瑰对蒋介石素无好感,但是国难当头,他不能坐视不理。郭汝瑰认为,这一作战方案表面看上去合理,但只要环形防线被日军击破一点,马上就会整体崩溃。他建议国民党军队在武汉外围和日军展开运动战。
陈诚对郭汝瑰的建议大为赞赏,最终采用了这一方案。
武汉会战中,日军遭到外围国民党军队的纠缠,但是又因为国军灵活的阵型无法围而击之,最终中国军队仅用伤亡四十余万的代价就击毙击伤日军二十五万多人,给了日军沉痛的一击。
武汉会战后,郭汝瑰成了“火箭干部”,短短几年内先后历任军政部军务署署长、国防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前他已经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了。
(蒋介石武大视察武汉会战部队)
头号共谍抗战就要胜利了,自从去日本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那一天起,郭汝瑰没有一天不想着和同志们恢复联系。
机缘巧合之下,郭汝瑰偶遇了共产党员任逖犹,又通过他联系上了他的堂弟——中央组织部干事任廉儒。
郭汝瑰对重回共产党的渴望,如鱼渴水、如妾思郎。他对国民党给他的高官毫不在乎,一心想到延安去抗日杀敌。
任廉儒把郭汝瑰的想法如实报告给董必武。董必武对郭汝瑰非常欣赏,并表示组织上觉得郭汝瑰留在国民党的高层,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至于恢复党员身份,却还是原来的那个“出身问题”。
从此,郭汝瑰成了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间谍。
(董必武)
淮海战役中,郭汝瑰当居首功。何应钦自诩“万无一失”的固守铁路沿线,伺机和共军决战的策略,早就被郭汝瑰通过任廉儒偷偷告知了共产党。
郭汝瑰先在黄埔,后在陆大,两次当过蒋介石的学生,再加上之前在武汉会战中的表现,蒋介石对他很是宠信。
他利用蒋介石犹豫、反复无常的性格特点,动摇蒋介石的决心,让他不采用杜聿明等人的作战方案,诱使蒋介石作出愚蠢的决定。
(任廉儒)
为了让同样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张克侠当上徐州城防司令以里应外合,郭汝瑰在顾祝同面前几乎磨破嘴皮。
他一个参谋长对城防司令的人事布置表现出格外关心,引起了杜聿明的怀疑。
杜聿明气得破口大骂:“你小子肯定是共匪!”还到蒋介石面前告“御状”,吓得郭汝瑰魂不附体,以为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幸亏蒋介石对郭汝瑰过分信任,一力把郭汝瑰保了下来。
(张克侠)
三大战役结束后,郭汝瑰再次表态想去解放区为人民作贡献。但是中央希望郭汝瑰能够带领一支部队起义,破坏蒋介石“成都会战”的计划。
郭汝瑰虽然有些失落,但是很快又把热情投入到新的任务中。
听闻郭汝瑰非但不跑,反而主动要求带兵去西南,蒙在鼓里的顾祝同和蒋介石大为感动,直把郭汝瑰奉为“忠臣”、“知己”。
顾祝同还答应给郭汝瑰源源不断的辎重支持,郭汝瑰组建的七十二军,很快成为了西南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9年12月11日,经过周密计划和长期准备,郭汝瑰带着七十二军全体起义。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巨大漏洞,“成都会战”的计划成为泡影。
得知消息的蒋介石气得直骂“娘希匹,郭汝瑰,想不到他是最大的共谍”。美国一家报纸还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的文章
(晚年郭汝瑰)
尾声解放之后,郭汝瑰因为没有恢复党员身份,只能享受跟普通起义军官一样的待遇,到南京军事学院当了一名教员。
还因为之前在国民党中的经历,在多次政治风波中受到冲击。对于这些不公平的待遇,郭汝瑰没有丝毫怨言。
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此,他多次向组织上提出要求。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政治环境趋于宽松,1980年,73岁的郭汝瑰终于达成了一生的心愿,重新加入了共产党。
1997年10月23日,年逾百岁的郭汝瑰因车祸去世,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