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山歌对唱情歌(长沙隆回新化山歌)
山歌,夹杂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它是山里人的故乡之音,它时常一开唱,便直抵人心,无论你漂泊到哪里,当山歌腔调起,独有的方言词填入。唱着唱着便会淌下泪来,绕着湖南转了一圈,旅途中收集的山歌如其名。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
坐标:隆回县虎形山乡草原村
原生态的呜哇山歌,需要敲锣打鼓
5月初,隆回虎形山草原村,这里还延续着加长版的春天,映山红开得满山都是微喇叭状的锦带花遍布每条小道。正是玉米施肥时节,83岁的陈世达刚从玉米地出来,他一边扛着锄头,一肩挎着装锣鼓的布包。
草原村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会唱这样的山歌,他们唱高腔的嗓子像是天生的。一人领头,大家跟着附和空谷里的回声可以传到几里外,“我们年轻的时候唱呜哇山歌,曾经吓跑过老虎和野猪”,陈世达说。
七十多年前,虎形山一带更为闭塞,山中猛虎猛兽时常出现,很多村民都会随身带着装锣鼓的布包,经过人烟稀少的山林或者独行走路时就打起锣鼓唱呜哇山歌。一来可以壮胆,二来可以驱赶野兽,到如今陈世达还保留着随身带锣鼓的习惯,“唱呜哇山歌必须要敲锣打鼓的,这样才是最正宗最原生态”。
呜哇山歌最初是劳动号子,在花瑶聚居地为集体劳作时,男性打锣鼓唱的歌,为了加油鼓劲,“在我们这里唱呜哇山歌干活,一天可以干两天的活”,69岁的戴思碧介绍。呜哇山歌也是情歌,是传递感情的媒介,“谈情说爱就是唱呜哇山歌的”陈世达和老伴到现在闲着无事时,还会唱当年的呜哇山歌调情。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虎形山这一带的人们耕种、狩猎仍唱呜哇山歌。那时,田间地头“噢嚯嚯”,“呜哇呜哇……”不绝于耳,每唱完一段便击鼓敲锣一番,气势磅礴,声音响彻山岗。对这里的村民来说,山歌可即兴而作,唱山歌是当地人与寂寥时间的一场对抗,一种消遣,也是一种更文艺的表达。
传承
去掉‘丑’树立一个‘敢’,再来学山歌
进入草原村访呜哇山歌,陈世达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呜哇山歌歌手,目前是省级传承人。随后来的是他妹夫戴思碧,如今是国家级传承人,还有他五弟陈世凡,现为县级非遗传承人,而市级传承人是陈世达的小儿子。他为了生计外出做事,那天没有回来有趣的是,这里会唱呜哇山歌的人都是一家人,“不奇怪,一家人耳濡目染,自然学会”。
那天,陈世达刚刚锄完两亩玉米地的草,戴思碧从镇上上完呜哇山歌的课回来,我们行至半山腰,山底下是一片蜿蜒曲折的梯田,三位呜哇山歌的传承人看着此景,随即唱了起来。
陈世达把随身带的锣鼓系在腰上,鼓声一响,“呜哇呜哇……”唱起来,那边戴思碧拿出一面锣和着鼓声开始发出“嚯、嚯、嚯”的吆喝声,陈世凡手拿烟枪,放开歌喉。
他们的山歌除了高亢,还能听出这个地方的原生态。那天,他们仨的“呜哇……呜哇……”,在迭起的石山下久久回荡,陈世达的舌头通红且光滑,中间部分凹进小洞,这可能是练歌所致,“我学呜哇山歌时,每天都要去山上练歌,早上天蒙蒙亮上山,晚上提着火把上山,喉咙都唱出了血”。
陈世达带了20多个徒弟,有的可以出师了,他徒弟中最大的是他小儿子,最小的是他孙子,戴思碧也带了一些徒弟,但基本上也是自家人,他担心家族式的传承圈子太小,都是自家人在唱,基本没外人学。因为呜哇山歌唱腔特殊,唱词基本是这个地方的方言,外人来学有很大难度,现在他每周都去镇上学校上两节呜哇山歌课。
“有外人来学更好了”他们达成共识,并为呜哇山歌的学徒设立标准。首先要面试,要对他们哼一嗓子,声音条件适合唱,才算过了第一关,陈世达说:“学呜哇山歌要去掉一个‘丑’,树立一个‘敢’,要大胆唱,不能怕丢人”。另外,能坚持学会更重要,能多久学会一首呜哇山歌没有具体的时间,这些山歌大多没有曲调只有词,需要有领悟能力。
坐标:长沙县北山镇石常村长乐塘多高腔,连翻几座山都听见
5月初,从长沙市区出发,驱车前往长沙县北山镇石常村长乐塘,见太阳下山。62岁的长沙山歌传承人余小平亢奋起来,他随即用高腔唱了一首《散工歌》,“太阳落水又落坡,大家来打个散工啰歌……”
他忽而两手合拢握拳,忽而做出呼喊模样,忽而又大力挥动双袖,那种干完农活散工的开心和大声唱起歌驱赶疲惫的喜悦瞬间流露,地处长衡丘陵盆地北部的长沙县,位于幕阜山、连云山与大龙山余脉的南端,得益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山歌应运而生。
其历史可追溯至楚国,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韵味悠长的山歌还在这群山丘壑中萦绕,余小平记得那时集体劳作
田野之中时常有人唱山歌。一人起头,大家就着不同场景对起歌来,“有时候唱高腔山歌,连翻几座山都听见,我们叫‘过山垅’,但长沙山歌还有平腔、低腔之分,用真嗓子真声来唱的就是平腔,而田间地头唱山歌都是尖着嗓门用假声来唱的,声音一定要过山,有时候唱不上去还会吼着唱上去,除却高腔、平腔,妇女从事采茶、纺织等劳动时,也会轻声哼唱山歌,这时的音调低沉婉转,速度徐缓,当地称之为低腔山歌,又称‘哼歌子’”。
在余小平收集的长沙山歌中,篇幅短小,大多都是五字句、七字句,韵律感十足,有时字句太多不好押韵时,通常用“念山歌”来处理,用长沙话念出来,念到最后开始唱‘拖腔’,把尾音拖得很长很长,人们在劳作中就用唱山歌的形式,来娱乐、消除疲劳、活跃气氛。
传承跟我学山歌最好能说长沙话
余小平闲暇时会去老农户家收集山歌歌词,可他发现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长沙地区有山歌,他很焦虑,将快要失传的北山山歌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自费主编出版了《北山山歌》首集,他想让下一辈知道长沙北山也有山歌。
他又收了六个徒弟,最大的五十岁,最小的只有六岁,“最小的徒弟是我外孙女,方便教”。余小平的家人也受他影响学会了山歌有时客人来,他们倒茶时都会唱上几句
他还专门辟出一间大房作为教山歌的教室,附近村民空闲时都过来学习,“遗憾的是我这里没有设传习所,靠我个人还是有限”,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都出去创事业,根植于劳作而产生的山歌慢慢失去土壤,但他仍希望山歌队伍更大些,“如果能说长沙话,他愿意学,我免费教”。他对未来徒弟提出要求,首先要热爱唱山歌,声音适合唱山歌,具备一定的民歌基础更好。另外,如果是北山人更好,这样更方便教学和交流,此外因经常需要外出参加演出,长相端正更佳。
坐标:新化县西溪镇融进了梅山文化,连抽烟都有歌
融入梅山文化的新化山歌常给人神秘感,在未深入当地听山歌之前,脑海中关于新化山歌的印象,还停留在伍喜珍的《神仙下凡实难猜》,这位新化籍歌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将新化山歌带起一个高潮。1957年,她进京参加全中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唱新化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荣获一等奖。她把新化山歌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多次聆听她演唱山歌。
有一次,毛主席听完山歌,握着伍喜珍的手高兴地说,泥巴里长出的歌,蛮脆蛮甜了。一个外地人在新化听山歌
若无字幕辅助旁人讲解,听不懂几句。“新化山歌野性十足,它是粗糙的,调皮的”,81岁的伍喜珍觉得新化山歌的特殊,跟它传统的农耕方式有关,在新化“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因为劳作方式不一样,山歌中呈现的歌词和曲调有别,而低缓的山地和平原,舒缓的低腔山歌较为普遍。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新化山歌,在歌词取材上涵盖方方面面,“挖土、插田、喝酒,就连抽烟都有歌”,新化山歌省级传承人辜红卫说,仅按内容分,山歌就囊括了历史歌、劳动歌、仪式歌、陶情歌、时政歌、生活歌、儿歌,在演唱方式上,这些山歌又常常夹杂“呜啊”“哇呜”“喔火火”“嗨嗨”等语气衬词,“小小菜园隔块墙,丝瓜苦瓜栽两旁
郎栽苦瓜苦想妹,妹栽丝瓜思想郎”,这些生活化的唱词里还经常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使得这一古老的山歌更像是文学作品。
“新化山歌最神秘之处大概就是结合它的巫傩文化,有时候传播巫文化宗教教义用的都是山歌”。这些歌谣里有传颂史事,明教事理,大家劳动时要唱,婚嫁时要唱,丧葬时要唱。
传承徒弟‘除了好嗓子,人品很重要’
“收徒弟,除了有好嗓子,人品也很重要”,从2005年新化山歌开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伍喜珍一直在长沙和新化之间往返,为非遗传承把关。那天新化山歌市级传承人伍芬邓带着山歌去找她,他一开唱,新化山歌的野性就出来了,“好久没听到这么地道的山歌了”,伍喜珍很欢喜,随即教授了他保护嗓子的秘诀。
在她看来,现在新化山歌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化山歌是粗糙、调皮、野性的,这些原生态的东西在传承时慢慢变了味,比如《神仙下凡实难猜》里有句唱词,‘郎在对门高山打铳嗨’现在唱成‘郎在对门高山打鸟嗨’,新化话中的‘鸟’读起来很不雅”,伍喜珍觉得山歌传承不要一味的守旧,要从山歌中萃取精华进行创新,不然太难传承下去了,“伍芬邓不仅自己唱山歌带徒弟,他自己还写山歌,我觉得他是个合格的传承人”。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漾深”,年过七旬的伍芬邓祖辈都唱山歌,传到他这里已经第六代了。他14岁跟着父亲唱山歌,抄了很多歌本,现在收藏的山歌有上千首。
在西溪镇,以前山歌氛围很好,人人都会唱山歌,集体劳动时,三四十人一起挖土、插田、一休息就坐在田埂上对歌。“现在几乎没人唱了,我的很多歌本也派不上用场”,“我的儿子孙辈嗓子唱不了山歌,所以我更发愁的是这些歌谁来传承”,他在西溪镇文化站开班授课,但年轻的学生不多,后来,他又收了三四个女徒弟,现在还未“出师”。
“有的山歌需要配锣鼓,去年我花了四千元办了个八一锣鼓班都是免费教学”。
说着,他又拿出一沓夜歌本,一沓正月闹土地的山歌本。他想专门给残疾人办个班,将夜歌和闹土地的歌教给他们,被伍喜珍认可后,伍芬邓想多带些徒弟,他现在的歌本里有情歌、溜溜歌、波罗山歌、滚板山歌等,这些山歌本土特色浓郁,“只要态度端正,愿意学,嗓子适合唱山歌,我愿意教,甚至这些歌本都可以给徒弟”。
来源 /湖湘地理
编辑/清浅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