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

刀郎原名叫罗林,1971年生于四川资中,父母是县文工团演员,所以小时候的罗林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喜欢上了音乐。

长大后,罗林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他那质朴无华的歌词以及沧桑的声音之中,似乎蕴藏了太多的故事,打动了无数喜欢音乐的朋友。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1)

17岁那年,罗林背起一把破吉他,从此踏上了流浪的旅途,在内江时,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组成了一支叫做“手术刀”的乐队,那时候的罗林,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够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用音乐来感知生活,用音乐来表达喜怒哀乐。

但最终,“手术刀”没能火起来,乐队很快解散,成员们各奔东西,伤心的罗林回到家,突然发现妻子也离他而去了,只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在摇篮里哭泣。

这一年,罗林20岁。

面对妻子的离去和幼小的女儿,以及自己追求音乐之路的坎坷,罗林崩溃了,那一夜,他放声痛哭。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2)

后来,罗林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来到了海南,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小朱,在此期间,罗林又组建了一支乐队,同样没有坚持多长时间,看着罗林无比痛苦的样子,小朱说:我们去新疆吧?

新疆这个地方,是罗林音乐之路的转折点,在这里,罗林一改往日的消极,他的生命,重新焕发出活力。长时间生活在这里,罗林感受到了别样的异域风情,几年之后,他推出了新专辑《西域情歌》,同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刀郎。

2002年,刀郎从家里走出,突然发现外面已是漫天雪花,他站在2路汽车的旁边,顿生灵感,回到家后一气呵成的写完《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全国。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3)

这个充满沧桑的歌者,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火了,仅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正版发行量超过270万张,而当时周杰伦的《七里香》才350万张。

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如期举行,在评委席上,评委们就刀郎的音乐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正在僵持不下之际,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音乐“大姐大”那英身上。

那英不屑地说:“刀郎的音乐,并不具备审美标准,作品缺乏音乐性”,她坚决抵制刀郎入围,甚至说:“去KTV点刀郎歌的都是农民”,随后她咬牙切齿的说道:“刀郎能上春晚,我就砸电视机”。

这个“大姐大”那英,自从田震退隐歌坛后,真正成了重量级的人物,在音乐圈拥有非常重的话语权。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4)

除了那英之外,自称要开“32场全国演唱会”的杨坤也抵制过刀郎,他说:“他有音乐吗?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刀郎受到音乐圈大佬的“集体抵制"呢?

有人说,衡量音乐的标准,要看是否是老百姓喜欢的音乐,刀郎唱片的销量占据着“音乐蛋糕”的一大半,不能不说刀郎的音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重。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5)

换一个角度讲,蛋糕你一个人就占了一大半,其他人吃什么啊?有句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行之间的竞争,自古存在。虽然刀郎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触犯到了敏感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排斥。

可惜遭到排挤的刀郎最终选择了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对,或者说,他已经看透了其中规则,不屑于再坚持下去了,干脆清清爽爽的做回自己,写自己的音乐,过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人生。

当年那英为什么打压刀郎(那英挖苦杨坤嘲讽)(6)

现在的刀郎,又回到了曾经奋斗过得地方---戈壁大漠,他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纵情驱驰,累了,歇歇脚,渴了,妻子递水,燥了,写写歌,唱几首老曲,在这里,他不会受到别人的议论和指责,是自由的,是安全的,更是幸福的。

从此,他再没出过专辑,而是转战幕后,给别人写歌。

尽管刀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讽刺的是,曾经被称之为“不具备音乐审美”的歌曲,却被很多知名歌手青睐,而他自己曾唱火的那些歌曲,一直流传至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