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

在各种民间戏曲中,庞太师一直是个大反派,几乎家喻户晓。他残害杨家将、呼家将,排挤包拯,包庇纵客儿子强抢民女、荼毒百姓,且生活腐化奢靡——几乎所有奸臣应该具备的污点他一应俱全。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1)

在后人眼里,有这样的一个“庞太师”,是拜《三侠五义》和《呼家将》所赐。只是,《三侠五义》及别的侠义小说中,庞太师叫“庞吉”,而在有关杨家将、呼家将的小说、戏曲中,他又成了庞文。但无论是叫“庞吉”还是“庞文”,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都是最大最大的奸臣,在百姓中的知名度要高过赵高或者秦桧这些真正的奸臣。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庞太师呢?如果有,他的原型又是谁呢?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2)

一,首先需要说明,其实在整个北宋一百六十七年间,生前被賜太师衔的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宋初给太祖黄袍加身的功臣赵普,扶持哲宗的文彦博和扶持徽宗的蔡京。

  • 太师在古代是最高的一种官衔,与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三孤”。顾名思义,”太”指的是皇帝,“师”指的是老师,“太师”就是皇帝的老师。所以,“太师”之衔历朝历代都是“三公”之首,当然也是百官之首,如无特殊功勋,从不轻易封赐。宋朝有三位,而到了明朝,活着被封”太师”的只有张居正一人。

既然宋代所封的太师里面,原本就没有姓庞的这个人,那么,怎么冒出来这么个“庞太师”来了呢?

  • 另外,根据《三侠五义》和各种戏曲中的刻画,庞太师有个女儿入宫为妃,很受皇帝宠爱,于是父以女贵,被恩赐“太师”尊衔。于是,民间一些戏迷们误以为所谓“太师”就是皇帝的老丈人,以讹传讹,以至于把许多外戚都笼统地称为太师。

同样,宋朝也没有庞姓的皇后或者贵妃,庞太师所谓的“国丈”和他儿子的“国舅”身份也就子虚乌有。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3)

二,”庞太师”既然不存在,那么他的原型是谁呢?

  • 其实,宋代历史上有一个名叫“庞籍”的高官,位居仁宗时的宰相,与“庞太师”处于同一时代,清廉正直,在真宗、仁宗两朝德高望重。庞籍是我们山东菏泽人,他的老家与我的居住地相距不超过十里,名叫庞楼,村里庞姓居多,并且世代以庞籍为荣。至今,庞姓人每年还要举行一些祭祀仪式,来感念他们的祖先。

我们家乡的这个庞籍,和传说中的“庞太师”是同一个人吗?

当然不是!

首先,庞籍从未受封“太师”衔,终其一生,最高官衔为“太子太保”、封颖国公,死后追赠“司空”。所以,也就不存在庞籍身上的“太师”标签。

其次,庞籍出身于官宦世家,并且靠考中进士走向仕途。而庞文(吉)不学无术,是靠外戚的身份和皇帝的封赏做的高官,两者没有共通之处。

再次,庞籍没有女儿、或者近亲入宫为妃,他跟“外戚”也就沾不上边。

最后,庞藉是《宋史》中著名的忠臣,为官期间,多次拒绝后宫美人的指派,在臣僚和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写书编戏的人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凭空捏造,给他贴上“庞太师”的奸臣标签。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4)

三,既然庞籍不是“庞太师”,或者说不是“庞太师”的原型,那么真正的“庞太师”应该是影射的哪个历史人物呢?

据史家考证,应该是一位并不姓庞的人——张尧佐。

  • 张尧佐,河南永安(今巩义)人,温成皇后(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张皇后)的伯父。靠侄女张氏得宠,张尧佐一路官运亨通,累迁至龙图阁直学士、三司使,死后被赠太师。

其实,历史上的张尧佐并非十恶不赦的奸官,如果是的话,知名度也就被民间给抬上去,用不着改名换姓了。充其量,张尧佐只能算是一个没有多大作为的普通官员。他身上最大的”污点”,也不过是自己的外戚身份。

要知道,自古以来,凡与“外戚”沾上边的大臣,往往会被同僚们私下所不齿。

  •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张贵妃向仁宗进言,想为伯父谋个“宣徽使”的官职。仁宗觉得张尧佐按资历和能力,应该能够胜任,便随口答应了。当仁宗在朝堂上宣布任命诏书时,时任知谏院首领的包拯,一个箭步冲到御座前,抓住仁宗的衣袖,慷慨激昂,对仁宗的任命表达强烈反对。在与仁宗面对面陈辞的过程中,包拯的唾液喷了仁宗满脸都是。

也就是仁宗,换作别的皇帝,包拯恐怕要有苦头吃了。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5)

由于包拯是百姓心中清正廉洁的典型人物,包拯所反对的,自然也成了百姓所认为的奸臣了。殊不知,在宋代,没有任何一位官员没有遭到过弹劾,尤其是包拯担任谏官时,更是严格执行皇帝赋予他的职责,几乎每次的朝政都有包拯的弹劾扎子呈上。

包拯的这次触犯龙颜,让张尧佐出了名,加上他有个侄女是受宠的贵妃,自己死后又被追授“太师”,所以,被人们以讹传讹,逐渐就成了大奸大恶的“庞太师”了。

庞太师后代今何在(臭名昭著的庞太师)(6)

无中生有、制造悬念是戏曲和小说的魅力,可以由此可吸引更多的眼球,达到传久播远的目的。在百姓所喜欢的宋代,这种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尤为泛滥,比如潘仁美与杨家将、包公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等。许许多多的受众都把这些当做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结果,往往让一些无辜的人背了黑锅,使真正的历史罪人逃避了历史的审判。所以,永远都不要把小说、影视剧当作历史来看,也不可把其中的人物对号入座。

@非非空 原创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宋史》,百度百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