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羊城八景与新版羊城八景 穿粤时光寻找历代
游历文化古城,往往会听到“八景”的说法。远的如燕京八景、长安八景,近的则有我们每个广州人都不陌生的“羊城八景”。
不过,你知道的也许只是刚刚评选出没多久的“新羊城八景”。其实,早在南宋开始,广州人就已经开始评选“羊城八景”了。
当年的广州,珠江宽阔如大海,海珠石还在江中熠熠发光,越秀山是连绵的丛林,解放北路还一派郊野风光,车水马龙的北京路,有一座可以遥望一江春水的海山楼;商铺林立的西关,俨然一幅“十里红尘,八桥画舫”的水乡模样……
那是一个年幼的广州,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广州。素衣飘飘的文人雅士在其中游走,吟诗作赋。自然而然地,也就给这些美景取了风雅的名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羊城八景”的名号,开始从文化阶层到普罗大众,从民间到官方,被普遍接纳、广泛传播,继而编入正规文献。
宋、元、明、清。接下来的每个朝代,广州都评选出当时的“羊城八景”。它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名称。每个名称都只有四个字,背后的意蕴,却胜过千言万语。如果你仔细寻觅就会发现,这些当年倾倒众生的风景,其实就隐身在我们周围。那条普通至极的小路,那口平淡无奇的井眼,那个天天人来人往的小山坡……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穿过岁月风雨,我们寻找着当年的“羊城八景”,如同寻找这座城市最初的梦。
宋代羊城八景:水城风貌
根据清康熙年间修纂的《南海县志》与乾隆年间修纂的《广州府志》记载,宋代羊城八景为: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扶胥浴日
地点:今南海神庙东侧庙头村一带。
美景:当年在距南海神庙百余步外的章丘顶浴日亭,可见“小丘屹立,亭冠其巅;前瞰大海,茫然无际。”(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孤亭临海涯,爽籁清炎暑。夜午浴红轮,隐隐千林曙。”(明郑懋纬《扶胥浴日》)黎明时登亭观日出,可见旭日从万顷波涛之中缓缓升起,空中红日与水中太阳相辉映,构成一幅天地交融的壮丽图景。
现状:今天的浴日亭,距珠江数百米之遥。浩茫的珠江水,被重重叠叠的树木和楼房阻挡。
石门返照
地点:今白云区石井镇小北江与流溪河相汇处。
美景:“岭南石门如剑门,江水中流万马奔。”宋代时,石门在距州城西北近三十里地之外,当时这里称石门镇,宽阔的江水从远处奔来,江岸群山相拥,每当朝阳升起或夕阳西下之际,满天彩霞与云蒸雾蔚的江水交相辉映,红光潋滟,景色奇丽。更为神奇的是,这里会时不时地出现海市蜃楼。相传石门的江面上,曾经倒映出数百里外的韶州景物。
现状:今天的石门,还是可以看见彩霞与江水交相辉映的景色,但是海市蜃楼早已成为传说。
海山晓霁
地点:今北京路。
美景:宋代时流经广州城南的珠江比今天阔得多,站在海山楼上,珠江水就在自己脚下汩汩流淌。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番舶云集,渔舟帆影。宋诗人陈去非有诗咏此景:“万航如岛鹭,一水如虚空。此地接元气,压以楼观雄……碧波动南极,苍鬓永东风。人间路浩浩,海上春蒙蒙……海清无蜃气,彼固蓬莱宫。”后又作《雨中再赋海山楼诗》,头四句是:“百尺阑干横海立,一坐襟袍与天开。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景致实在美不胜收。
现状:海山楼在元代时遭了火焚,彻底毁圮,从此消失。而北京路早就蜕变成繁华商业区。
珠江秋月
地点:今沿江西路与新堤一横路相交处一带。
美景:当年这一段的珠江水中央,亭亭玉立着灵秀无比的小岛“海珠”。古书说它长100多米,宽50多米,因长期受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汐的变化而似浮沉海上(古时珠江称珠海),因而得名海珠石。
南宋时,流经广州城南的珠江仍宽达千米。夜幕降临,伫立在海珠石上,看水天一色,月色如洒,是为“珠江秋月”。
大文豪苏东坡曾有《游海珠寺》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酣余。蒲涧疏钟晓,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现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海珠石被长埋地下。
菊湖云影
地点:今越秀山东南麓小北路一带。
美景:远在三国时代,广州“州治临海,海流秋咸”,百姓食水困难,刺史陆胤便把白云山上流下的文溪下游洼地之水蓄起来,再引水入城,“民得甘食”,蓄起来的水也就成了湖。过了约六百年,唐代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广州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卢钩就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在这一带筑堤百丈蓄水,建成人工湖,并建了亭台楼阁,在堤的两旁种上木棉和刺桐,成了当年广州人春游的名胜之地。五代十国的南汉在广州建都,又在这里建所谓甘泉苑,栽种花木,并建泛杯池、濯足渠、避暑亭等,成为南汉王消暑玩乐的行宫、广州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泱泱湖水,粼粼碧波,涟漪荡漾,成为菊湖最迷人之景。
现状:湖泊在元代时淤塞并致干涸,从此消失。车水马龙中,小北无湖,一切尽化历史尘烟中。
蒲涧濂泉
地点:白云山
美景:蒲涧是指白云山中一条南流山涧而言。《广州记》说涧中产菖蒲,一寸九节。《南越志》称“此菖蒲安期所饵,可以忘老”。
濂泉是指在蒲涧中有高崖滴水,称为“滴水岩”,滴水受山风吹散,化成雨点,自三四十米高崖飘下,溅湎如雾,雨时水大,成为水帘,下即有地下水出露,称为“濂泉”。
在古代,该处风景如世外桃源一般:“绝顶飞来一脉泉”(宋李昴英《蒲涧和东坡韵》),“百丈泻流泉,寒光净野烟。”(明郑懋纬《羊城八景诗·蒲涧帘泉》)“坐涧石,荫竹树,俯听水声,如鸣琴筑。”(清诗人王士祯《广州游览小志》)“水声繁会,如迭奏笙簧,林木蓊郁,岩下飞泉奔赴,怪石迭出。”(清阮元《广东通志》)
现状:蒲涧早已改道,水量较以前锐减,不成涧形,亦已无菖蒲生于涧底石间。沿着今天的濂泉路北端沿山路拾级而上,在半山亭附近可见一道约四十米高的陡崖,那便是濂泉古瀑布的遗迹。
光孝菩提
地点:光孝寺
美景:公元676年,一位名为“智药”的得道高僧在光孝寺种下一棵菩提树。“光孝菩提”一景虽以菩提命名,却是指当年全寺的景色。
光孝古寺占地广阔,林木郁笼,楼阁隐现其间,景色典雅清幽,禅宗六祖在寺中的菩提树下受戒削发,光孝寺也跟着名声大振。每到元宵节,广州人往往摘菩提叶为灯,名“菩提纱灯”。南宋诗人方信孺有诗作《菩提树》:“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
另据明清两代方志的记载,菩提树叶可以用来治疗时疫,“故人多采摘”;当时又有僧人将叶浸入泉水中,经四十日后取出,去其渣滓,剩下的叶脉细筋如丝,霏微荡漾;用来制作灯帷、笠帽,用来赠与远方来客,比丝绸还要珍贵。又有寺僧把菩提叶阴干,薄如螺纹,装订为小册子,赠给官宦。那时候,菩提树叶还是文人的珍品,因它状如心形,叶脉如网,可用来作画,写经文。现今古木珍稀,大概没有人这样做了。
光孝寺的菩提树在清代乾隆年间长得非常繁茂,“根株茂盛,枝叶鲜浓。”(《光孝寺志》)“大可百围,作三四大柯,其根不生于根,而生于枝。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计。”(《羊城古钞》)当时的寺僧“皆知宝护树根,以石围砌,屡有修整。”
现状:嘉庆五年(1800),千年古树被一场大台风刮倒后枯死。今天我们在光孝寺看到的菩提树是在嘉庆七年(1802)时补种的,是原株的后裔,树龄至今也有二百年了。
大通烟雨
地点:今芳村花地河口东南侧。
美景:大通在宋代时还属于广州的近郊,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沿水道可以通向珠江三角洲各地,并可连通到北江、西江沿途城镇,因为是交通枢纽,所以得名“大通”。
这里有一座寺叫大通寺,寺里有一口能预报天气的古井,名烟雨井,每当下雨之前,井口上便会摇曳生烟,雾汽漫漫,是为“大通烟雨云霞雾,错认渔舟作渡船。”
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大通寺位于花地河口,上连珠江,水道往来船舶众多,岸上绿树环绕,江中碧波荡漾,每逢阴雨天时,江上烟雾朦胧,水天一色,大通寺隐现其间,缥缈迷茫,似蓬莱仙岛一般,充满神秘色彩,因而得名。
还有一说,认为大通是水道名,指的是从白鹅潭向西到佛山的水道,此水道沟通西江和北江,江上往来船舶众多,阴雨天时烟雨朦胧。明郑懋纬有《大通烟雨》诗:“积雨迷江岸,炊烟逗草莱。鸥群飞不见,帆影望中回。”
现状:大通寺毁于日寇占领芳村时期,千年古寺化为废墟,今天那里成了车水马龙的城区。大通寺已是遗迹荡然无存,只留下地名:寺前街、寺岸街、寺岸前、寺岸一至五巷、大通寺街、大通通津等,今寺岸街犹在,其余的亦已全部拆除。
元代羊城八景:山水一色
元代八景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色、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灵洲鳌负。除保留了宋代的四景之外,又有新的四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元八景其特点有二,一是所取大多是州城外之景,甚至远在三十公里外,因而颇叫人感到奇怪;二是山水结合。保留的宋八景中的四景全跟水有关,其中蒲涧濂泉一景是山中之水;新增的四景都是山,其中灵洲鳌负一景则是水中之山。
白云晚望
地点:白云山上白云寺。
美景:白云山南坡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叫白云寺,位在九龙泉附近。这里林木郁森,“峨峨白云,梯天直上,下有灵泉,飞光结响。”(《九龙泉铭》)每当天高气清,白云会层层自山下涌起,在幽山古刹的身旁缭绕。在这里远眺,整个广州都尽收眼底,尤以夕阳西下之时,霞光暮色最为迷人。羊城美景在望,故称为“白云晚望”。
现状:“白云晚望”至今还是中秋之夜最佳的赏月地点。当年的白云山远离州城,丛山林莽,湿气郁重,云蒸雾蔚,得成此景。
景泰僧归
地点:白云山北坡。
美景:景泰山是白云山众多山峰中的一座,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广州历史上的名僧景泰禅师在这里创建景泰寺,此后,那一带渐渐就成了广州的游览胜地,南宋辞官归里的著名文学家李昴英来游景泰寺,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山峦起伏,林木森森,瀑布凌空挂落,松声回响山谷。登高远眺,雾霭茫茫,珠水荡漾,景色甚佳,便写下了一首《景泰寺》诗:“树合疑山尽,攀缘有路通。远鸦追夕照,低雁压西风。瀑势雷虚壑,松声浪半空。凭栏僧指似:涨雾是城中。”
现状:今景泰坑林木已失,泰泉已竭,这是清代破坏山林的结果。因清初“两王”——平南王和靖南王攻广州,在白云山择地铸红衣大炮,即选中泉流丰沛之地木材众多,又当山北谷中,地形隐蔽,有利于铸炮。故大伐林木炼铁,掘泉取水,附近山林皆被砍伐,泉源枯竭,形成今天状态。
粤台秋色
地点:越秀山。
美景:越王台是广州最早的游乐去处。历朝历代的君臣常在此饮宴游乐,故又称“游台”。不过,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等数朝近千年的岁月,到了唐代时,这曾是很热闹的越王台已是仅留残基。
唐著名诗人韩愈有“乐奏武王台”,唐诗人许浑说过“海边花发越王台”,由此可知当时越秀山距珠江并不远。秋高气爽之夜,一轮冷月照在越井岗顶这个千年古台上,四周幽深寂寥,林木森森,远望南面州城中点点灯火,那景色想必分外凄迷。“秋月扬辉,世界若琼瑶,登粤王台,举杯酌太白,万里一色,其喜洋洋矣。”(黎贞《羊城八景序》。太白,星名,即金星。)
现状:故迹已湮没,而越井岗无恙,不过早已是另一番风光:中山纪念碑矗立岗头,正面那《总理遗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腰处则有“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灵洲鳌负
地点:广东南海县官窑镇附近,在广州西北32公里处。
美景:古代这里的西南涌与芦苞涌都还没有淤塞,江面宽阔,站在灵洲山峰上举目四顾,可见山上花木葱茏,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山下四面环水,视野苍茫,西、北二江之水自远方奔涌而来,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是为“灵洲鳌负”之景。古代过往行人乘船经此,多登灵峰一游,从而使这里渐成重要的旅游胜地。而所谓“鳌负”即灵洲之下有神物负着之意。
现状:近二三百年来,由于西南涌和芦苞涌日渐淤浅,船舶难于行走,灵洲山便失去了它咽喉之地的重要地位,并逐渐衰落。河床淤积成沙洲,大概在明末时已与南岸的瑶头相连,所谓灵洲鳌负一景不复得见。
附:羊城八景发展
宋代
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间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
扶胥浴日、石门返照、大通烟雨、蒲间濂泉、粤台秋月、景泰僧归、白云晚望、灵洲鳌负。
明代
(越秀)粤秀松涛、穗石洞天、番山云气、药洲春晓、琪林苏井、珠江静澜、象山樵歌、荔湾渔唱。
清代
粤秀(越秀)连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井、两樵云瀑、东海渔珠。
1963年版
白云松涛、罗岗香雪、越秀远眺、珠海丹心、红陵旭日、双桥烟雨、鹅潭夜月、东湖春晓。
1986年版
红陵旭日、黄埔云樯、云山锦绣、珠海睛波、黄花浩气、越秀层楼、流花玉宇、龙洞琪林。
2002年版
白云山景名“云山叠翠”、珠江景名“珠水夜韵”、越秀山景名“越秀新晖”、天河火车东站水景广场景名“天河飘绢”、陈家祠景名“古祠流芳”、亚运会之新羊城[2]黄花岗景名“黄花皓月”、广东奥林匹克中心景名“五环晨曦”、番禺莲花山景名“莲峰观海”
新世纪羊城八景: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天河飘绢、古祠留芳、五环晨曦、黄花皓月、莲峰观海。
明朝羊城八景:城市崛起
与宋元的羊城八景相比,明代羊城八景基本上全部更新;因城垣的扩大,基本上只选取城区的景点。据《羊城古钞》引《明志》及清宣统庚戌(1910年)《南海县续志》载,明八景为:粤秀松涛、穗石洞天、番山云气、药洲春晓、琪林苏井、珠江晴澜、象山樵歌、荔湾渔唱。
粤秀松涛
地点:越秀山
美景:越秀山海拔仅七十余米,但岗峦起伏,林木苍翠。有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这样描写它:“际天迷苍莽,拔地起崔巍……势吞蒲涧远,气压海珠摧。”那个时候,站在越秀山的高处,可以看到连绵的岗峦上连绵的松林,山风过处,如涛声阵阵,构成“粤秀松涛”。
现状:今天越秀公园为广州城区中最主要的园林。
穗石洞天
地点:今惠福西路坡山巷、甜水巷、西斋巷一带。
美景:这里本是一座由红色沙砾岩组成的岗地,因为是平地上的高坡,故而得了“坡山”之名。古代时,坡山本是浅海中的一个小岛,底部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瓯穴,其中有一巨石,中凹,两瓯穴合成而形状酷似脚印,后人发挥想象,以为这是仙人留下的遗迹,称之为“仙人拇迹”。
现状:“穗石”归入五仙观中。“穗石洞天”一景说明珠江江岸历史地貌的变迁,如按晋代江边在这里计起,广州城有半个是在水中。
番山云气
地点:今文德路
美景:明代时的番山是“长松前列,众木交荫”,而且“中多木棉,二三月盛开,望之如红棉。”(《白云越秀二山合志》及《番禺县志》)。番山并非一座孤立的土丘;它的东侧有古文溪流经,水气上蒸,林木荫浓,潮湿天气便生云雾,致成“云气”,为当时州城中的游览胜景。不过到明成化三年(1467年),文溪上游在今越秀北路西端被人工改道,流入今东涌,下游便断了水源,因而此景到明代中后期就渐渐消失了。
现状:今天文德路一带是广州市商业中心区,高楼林立。当年大名鼎鼎的番山,现在是隐身中山文献馆院内的一座不起眼的小丘。
药洲春晓
地点:今教育路。
美景:“药洲”是指西湖的药洲,西湖是个天然湖沼,附近流水井也是以泉水涌出而得名,故南汉利用开凿成湖,称为西湖,湖中建洲,称为药洲。文溪之水一支流入。
药洲居湖之中心,乃南汉主“聚方士习丹鼎之地”,因为聚方士在此炼丹药,“以药投之,水遂变色,故称药洲。”药洲之美,不止可观瞰湖水,赏“水中云影带沙流”,而且有九曜坊,那是药洲著名风景石。
现状:西湖在明成化年之后被埋没。今天在教育路,你仍可以在马路的一隅找到一红底黑字木匾,上书“药洲遗址”。可是无论是面积还是美景,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琪林苏井
地点:中山六路,中六电脑城一带。
美景:明朝时,在此有座玄妙观,为当时广州城中一处著名的寺庙园林所在。观内有琪林,即所谓“玉树”,相传是仙家所植的仙树。这琪林与在观中一口据说是苏东坡开挖的“苏井”合为一景,便成了“琪林苏井”,为当时广州城的一大名胜。
现状:故址即今中六电脑城一带。琪淋苏井早已消失无踪。
珠江晴澜
地点:珠江中海珠石一带河道。
美景:海珠石成为明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珠江晴澜”。晴朗蓝天下,站在江心石上举目四顾,可见宽阔的珠水烟波浩渺,浩瀚波浪滔滔而来,绕过这海珠石,奔涌而去。是为此景。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有《海珠寺》诗传世(海珠寺即慈度寺),诗云:“南海骊龙不爱珠,水心擎出夜明孤。云流上下天浮动,月浸空蒙地有无。两岸交花摇彩槛,千艘横渚散飞凫。即看佛宝连金界,全胜仙人弄玉壶。”
现状:1931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将海珠公园填为平地,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石从此埋于地下,不复得见。
象山樵歌
地点:今广州市解放北路西侧的小山岗。
美景:明代时,今盘福路为广州城墙,城门大北门位于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相交处。象岗山位于大北门外西北侧,为扼广州北路交通咽喉要地。山上林木茂密葱茏,范围比现在要大,为府城近郊之采樵区,当年的广州人,常出城上此山冈割草打柴,并有樵夫放声高歌。这便是“象山樵歌”一景。以“歌”名景,在今古羊城八景中是独一无二的。
现状:中国大酒店南邻的一座山坡。每天,有数不清的人从此经过,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曾经的“羊城八景”。
荔湾渔唱
地点:今广州市西部泮塘及荔湾湖公园一带。
美景:唐代时,荔枝湾一带多为洼地,河涌纵横,荔林夹道,荔熟之时,“十里红尘,八桥画舫”。
《广东新语》这样描写当年的荔枝湾:“前有龟峰,后枕花田;白鹅潭吞吐其南,白云山盘回其东,泉甘林茂。”可以想象明代时的“荔湾渔唱”是怎样动人的场景:纵横交错的河涌,碧水涟漪,漂荡着叶叶扁舟。鸟儿在树丛中飞翔,渔夫的歌声从水面上悠悠传出。
现状:上世纪50年代后期,荔枝湾日益淤塞。1958年,政府动员民众在泮塘以西挖掘了今天的荔湾湖公园,整治河堤,碧水红莲,鸟语花香,风光秀丽,为今日广州城中一大名园。
清朝羊城八景:城里城外
根据乾隆《广州府志》,清代羊城八景为:粤秀连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井、西樵云瀑、东海鱼珠。
这八景的地点是城内、城边、城外皆有,而且把远在百余里外的西樵山也拉进羊城八景来。
粤秀连峰
地点:越秀山
美景:粤秀连峰指越秀山一带的峰峦。越秀山在元代已开发。有“粤台秋月”一景。到明代则有两景,即“越秀松涛”和“象山樵歌”。清代更成片开发,称为“粤秀连峰”。
现状:今天越秀公园是广州最主要的悠闲游览地之一,遍布的人造景点,构成了另一种风光。
琶洲砥柱
地点:今广州市郊东南、新港东路北侧之琶洲村。
美景:琶洲是琵琶洲的简称,“砥柱”意为“中流砥柱”,是对琶洲塔的形容。当年此景既指洲岗及塔,亦指登塔览胜。
清代以前,琵琶洲并非今天这样与陆地相连成片,而是珠江中的一个江心洲渚,因为“形似琵琶”故称琵琶洲。灵秀的琵琶洲上,有座琵琶塔屹立于烟波之上;登塔远眺,可看南北,只见“潮平两岸阔”;望东西,是“月涌大江流”,从远处遥望此塔,即成江心“中流砥柱”。
清前期岭南著名诗人、学者罗天尺的《珠江竹枝词》有“琶洲塔口月初低,雁翅城头又夕晖”之句。
现状:琵琶洲已与南岸陆地连成一片。原来的江心洲便成了平原田野上的山冈,冈上之古塔自然也就无所谓“砥柱”了。现在登上塔顶,环顾一周,塔西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而塔北距珠江已达六百余米之遥。
五仙霞洞
地点:五仙观,在今广州市惠福西路。
美景:“五仙”便是指五仙观。观处闹市之中,面积虽不大,但通明阁、三元殿等各有胜景,所谓“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全观坐北向南,依山构建。清嘉庆《羊城古钞》卷首附有“五仙霞洞”图,把当年的整个广州城画得如蓬莱仙岛一般,而这五仙古观更是雄踞城中坡山高地之上,四周“仙气”腾腾。
现状:五仙观刚刚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孤兀禺山
地点:今中山四路禺山书院一带。
美景:当时为城内最高地,清代在此有禺山书院,西侧为藩府所在。按清嘉道年间阮元修《广东通志》载,这里还有关帝庙,故为游人集中地点。加上这里林木繁多,明代已是“其上多松柏”(明朝黄佐修《广东通志》)。清代称为高坡。城隍庙亦建于此。向称“禺山”。《羊城古钞》卷首有木刻“孤兀禺山”图,把这小岗丘画得猛然耸起在城中,有云雾在四周飘荡。但是今人也有认为禺山在南汉时已被凿平,到清代则早已成历史陈迹,所谓“孤兀禺山”不过徒托空名而已。
现状:今天的高坡一带,早已全是街道楼房,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一个空壳(外城与屋顶,在今忠佑大街)。
镇海层楼
地点:越秀公园内
美景:镇海楼建于观音山,在广州成为现代城市之前,它一直是最高的建筑物,所谓“楼冠全城”,建成后就成为人们登临览胜,遥赏珠江白云景色的好去处。正如后人所撰名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
现状:今天镇海层楼在越秀公园内,现为广州博物馆。
浮丘丹井
地点:今广州中山七路东段。
美景:浮丘得名是丘浮于水中。它本是广州城西珠江中的一座石岛,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形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广州城西的这座浮于江中的小岛,因其烟波浩渺,云霞变幻,迷茫缥缈的景象引发了文人骚客幻觉般的遐思,以至把那个大概诞生于黄河流域的骑鹤升天的神仙浮丘公请来了,《南海百咏》说浮丘山“为神仙窟无疑”。
从宋代到明代,浮丘石上曾修筑过不少亭台楼阁,朱明观、挹袖轩、白云堂、吹笙亭、大雅堂、紫烟楼、晚沐轩……在山上山下栽植了荔枝、梅、竹等各种花卉植物,使这座小石山丘成了一个游赏胜地。赵志皋聚集了广州当时的诗人文士,在那里开创了“浮丘诗社”。万历二十九年(1601),督税太监李凤“复辟地创庙宇,改为广仁观,贮道藏十二函。计幅员三十余庙”(《羊城古钞》)。万历进士、晚明著名岭南诗人区大相曾有诗描述当年的景象:“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蒙蒙。今日丘林带城郭,惟余海月一片挂长松。”
现状: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
西樵云瀑
地点:南海西樵山,该地距广州六十多公里,把它归入“羊城八景”是有点勉强的。
美景:“南粤名山数二樵”,东樵为罗浮,西樵即此山。相传是因山上多树可采樵而得名樵山的。山中景色以“云瀑”著称。
西樵诸峰山体为坚硬粗面岩所构成,多裂隙,故易形成流泉飞瀑。一说有三十二泉瀑,一说有二十八处瀑布。其中白云洞中的“飞流千尺”最为闻名遐迩,简称为“云瀑”。瀑布冲下,侵蚀成为深潭,即“白云洞”。
现状:现存。
东海鱼珠
地点:珠江黄埔段,今长洲对出之珠江东面河段。
美景:“鱼珠”是指该处江中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清代时,此石位于珠江中,四面环水,随着水涨水落而时隐时现,因日夜被波涛冲刷,致圆净如珠,俗称“鱼珠石”。清代时鱼珠石所在的那段珠江要比今天阔得多,时人称之为“海”,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返照之时,辽阔的珠水映着空中彩霞,金麟万点,瑞气峥嵘;江中鱼珠石浮沉波际,闪烁其间,一派烟波浩渺的璀璨气象,便构成此“东海鱼珠”之景。
现状:由于珠江水道冲积,鱼珠石早已与北岸相连,成为黄埔港陆地,石被埋于地下,此景不再。
来源: 2007-08-25 广州日报
撰文:金叶 任朝亮(感谢冯沛祖为本文提供部分原始资料。)
新世纪羊城新八景
湿地唱晚
地点:南沙湿地
一边是一群群翩翩飞舞、翱翔天空、晚归觅食的自由鹭鸟;一边是一座座钢铁豪情、力有千钧的机械吊臂。生命的灵动与工业的文明,在这片湿地中勾勒得相得益彰。展现了南沙冲积平原的自然风貌,湿地落霞,群鸟飞舞、机械吊臂、生机勃勃的景象尤为动人。
科城锦绣
地点:科学城
“科学城代表着广州的未来。”省委书记汪洋的一句点评,让广州的未来在这里落脚。其实远不仅是未来,在这里,高科学、新技术,同样让生活更美丽。
这里是广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也是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园区。
荔湾胜景
地点:荔枝湾涌
一湾碧水惊艳复流,活化几多西关人文风韵。现在,到荔枝湾涌边听古仔、睇大戏、赏古玩、游西关大屋已经成为广州人最时髦的休闲节目。体现了荔湾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还重现了广州千年以来人水共荣的动人景致,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独特标志。
古祠流芳
地点: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灰塑、陶塑、木雕……要领略岭南建筑文化之魂,必到陈氏书院;广绣、牙雕、玉雕……要品味岭南工艺文化之精髓,必到陈家古祠。有了古祠文华,广州就不再是“文化沙漠”。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该景点是现今广东保存最完好、规划最宏大、工艺最精湛的传统建筑,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当中更有各种岭南艺术珍品,让人叹为观止。
越秀风华
有亲朋好友来了,不少广州人家总会招呼对方到越秀山逛逛。这里有广州的城雕五羊雕塑,还有中山纪念碑等许多广州文化现代与历史相融合的建筑。
云山叠翠
这里,从来就是广州的后花园;这里,从来就是羊城的“市肺”。 每逢九九重阳,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扶老携幼、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这里历来是广州城市的后花园,从古自今都对广州城市面貌的塑造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珠水流光
地点:珠江广州水域白鹅潭至琶洲段
有了这一湾珠江水,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广州城。少了两岸的流光溢彩,这个南国之都大概“要多闷有多闷”。珠江一线的景点:白鹅潭、沙面、沿江路、二沙岛、海心沙、琶洲会展等。体现了珠江在广州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城市魅力的提升作用。
塔耀新城
景点:广州塔
如今,谁人不识广州新地标?看到了婀娜多姿的“小蛮腰”,才算看到了广州的新面貌。五光十色的广州塔,映出了这个城市的浪漫。代表着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一线景点,体现了广州近年来的发展高度,是广州新地标的绝好展示。
广州塔塔体高约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总高度600米占据世界第一至高电视塔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腾飞的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因其独特设计造型,与珠江交相辉映,成为新中轴线上的亮丽景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