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

松果体钙化

简要病史: 女性,41 岁。头晕头痛 3 天。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1)

影像表现:

头颅 CT 平扫(A)、矢状位重建(B)及冠状位重建(C)示中线区四叠体池述评节状高密度影,CT 值为 142 Hu,为松果体生理性钙化,同时双侧脉络丛亦见生理性钙化(D)

概述:

松果体钙化是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之一。在 5 岁以下儿童发生率约为 2%,成人 50%~70%

松果体钙化位于四叠体池中线区,呈点状或结节状,一般直径 3~5 mm。正常松果体长 5~9 mm,宽 3~6 mm。钙化位置的意义较大,对于判断病变的来源有较大意义。6 岁以下大于 10 mm 的钙化斑应视为病理性

松果体钙化分为四度,Ⅰ度仅 CT 发现钙化,Ⅱ度 CT 明显钙化,头颅平片无异常表现,Ⅲ度 CT 明显钙化,平片隐约可见,Ⅳ度 CT、平片均见明显钙化

脉络丛钙化

简要病史:男性,46 岁。常规体检。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2)

影像表现:

头颅 CT 平扫(A)、冠状位重建(B)及左右矢状位重建(C、D)示双侧脑室三角区内对称性条形高密度影,CT 值为 187 Hu,为脉络丛生理性钙化。

概述:

脉络丛钙化也是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发生率与松果体钙化相近。多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表现多样,钙化多数两侧对称,可呈局限点状,也可呈直径达 10 mm 的团块状,少数形态大小不一,可不对称

脉络丛钙化一般没有临床意义,但通过观察侧脑室三角区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根据移位的方向对脑内或脑室内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定位有很大帮助。如脉络丛见大量的钙化且内移,应考虑为病理性,常见于脉络丛乳头状瘤、神经纤维瘤、弓形体病和结节性硬化症等

大脑镰钙化

简要病史:女性,56 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3 月余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3)

影像表现:

头颅 CT 平扫(A、B)、冠状位重建(C)和矢状位重建(D)示中线前部大脑镰区域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CT 值为 318 Hu,为大脑镰生理性钙化。

概述:

大脑镰钙化多见于中老年人。大脑镰、小脑幕等硬脑膜的钙化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在 CT 上容易辨认,影像学上钙化常沿大脑镰、小脑幕呈条形分布。

基底节钙化

简要病史:

A,女性,60 岁,头晕待查。

B,男性,57 岁,体检。

C、D 为同一患者,女性,43 岁,外伤后头痛、头晕 2 天。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4)

影像表现:

头颅 CT 平扫及冠状位重建示双侧基底节区生理性钙化主要位于苍白球,呈对称性线状(A)、卵圆形(B)及淡片状(C、D)高密度影。

概述:

基底节生理性钙化是指临床上无基底节功能障碍,且年龄在 45 岁以上者,钙化易发生于两侧苍白球,多两侧对称,钙化呈卵圆形,两侧构成八字形,如壳核、尾状核和丘脑同时钙化,可勾划出内囊的轮廓,CT 片上易于辨认

40 岁以下患者即使局限于苍白球钙化,亦应考虑为病理性钙化

基底节钙化的基本化学成份与松果体、硬脑膜钙化一样都是羟磷灰石,钙化灶内缺乏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增生

小脑齿状核钙化

简要病史:男性,89 岁,体检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5)

影像表现:

头颅 CT 平扫(A)及冠状位重建(B)示双侧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片状高密度影,CT 值 324 Hu,为小脑齿状核生理性钙化。

概述:

小脑齿状核生理性钙化罕见,其意义同基底节钙化。临床工作中见到的小脑齿状核钙化以病理性钙化为主

大枕大池

简要病史:

图 A、B,男性,56 岁,头晕头痛一年余

图 C、D,男性,43 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 2 月余

影像表现:

头颅 MRI 平扫:横轴位 T2WI(A)和 T1WI(B)示枕大池扩大呈扇形,形态对称,位置居中,小脑蚓部相对体积略小

C、D 为另一例患者横轴位 T2WI(C)和 T1WI(D),示枕大池呈偏侧性(偏左侧)扩大,形态呈类椭圆形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6)

述评:

枕大池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在 CT/MRI 上表现不一,一般认为大枕大池在小脑皮质或小脑蚓部距离枕骨内板超过 10 mm,即可确定为大枕大池,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偶然发现

大枕大池的大小各异,第四脑室正常,无占位效应,无脑积水,无枕骨受压变薄,后颅窝大小正常,无小脑蚓部萎缩

大枕大池密度/信号类似脑脊液,增强 CT 和 MRI 无强化,多呈长扁形、扇形和椭圆形,其位置可位于中线或偏一侧,可在小脑下、小脑后、小脑上或连成一体,上可与小脑上池相通,侧方可达桥小脑角池

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属先天生理变异,无需任何治疗

透明隔间腔和 Vergae 腔

简要病史:A,B, 女性,42 岁,体检。C-F, 男性,27 岁,头部撞伤后 1 天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7)

影像表现:

A,B 为同一患者,头颅 MRI 平扫横断位 T1WI 可见双侧脑室前角间倒三角形脑脊液信号影,边缘锐利,为透明隔间腔,双侧脑室体部之间条形脑脊液信号影,为 Vergae 腔

C-F 为同一患者,CT 扫描可见第五脑室(C)和第六脑室(D),并见第五、六脑室直接相连(E),冠状重建(F)显示第五脑室边缘锐利,未向外膨凸

述评:

透明隔间腔是胎儿 4 个月时原始透明隔内形成的中缝发展为分离的小叶,小叶的间隔称为透明隔间腔,其内充填脑脊液,通过孟氏孔与侧脑室相通

若透明隔间腔横径增宽,且双侧壁向外膨凸,呈圆形或椭圆形,则成为透明隔囊肿

CT 表现为两侧脑室之间及其后下部的腔隙增宽,其中充填脑脊液样密度影,两侧透明隔可见

单侧脑室扩大

简要病史:A,B,女性,52 岁,头晕待查。C,D,男性,47 岁,视力下降一周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8)

影像表现:

A、B 为同一患者,头颅 MRI 平扫横断位 T2WI(A)和 T1WI(B)可见右侧脑室前后角均匀性扩大

C、D 为另一患者,头颅 MRI 平扫横断位 T2WI(C)和 T1WI(D)见右侧脑室较对侧扩大,以后角为著

概述:

侧脑室大小变异较常见,常表现为单侧侧脑室扩大,也可表现为一侧前角或后角明显大于对侧,此种变异无临床意义,但需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局限性脑室扩大区别

正常变异所见的一侧脑室或局限性脑室扩大,附近脑实质无病变存在,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扩大或脑结构异常的表现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

简要病史:女性,50 岁,小细胞肺癌术后 1 年,常规头颅复查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9)

影像表现:

头颅 MRI 平扫 增强:A、B 为横轴位 T2WI 和 T1WI,见蝶鞍扩大,脑脊液信号增多,其内可见点状等信号,为垂体柄

增强扫描矢状位(C)和冠状位(D)见鞍底稍下陷,强化的垂体变扁紧贴于鞍底,垂体上缘凹陷,垂体柄稍偏位

概述:

空蝶鞍综合征(ESS)又称蛛网膜疝, 1951 年右 Busch 首先提出,Colby1969 年报告并称之为 ESS

是指由于脑脊液进入鞍内以及脑脊液搏动致蝶鞍扩大,鞍内垂体组织被挤压而出现的症候群,包括头痛、视力障碍、脑脊液鼻漏、内分泌功能紊乱、高血压、肥胖等。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垂体瘤手术或放疗后

ESS 形成的病因目前尚无统一看法,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先天变异、颅内压增高、内分泌因素、感染、外伤等。与先天变异有关的学说认为,一部分原发性 ESS 的形成可能与鞍隔的先天性解剖变异有关,鞍隔不完整或缺如,造成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疝入鞍内

并非所有的空蝶鞍都会引起不适症状,空蝶鞍的发生率在尸检报告中为 5%-20%,国外健康志愿者的 MRI 检出率为 4%

V-R 间隙

简要病史:女性,57 岁,头晕、头痛半月余。

颅脑b超可以检查出狭颅症吗(颅脑这些表现千万别记错)(10)

影像表现:

头颅 MRI 平扫 增强:横断位 T2WI(A)和 T1WI(B)示前联合两旁斑点状及类椭圆形异常信号,以左侧为著,与脑脊液呈等信号,无占位效应

T2 FLAIR(C)显示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D、E、F)未见强化,冠状位及矢状位左侧异常信号呈水滴状

概述:

血管周围间隙, 又名 Virchow-Robin 间隙 ( V-R 间隙),是围绕脑血管壁从蛛网膜下腔延伸到脑实质的间隙,其内含脑脊液

V-R 间隙与穿支动脉伴行,多分布于脑白质和基底节区, 正常情况下直径 <0.3 mm,当 V-R 间隙扩大到一定程度(直径 >0.66 mm)才能为 MRI 所见

V-R 间隙扩大即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穿支动脉血管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时,其附近的软脑膜也被带入脑组织,并内陷在其周围形成的介于两层软脑膜间的间隙,是一种良性的囊性变异

解剖位置多位于穿支动脉血管进入脑实质的部位,如基底节区前联合、半卵圆中心、岛叶及外囊、脑干、大脑脚及小脑等

来源:影像时间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