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是哪年死的(裘盛戎大师在赤桑镇中四次很具特色)

《赤桑镇》以唱为主,剧中的念白很少,总共算来不过十几句话,几十个字。而就是这几十个字,裘盛戎大师念来却是抑扬有致,字字传情。

这里仅以"嫂娘"的"叫头"为例。剧中多次出现了"嫂娘"的"叫头",但裘盛戎念得各不相同。特别是有四次"叫头"很具特色。

裘盛戎是哪年死的(裘盛戎大师在赤桑镇中四次很具特色)(1)

第一次是叔嫂刚刚见面,吴妙贞怒不可遏,口口声声要包拯偿命,包拯在起唱"嫂娘年迈如霜降"的[西皮散板]之前念了一声"嫂娘"。这个"嫂娘"裘盛戎念来缓慢、低沉,声音较轻,从而表达了包拯满腹愁云,对嫂娘谦恭小心的心情。

裘盛戎是哪年死的(裘盛戎大师在赤桑镇中四次很具特色)(2)

赤桑镇 裘盛戎 李多奎

第二次是在追叙叔嫂旧日情分的一段念白开始之前,"嫂娘啊,嫂娘"这重叠念句,裘盛戎念来亲切、真挚。潜台词是在说:您别生这么大的气,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是,也请您坐下来听听我的申诉吧。

第三个"嫂娘"是在"劝嫂娘休流泪、免悲伤……"的[碰板]之前。此时的吴妙贞经过包拯劝说后,已明大义,怒气全消,完全支持了包拯的大义灭亲的举动。只是自己独子丧命,心中悲痛难忍。这时的包拯,决定越过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以小叔之身为嫂嫂百年之后披麻戴孝,用"生养死葬"来消除吴妙贞的最后一点悲痛。这个举动是需要包拯下个决心的。因而这个"嫂娘",裘盛戎念来,不但高亢浑厚,而且根据"反切"的吐字方法,把"嫂"字的字头、字腹念得较短,字尾收音念得颇重而且带有轻微的"颤音",以示包拯心情之激动,感情之炽烈。

嫂娘最终被包拯感服,她不但前怨尽消,而且向包拯祝酒,愿他永做爱黎民的清官。这样,消极变积极,阻力变动力,矛盾向最有利于包拯的一方面转化了。

裘盛戎是哪年死的(裘盛戎大师在赤桑镇中四次很具特色)(3)

李多奎先生

此时包拯重负全释,力量倍增,在起唱"嫂娘亲她把那真心话讲"的[西皮快板]唱段前,包拯由衷地叫了声"好嫂娘"。

这句"叫头"裘盛戎念来分外饱满洪亮,响遏行云,使前部剧中的压抑气氛为之一扫,真给人以云开日出之感,听来使人振奋,从而最终完成了包拯人物形象的塑造,把全剧推向了最高潮。

裘盛戎是哪年死的(裘盛戎大师在赤桑镇中四次很具特色)(4)

裘先生在家中

演出风格和剧情的需要,决定了裘盛戎在《赤桑镇》剧中没有过多的身段表演。比之他擅演的《姚期》、《盗御马》等,此剧的做表是较少的。但裘盛戎做到了"无做之处不做作,当做之处不虚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