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

该文章首发于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集体亮相啦!十年难得一见的真品原件,本次集中在东馆馆藏精品馆呈现,滋养精神根脉,涵养文化自信,共同庆贺第73个国庆日。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1)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2)

精品馆包括固定展区与临时展区两大区域。固定展区以“典册琳琅”为主题,分为“古代写本稿抄校本尺牍信札碑帖拓片历代刻本活字聚珍地方志书近代先声”八大主题展区。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3)

今年是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临时展区首展展出建馆伊始重要的藏书捐赠者——金山姚氏旧藏善本,藉此向以姚光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捐赠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4)

本次展览一共由70件展品组成,也是对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的献礼。

作为首展,亮点颇多,展品类型广、珍贵程度高、孤品比率大、首次亮相多,首部《台湾府志》、《法兰文字》等都是第一次面向本市市民展出。

从纸间书写到勒石传拓,从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铅印、石印等,我们从典籍文献的视角,共同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解锁文明传承的密码!

古代写本《维摩诘经》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写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5)

《维摩诘经》,北魏神龟元年的写本,是馆藏最古老的纸写本,也是最古老的藏品。

《维摩诘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梵语中,“维”是表示“无”的前缀;“摩”是“垢”,“诘”是“称”,连起来有“无垢”、“净名”之意,故又称《净名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

稿抄校本《江流记》《进瓜记》清乾隆内府四色抄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6)

《江流记》《进瓜记》,清代乾隆皇帝命人编写的,供宫廷聚会演奏用的内府四色抄本。

之所以称之为四色抄本,是因为书本身是用四色抄写,曲牌名,用黄字;曲文,用墨字;科白,用绿字;场步注脚,则用红字。

大约在民国时期,这两册曲本从清宫散出,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收得,后赠给以收集戏曲文献著称的藏书家周明泰,并附信一封。1949年,周明泰将自己珍藏的戏曲文献典籍捐赠给了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也就是上海图书馆的前身

尺牍信札《颜氏家藏尺牍》手稿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7)

《颜氏家藏尺牍》是清初颜光敏所藏友朋尺牍。颜光敏往来友朋中颇多当世名人,所藏友朋尺牍由其后人世代珍藏。

这件藏品展示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与颜光敏之间的信件。康熙十二年(1673)赴京期间,李渔曾先后写给颜光敏四通信件,希望借助颜氏兄弟的人脉和影响力,帮助推介、销售自己的著述、笺谱。

这四通信札及所附著述书目、自制笺目,成了我们了解李渔生平、著述情况的珍贵史料。

碑帖拓片

《许真人井铭》宋孤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8)

《许真人井铭》由徐铉撰写,原铭在南唐时期刻于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内一口井的井栏上。这册《許真人井铭》世间仅此一本,且仍保留着北宋时拓装的原貌。

历代刻本《长短经》宋刻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9)

《长短经》,是唐代赵蕤撰写的一部经世致用之书。“长短纵横之术,经世致用之学”。

这部《长短经》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版本,也是宋刻孤本。我馆所藏的这部《长短经》来自于翁氏藏书,历经翁氏五世守藏,直至2000年由翁万戈先生转让,这部书最终随着翁氏藏书一同落叶归根,重回故国,入藏我馆。

活字聚珍《会通馆校正音释书经》明弘治十五年(1502)华氏会通馆活字印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10)

这套传世孤本《会通馆校正音释书经》是由华燧校对的注音本尚书,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的金属活字印本之一。《书经》则是《尚书》的别称。而音释是指对文字读音的注释。

地方志书 [康熙]《台湾府志》 清康熙刻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11)

这套清康熙间刊刻的《台湾府志》,是清政府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之后,由当时的首任知府蒋毓英所修的首部府志。早于康熙三十一年高拱乾纂修的《台湾府志》,成为真正的台湾第一志。

1975年我馆在重检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出来的故纸时,这件藏品重见天日。

近代先声《法兰文字》1855年徐汇公学石印本

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来历(东馆7F馆藏精品馆)(12)

本件藏品是1855年徐汇公学(徐汇公学是现在的徐汇中学的前身)的石印本《法兰文字》,此书是上海已知现存最早全书采用石印印刷的出版物。

上海开埠于1847年,这本《法兰文字》证明在上海徐家汇地区,迟至1855年就已经有成熟的石印技术存在,是近代上海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见证

文献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除了以上八件藏品,《妙法莲华经》(五代泥金写本)、《畅哉道人艳体诗》( 明祝允明撰手稿本)、《极玄集》(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张佩纶、李鸿章往来书札》等精选藏品在上图馆藏文献中也都具非常重要的地位。

正值国庆假期

预约上图东馆

看70件文献镇馆之宝

寻文物承载的血脉

探中华文明的源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