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齐奋斗致敬最可爱的人(奋斗者正青春因)

稳稳踩住踏板,拉胚机开始飞速转动,一团没有生命的泥巴,在双手的抚摸下,变得柔软顺从。只见一双巧手灵活地上下翻飞,随着揉、捏、拍、打……那团泥巴仿佛有了灵性,缓缓地升高、延展,一个造型优美的花瓶渐渐有了雏形。

守初心齐奋斗致敬最可爱的人(奋斗者正青春因)(1)

拉坯、修坯、装饰、彩绘、施釉、烧制等繁琐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陶瓷美术专业教师连娇娇的课堂上总能被生动地呈现,她耐心地手把手教学生,努力为他们做好示范和榜样。

在这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她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自己被评为2022年度北京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成绩突出教师。

连娇娇任教之前,有着十余年工艺美术学习与实践经验,参与过2014年APEC峰会国礼、2015年中国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国礼的设计。然而,她始终怀揣着童年的梦想,想像母亲那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2016年,她毅然离开企业,应聘于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开启了教书育人的人生之旅。

连娇娇常说:“初入校门的同学们就像是一块块不成形的泥巴,需要经过不断地塑造加工,才能打造成各种不同的形象。正因为这种‘不成形’,才对职业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器的诞生,源于火与土的碰撞……”艺术这门课程,讲解起来难免抽象。连娇娇虚心取经、开动脑筋,以陶瓷艺术文化为熏陶,以陶瓷制作实战项目为载体,启蒙传承意识,让学生们爱上陶瓷。

很多学生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任何造型设计能力。如何控制拉胚机的转速?怎么才能让柔软的泥随手而行?这一个个在她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却让同学们无从下手。连娇娇从一块泥巴应该如何固定在转盘上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解着这些最基础的知识。

理论课上,她介绍传统陶瓷艺术的装饰设计方法、绘制步骤和创作经验等;实操课上,她言传身教,手把手地现场教学。

陶瓷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在创作陶瓷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匠人之心,才能见证一件精彩作品的诞生。“精美陶瓷作品的产生要经过72道工序,正因为工序的繁琐和工艺特点,陶瓷的制作过程需要非常细致耐心的操作,否则就会出现开裂、缩釉、变形甚至炸窑的问题……”连娇娇在课堂上跟同学反复强调工匠精神在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熏陶之下,学生们深得陶瓷艺术之精髓。教学第二年,连娇娇就带领学生参加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获得铜奖3项、优秀奖3项;2021年,指导学生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年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就业协会、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共同举办的2022最美酒瓶设计大赛一等奖。

虽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但连娇娇却未止步于此。她积极争取一切进步的机会,鉴赏、理论、实操一样不落,还实地考察景德镇、龙泉、慈溪、宜兴、金溪等窑口,了解产瓷区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同国内陶瓷专家、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学习、交流,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全面提升,为教学和专业发展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天道酬勤,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连娇娇获得了陶瓷产品设计师赛项职工组二等奖,同时被评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优秀技艺人员”。

“技工院校的学生,很多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是不成功的。一个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后告诉我,‘老师,我发现自己还是有点用的。’”连娇娇说,听到这句话时内心五味杂陈,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技工教育这条路上探索下去的决心。

学生的成长就像“泥巴”到“瓷器”的升华过程,有揉、捏、摔打、挤压的“成形”阶段,有削去棱角、打磨光滑细腻的“修坯”阶段,还有精心雕琢的“彩绘”阶段,之后小心翼翼走入社会这个“大窑炉”中,经过熊熊烈火千锤百炼的烧制、锻造,从柔变刚,因“泥”出彩、锻“瓷”新生,成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看到同学们扬起自信的笑容,连娇娇由衷为他们骄傲,职业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鼓舞着自己继续将这份教育事业做到最好。

(原标题:奋斗者正青春:因“泥”出彩 锻“瓷”新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代静然

流程编辑:u0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