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曾经繁荣(半月谈隐秘)

“隐秘”广州湾

半月谈记者 孟宜霏 吴涛 刘大伟

随着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取景地广东省湛江市被更多人知晓。夏季的湛江碧空如洗,云卷云舒,耀眼的阳光穿过道路两旁的梧桐,留下一道道斑驳的树影。穿过一条条狭窄的街巷,西式建筑赫然耸立:哥特式教堂、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旧址……在这座位于雷州半岛的滨海城市,尘封的历史往事缓缓揭开帷幕。

近代广州湾的磨难

湛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雷州半岛东北侧,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接琼州海峡,与海南隔海相望。这里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优越的地理条件让湛江成为得天独厚的港口城市。

从地理位置上看,作为祖国南大门,湛江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位置。湛江港是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港池开阔,浪静水深,终年不冻。目前已拥有30万吨级航道,正进行40万吨级航道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和码头。

在历史上,湛江曾被称为“广州湾”,原属遂溪和吴川两县境地。据岭南师范学院教授景东升、龙鸣考证,法国殖民军步兵上校阿尔弗雷德·博南格曾记述:1701年,法国一艘船只在驶往广州途中偶遇台风,停泊于广州湾避风修船。船上的海军官员借此机会登陆,乘机考察了这一地区,见地处要冲、海港优良,便探测水道、水文信息,绘制出地图,回国后将其呈递给国王,由此埋下了法国统治者197年后强行租借的种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898年4月22日,搭载数百名海军的法海军军舰以接收广州湾领地为名,在广州湾的东南方近海区域登陆,在一个废弃的炮台上升起了法国国旗。

尽管遂溪和吴川两地政府和民众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抵抗运动,可惜未能阻止法国侵占广州湾。1899年11月16日,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租借广州湾,即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麻斜海(今湛江港),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包括海岛、陆地、海湾、洋面等所组成的大片区域,几乎涵盖了今天湛江市区所辖的绝大部分地区,租期为99年。

“在近代殖民史上,广州湾比较特殊,体现在其租借地身份。既非租界也非殖民地,法律地位比较含糊,因此主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存在很大的争议空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丽娜说,“租借期间出现多次机构调整和管辖权变化,既是法国对广州湾的殖民定位不明确造成的,也反映了中法两种不同管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的磨合,而殖民的后果之一是当地经济出现过非健康发展。”

1937年7月7日,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湾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日军攻占海南岛后,雷州半岛、广州湾地区开始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法国深陷欧洲战场,日本开始对觊觎许久的广州湾展开行动。

1943年,日本为了在军事上给法国的殖民地印度支那施压,同时防止蒋介石军队抢在汪精卫政权前占领广州湾,日本侵略军于1月21日派遣战舰,先发制人进驻广州湾。2月16日,日军在雷州半岛登陆,2月25日占领广州湾。

两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广州湾回归中国,改置省辖市,始称湛江市。

被忽略的“海上驼峰航线”

走进位于湛江市赤坎区的广州湾历史民俗馆,《时局图》、广州湾地图首先映入眼帘,展柜里摆放着当时人们生活常用的物件。煤油灯、钟表、首饰、茶杯……一件件收藏品带领观众重回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0年至1942年间,在广州湾周边设立的雷州关的出口货物量最多时可占非沦陷区的近80%,进口量最高时近45%。“但这条抗战时期重要的国际通道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广州湾研究会创会会长何杰说。

“二战爆发后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法同为同盟成员,广州湾在法律地位的含糊性呈现了正面意义。租借地身份为广州湾保存了自治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州湾在国际关系或区域关系中提供了多种可能。”郭丽娜说。

“广州湾在抗日战争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何杰介绍,“抗战前期,香港是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但随着战事不断蔓延,香港沦陷后物资通道随之转移,由于我国其他沿海港口被日军封锁,法国租借地广州湾成为可自由出入的重要港口。当时天上有驼峰航线,地上有滇缅公路,海上便是广州湾通道。”

经济学家蒋学模的兄长蒋学楷在《贸易半月刊》第一卷中曾记载,1936年雷州关主要进口货物有煤油、滑物油,主要出口货物有草席蒲包席、猪、芝麻、鲜干头蒜等。

广州湾水路运输发达,陆路运输同样便捷。蒋学楷写道:“广州湾在昔公路,东可通至粵之各埠,北复东行可通桂之梧州,直北可通至湘之长沙,北复西行可通黔川,由筑(黔)西行可通至滇之昆明。而为之中枢者则为广郁干线,此干线自广州湾海口之西营起,经赤坎(20公里)入粤境,而遂溪,廉江,石角至桂境车田,陆川达郁(玉)林共220公里……”由郁林分歧又有梧州线、重庆线、昆明线、长沙线,可谓四通八达。

广州湾曾经繁荣(半月谈隐秘)(1)

与此同时,广州湾还是通向抗战后方的重要通道。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馆长胡贤光介绍,为避开日寇的封锁,大批民众冒着生命危险,纷纷从上海、广州和香港来到广州湾,以便前往重庆避难。

据史料记载,这条转移到抗战后方的路线通常从香港乘船出发,驶至广州湾,由赤坎经玉林、柳州、桂林、贵阳,最终抵达重庆,全程历时半个月左右。

一时间,各界精英、名流云集广州湾,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人士、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政要等。如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其峰、关山月,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浙籍书法家沈华山和沈定庵等,先后从港澳辗转到广州湾避难,从事文化抗战。夏衍、陈寅恪、陈香梅和高士其也从香港取道广州湾进入桂林。

“在近代史上,广州湾作为租借地,既是南方抗战文化宣传的重要据点之一,对于保存岭南文脉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中法关系的见证者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湛江因这段历史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周边城市的城市文化,具有糅杂性、包容性的特征。这是一份不可忽视的历史遗产。”郭丽娜说。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1925年3月,现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在留美期间,创作了一组诗歌《七子之歌》。诗人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湾、旅顺和大连这7个被西方列强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被夺走的孩子。

《七子之歌·广州湾》这样写道:“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广州湾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并还原这段‘隐秘角落’的历史,才能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何杰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代表着人类对和平的认知与对正义的界定,为保障人类安全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顺应时代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构想,主旨也是促进人类共同和平发展。”郭丽娜说,“湛江是粤西领头羊城市,位于南海边上,临近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面向内地。这一地理位置优势,加上特殊的历史文化沉淀,决定了湛江需要在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和平发展上承担责任。”

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陈灵认为,百年前广州湾风土人情的历史影像非常珍贵,通过复原广州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可以让人们在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中体认历史车轮。如可以翻新公使署旁的“法国邮局”,重建霞山天主教堂对面的“巴黎戏院”,收回坐落在霞山延安路与海滨路交会处的原“法军广州湾指挥部”,用来设立“广州湾历史文化特色博物馆”,并绘制广州湾旧风貌微缩模型图,连通这块历史街区来展示百年前湛江的真实风貌。

在陈灵看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同步发展。城市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其历史人文的特征,它们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是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没有历史也就失去了灵魂。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