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吃饭的?别人家孩子埋头吃饭
对很多家长来说,小朋友吃饭真的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但其实只要多花点小心思,该做规矩的做规矩,该引导的引导,孩子们都能爱上吃饭,身体倍棒的哦。
——虎妈
作者 | 红豆豆包
来源 | @男孩派 (洞见旗下账号)
◐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火了。
只见一个虎头虎脑的萌娃熟练地拿起筷子,把饺子、粉条、菜花一股脑地往小嘴里送,有滋有味地嚼着。
下一刻,孩子就带好手套,一把抓住大鸡腿,吭呲吭呲地咬起来。
相比起其他孩子吃得一脸都是,这个萌娃还特别注重干净。他经常吃了一小口后,就把筷子放好,拿起一旁的纸巾,仔细地把嘴巴擦干净。
原本爸爸拍视频只是想记录孩子的成长,可是却一不小心火爆全网。最火的一条视频点击量有800多万,还不停有粉丝催更。
毕竟,孩子乖巧吃饭的模样,实在是太可爱了!
爸爸乐呵呵地说,孩子就是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让大人喂饭。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让很多家长酸成了柠檬精。
因为,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懂,这样乖乖吃饭的孩子,真的是千年难得、可遇不可求的!
十个当妈的,应该有九个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到饭点,母子祥和,岁月一片静好,一到饭点,母“追”子“跑”,生活一地鸡毛。
“我不想吃饭,我只想睡觉。”
“我想开赛车,到太空去。”
就连贾静雯的女儿咘咘,每次到饭点,都摇头晃脑地拒绝。
好不容易吃了一口,要不含着不动,要不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正所谓:爱吃饭的孩子万里挑一,不爱吃饭的孩子千篇一律。
每每这时,许多老母亲恨不得两手一摊,谁爱管谁管!
可是不一会儿,小人儿就眼泪汪汪地看着你,内心深处一阵谴责的声音随之响起:
要是孩子不吃,营养跟不上,到时落下了厌食挑吃发育不良的毛病,那该如何是好!
特别在《中国 0~6 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中都指出:
“儿童早期特别是生命最初 1000 天(即从怀孕到 2 岁),母婴营养影响一生健康。”
对比起孩子一辈子的健康,我们短短几年的抗战又算什么?
于是老母亲们又自我激励,东山再起,拿起碗饭继续和孩子斗智斗勇、相爱相杀。
面对孩子不吃饭这个老大难问题,没有一个父母不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虎妈为了让小虎吃饭,也是颇费心思,堪称斗智斗勇。
根据我的亲身体验,无非都是一个从好言相劝到剑拔弩张的过程。
先是“糖衣炮弹”:
“吃一口,我们就去看奥特曼。”
“张开嘴巴,啊~来,最后一口”
再来威逼利诱:
“快点嚼啊,快!”
“你再不吃,等下就不带你出去玩!”
渐渐地饭桌变成了战场,一边不惜用尽一切方法猛烈进攻,一边刀枪不入宁死不从,最后往往两败俱伤。
如此逼催,不仅吃顿饭要花掉一个多小时,还容易让孩子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
1. 被动吃饭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
“教育不是把外在的东西强迫孩子吸收,而是父母需要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对于孩子来说,吃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刚刚出生的婴儿,会本能地去寻找妈妈的乳汁,要是饿了,还会大哭大叫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干预,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这个机会,削弱了孩子主动觅食的能力。
孩子在进食时要拿起餐具、舀起食物、再把食物送到嘴巴里,这都会锻炼到手、眼、口的协调能力。
不仅如此,长期的喂饭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和错误的认知:我吃饭是大人的事情、我吃饭就可以换东西。
2. 被贴上“不爱吃饭”的标签
闺蜜也被孩子的吃饭问题折磨了很久。
有时候看孩子吃饭拖拉,挑三拣四,她会忍不住地教育孩子:
“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吃饭?”
“你不乖,妈妈不喜欢不爱吃饭的孩子。”
起初孩子听到了后,会马上认真吃饭,闺蜜还一度以为这个方法凑效了。
可是没多久她就发现,孩子对吃饭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了。带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孩子真的得了厌食。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一个人长期对自己有某种心理暗示,身体也会真的朝那方面发展。
当一个孩子长期被贴上“不爱吃饭”、“挑食厌食”的标签时,他真的可能就默认自己就是个天生不爱吃饭的人。
那么让孩子主动吃饭,甚至爱上吃饭,是不是真的那么难呢?
其实未必。
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个食欲中驱,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饱了。
没有人天生是不需要吃饭的,要是孩子表现出“不知道饿”、“没有食欲”,那么可能就有别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有:
1. 饮食不规律
如果孩子经常在饭前吃饼干、糖果等小零食,不仅饮食不规律,还打乱了生物钟。
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就不太会有饥饿感,到了饭点也不会产生吃饭的欲望了。
2. 缺乏运动
如果孩子活动的比较少,胃肠的蠕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孩子消化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进食。
除了努力找出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对症下药外,父母还可以这样做:
1. 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
马伊琍在爱马不到一岁时,就尝试让女儿自己吃饭。
刚开始爱马不是把饭送到下巴上,就是糊到鼻子里。往往真正吃下去的没几口,还弄得桌子、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可是马伊琍并没有因此责怪孩子,她反而耐心地陪着孩子,一点一点地指导,并给予鼓励。
终于到了一岁多时,爱马就可以独立地好好吃饭了。
《发现儿童》一书说:“我们都知道,教会孩子自己吃饭、洗漱、穿衣要比有一个人给孩子喂饭、洗澡和穿衣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经历一个由不会吃到会吃的过渡期,允许他们慢慢长大。
2. 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新一期综艺《一起出发吧》,包贝尔因为女儿饺子不吃饭,特意向陈小春求救。
没想到一旁的Jasper听了,便毛遂自荐,开始了对饺子的花式劝说。
先是撒娇卖萌,再威逼利诱,甚至说出“不吃饭人就会死了”这样的大道理,可是统统无效。
Jasper并没有气馁,他灵机一动,决定用实际行动给饺子做一个榜样。
他捧起了饭碗,舀起满满的一勺吃了起来。一旁的陈小春见了,也学着大口吃饭。
饺子看大家吃得那么香,开始动摇了。她幽幽地走到了饭桌前,自己拿起了筷子,默默地吃了起来。
孩子还小,有时讲再多的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倒不如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反而效果会更好。
3. 建立积极的心理关联
心理学家格兰尼.菲齐蒙斯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在一间学校饭堂上拉了一条标语:每天盘子里都需要五种水果和蔬菜,用来呼吁孩子们多吃水果蔬菜。
有些人质疑,这样一句话有用吗?
执行了一段时间后,研究结果证明,果然大部分孩子摄入的水果蔬菜提高了25%。
原来孩子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种暗示,每当拿起盘子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放上了五种水果和蔬菜。
我们在孩子吃饭时,也可以做类似的关联。例如:
“多喝牛奶就可以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哦”,
“吃多点肉肉才可以狗汪汪队一样聪明哦”。
简单地把孩子平时喜欢的东西和吃饭联系在一起,引起孩子的兴趣,帮孩子从心理上建立关联就会更愿意去行动。
书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找到合适自家孩子的方法,科学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要相信,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好好吃饭的天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