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1)

作者:崔航赫

1

熙宁七年九月,苏轼一家告别温暖的杭州,迤逦北上。

是的,他要去偏僻荒凉,景物萧条的密州当知州了。

与杭州相比,密州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上的巨大反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莽莽草原上颠簸劳顿的车马,替代了江南安逸的舟船;仅蔽风雨的粗朴住宅,替代了雕梁画栋的舒适屋宇;一望平川的桑麻之野,替代了如画醉人的湖山美景……

最让苏轼这个最负盛名的美食家难以适应的,当然是难以下胃的饮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苏轼早已养成了在饮食方面种种精致的讲究和习惯。令他难忘的吴郡鲈鱼脍,到了密州就成为了米饭和酸酱,真是让这位美食家有苦无处说啊!

撇开饮食不说,就连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上元节,也令苏轼失望至极,在他没精打采扫兴而归时,对杭州的怀念再也无法遏止了,一首《蝶恋花·密州上元》便在纸上呈现: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在外没有乐趣可言,在家里还把要找他玩游戏的苏过小朋友弄哭了。不过妻子王闰之对他的柔声劝慰,倒引起了他的思考:

愁眉苦脸有什么用?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2)

2

于是,他拿起了《庄子》。

如今满怀着现实苦恼的他,重温这些富有启示性的哲理,心头常常涌起如获至宝的快慰。其中“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等重要思想,苏轼每每读到,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就这样,借助《庄子》这个思想武器,苏轼成功护卫住了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在《后杞菊赋》中,他说: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

人生旅途上层出不穷的苦难使苏轼渐渐学会了自我疏解,他坦然面对,在疾风骤雨中谈笑自若。在密州的这段时间,正是他超然旷达性格形成的初始阶段。

此时的苏轼,对着面前泡好的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然后,是一阵轻轻的笑声。

解除了思想的苦闷后,苏轼意气风发,豪兴满怀,一人一弓一匹马,出门会猎。这场场面壮阔的会猎,让他涌起了效力疆场,以身报国的豪迈激情,写下了我们都熟知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然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3)

3

名满天下,身居高位,免不了那些小人的污蔑和诋毁,苏轼因此陷入乌台诗案的泥潭中。几番波折,终于走出牢门的他还是被贬到了一座偏僻萧条的江边小镇——黄州。

一天夜里,长江之畔,苏轼看见一只孤独的鸿雁从云间掠过,似乎是想要找寻栖息之地,但从不肯轻易敛翅,这引起了苏轼强烈的共鸣,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已在心中奔涌而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深夜萧条冷落的环境描写,正是诗人险恶处境的艺术表现。

但苏轼还是苏轼,他总是能于常人难耐的苦难中自得其乐。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4)

4

这种乐趣,便是诗意与赏爱。

苏轼可不是一个宅男,他是一个好动,爱热闹的人。现在在这冷落的地方,天天闲在家里,难受的很。

所以,苏轼便想办法自寻其乐。他去找农民,渔夫,商人搭讪,如果真碰到个不善言辞的人,苏轼就说:

“给我讲个鬼故事吧!”

要那人还说:“真没鬼故事可讲啊……”

苏轼就会坚持对他说:“瞎编一个如何?”

旁边的人听到了,都会哄然大笑。

在他充满诗意和赏爱的眼光里,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黄州山水也变得不凡起来,在他的心中,竟然已经等同于人间天堂苏杭了。在给司马光的信中,他写道:

寓居去江干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

在给好友王庆源的信上,他又说:

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客至,多辞以不在,往来书疏如山,不复答也。此味甚佳,生来无此适。

如果仅仅读这些书信,几乎让人觉得是神仙般的生活,又有谁能感受到苏轼当时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的多重困境!

苏轼这种泛爱世人的天性,又使他在不知不觉间结交了很多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好朋友。新交的朋友的帮助,至亲老友的千里相寻,使苏轼又可以像在密州会猎那样发出爽朗的笑声了……

是的,刚经历完大风大浪的苏东坡,他又感觉自己行了。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5)

5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找找程颐在哪里。

此时的苏轼又被皇上重新启用,踏入了一条世人仰慕的黄金大道。但他除了心怀感恩,还有看透了功名利欲的淡泊:再入都门万事空。

想去,又不想去。最后,还是去了。

让我们回到刚刚提到的程颐。这人一点也不近人情,动辄诵说三代古礼,开口必称尧舜孔孟,常常捋着胡子,以师道自居,活生生一个迂夫子,苏轼看着十分别扭。

话说司马光在元祐元年西去。那天,皇帝正在南郊举行明堂祀典。典礼结束后,朝臣们都急着赶往宰相府吊唁司马光。,却被程颐一把拦住,说:

“《论语》中有言:‘子于是日哭,则不歌。’现在明堂的吉礼刚过去,怎么能又行丧礼呢?这和古代的礼数不合啊!”

有人当场反驳:“孔子是说过哭则不歌,但没人听他说过歌则不哭呀。”

程颐有些尴尬,脸涨的通红。不禁提高了嗓门继续争辩。苏轼看着他唠叨个没完,引起了心里十二分的厌憎,心里想:“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种泥古不化的人,真令人纳闷!”苏轼再也看不下去了,上前挖苦道:“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

意思是从脏乱之地来的冒牌儒生。苏轼嘲笑他拘泥小节,不识大体,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学究。

此言一出,百官哄堂大笑,程颐恼羞成怒,视程颐如圣人的洛学弟子们也气的直蹦,心里都在想:“好你个苏东坡,给我等着!”

经过多年的沉淀,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变法派大臣重回朝堂,把打击“元祐党人”作为主要目标,罢黜、贬谪的诏令一道接一道,将当时在朝任职的三十多个高级官员都贬到了边远地区。

其中,当然免不了苏轼这个他们深深厌恶的重要人物。

但是这一次,是天地都换了模样的"异国他乡"——海南。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6)

6

踏上海南岛,视野所及,只是一片浩瀚的海水。一种永无归路的凄凉感涌上了苏轼的心头;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但稍一凝神,这种境界又让他觉得很熟悉。苏轼最喜欢玩味的《庄子》里的《秋水篇》曾说过: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是啊,在浩瀚的宇宙里,中国就像太仓中的一粒粟米。既然这样,渺小的个人又何必为自己的归与不归而烦恼呢?

苏轼先由大视小,从万类皆在“岛”中的宏伟视野来安慰自己;再由小视大,以蚂蚁的卑微可笑来唤醒自己,从而超越悲哀,保持乐观:

渺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身处绝域的愁怀消散了,苏轼躺在软轿上,悠然地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

不觉一会儿就到了昌化军贬所。初来乍到,苏轼感到很不适应,真有度日如年之感,这里几乎“举无所有”,似乎什么活动都无法开展,他感叹道:到儋州十余日矣,淡然无一事。学道未至,静极生愁。

到了八月,情况有所变化,新任军使张中到儋州任,对苏轼极为敬重,又对苏过一见如故,从此便成了苏家的常客。

渐渐地,苏轼开始有了一些土著朋友,苏轼又发挥出了“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随和宽容的人格魅力。他们也看出了苏轼高尚的气质,为他的流落而弹指叹息,经常带给他兄弟般的关爱。

在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苦境中,他仍然能够随时随地发现乐趣。他把他在海岛的一些生活习惯作成了三首诗集,名为《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组成了《谪居三适》。《谪居三适》,似乎不谪居就无法体验到这“三适”。诗中充满了自信与自得,有捷足先登、先享为快的潇洒气度。

随遇而安的思想浸透了他的日常生活,经过他诗笔的美化而成为一种动人的生活情趣。就连汲水烧茶这样的生活细事,在他的手下,也显得魅力无穷: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在荒蛮海岛的苏轼,依然逍遥自乐。

——《汲江煎茶》

人生在世三万天苏轼(人生何处不可乐)(7)

7

不论身居何处,苏轼在精神领域永远是富翁,他“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他以出世之心入世的思想,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非凡的智慧和本领,把“地狱”变成“天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阴晴晦明,进退得失,皆不足道,苏轼完全超越与外部影响之上,履险如夷,宠辱不惊。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赤壁赋》

苏轼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清风明月中陶然自得,这种自然界中最美妙的音乐和最宜人的美色,是真正可以使人快乐的无尽宝藏。

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

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迁居》

万物的生存,和蚊蚋小虫的呼吸没有区别,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的?苏轼这种随时随地的自譬自解,使他经常从凄惨的境地中得到解脱。

或许在黄州给堂兄子明的信中,他已经透露了这种快乐人生的意义所在: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及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作者:崔航赫,一个喜爱诗词的高中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