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

来源:河南日报网

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少年身体里,需要塞满成长的食粮,更需要那承载着知识的纸张。近日,当卢氏县杜关中学支教教师林涛用文言文写下了一篇募集图书的“集册令”,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书籍,很快涌到了山区孩子们面前。林涛亲手为全校每个班级布置了一个“品文小驿站”,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阅读的新窗口。

林涛是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生长在海南的他,2002年从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就投身河南的教育事业,教学经验丰富,广受学生好评,“今年响应有关部门政策号召,到国家级贫困县三门峡卢氏县杜关镇初级中学支教,任九年级语文教师兼教研组长,为期一年。”

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2)

已过去的半年支教时间里,他在支教教学工作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适逢今年四月获得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他,还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往贫困山区学校。他不仅给山区学生们带去新颖的语文课堂,更是以快乐阅读行动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们面前。

“这对城市里的学生来说不算难事,可在山区还是颇费周折。”他说。原来,当他来到杜关中学后,发现这里学生的阅读意识不强,认识不到阅读重要性,就想把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的做法移植过来,开设杜关中学九年级一周一节、其余年级一周一至二节的阅读专项课。

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3)

杜关中学大力支持他的想法,他却发现学校也缺乏优质书籍供学生阅读,于是乎,用文言文写就集册令,向社会“呼唤”图书。

“我周边的人都很支持我,一下子捐了不少书。”林涛说,自9月发出“集册令”后,已募捐到各类书刊近五百本。他将其分类分配到各个班级,又自费购买大小合适可供书刊放置的书架,并自己动手组织书架、设计打印标牌,让全校所有年级每一个班级门前,终于都有了个“阅读微雨——品文小驿站”。

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4)

人之成长,需书伴行,这些图书也都给学生们带去了欢乐,课外时间学生可随时随手阅读。杜关中学的一名学生说:“小驿站的图书质量都挺高,很吸引人,通过阅读让我记住了不少好句子,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用古文写给女儿的书信(一篇文言文募来爱心书)(5)

当然,孩子们的阅读无止境,林涛老师以阅读微光照亮一方,也需要诸位支持和帮忙,如果你手头也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可以和他联系,助其一臂之力。

附:

集册令

告尔等有学之良士、家存余册者曰:

……读书可明智,文章能怡情;阅读开视野,思考出真知。文锋一笔雄浑志,才情两端缥缈心。

愚稽首从教几近二十载,千余弟子庭前受教,修业有成而出,诸君遍五湖,居四海,皆亲其师,信其道,认师说。而今为师林某,响应国家之号召,远赴三门峡卢氏县杜关镇支教,传经布道,欲同当年施教尔等,术业有专攻且布达于山远棚偏之子弟,几番教学对弈,其孺子皆可教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问求索,亦同理。山遥路远,地广人稀,此间杜关之学子除却课本教材一物,难得拓业之书,阔视之册,吾现书“集册令”,望毕业有成之六十二中芊芊学子,社会爱心有识之士,恳将汝等不用赋闲之书,束之高阁不览之卷,用旧可分享之册,或是名著,或是杂志,亦或是有趣可读之益物,皆可绑定成集托付于邮差快递,寄至杜关山野于我。于诸位而言,一可成山区学童读书之美,二可修己公益博德之仁,福泽深厚,博爱有加,善心达成。

吾在此万望诸君多多支持此事,集册而令寒门学子增进修为,学有所获,业有所拓,此真乃成善之好事,国之幸事也!有善心愿达者,请将旧书邮寄至下列地址: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杜关镇中学

林涛老师收 邮编4722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