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

十二正经原穴(二)

古代医家重视“原穴”的作用,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可先取原穴。”

原穴具有虚可补、实可泻的双相调节功能。下面继续给大家分享其它正经原穴:

1、手阳明大肠经——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等;

现代: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等;

配穴:

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用于感冒,头痛,发热,鼻塞等;

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用于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 ;

按摩手法:用手的大拇指按揉或者用手掌拍打此穴5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1)

2、手少阳三焦经——阳池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效:用于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等;

现代: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配穴:

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用于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用于咽喉肿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也用于糖尿病的调理;

按摩手法:用手的拇指按揉本穴5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2)

3、手太阳小肠经——腕骨

定位: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功效:用于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等;

现代:现多用于口腔炎和调理糖尿病等;

配穴:

配通里,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用于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用于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用于消渴;

按摩手法:用手的拇指按揉或点按本穴5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3)

4、足阳明胃经——冲阳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两筋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之有搏动感,即本穴;

功效:用于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等;

现代:现多用于牙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配穴:

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用于足痿失履不收;

按摩手法:用手的拇指轻轻按揉本穴3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4)

5、足少阳胆经——丘墟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

现代: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配穴:

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用于胆囊炎;

按摩手法:用手的拇指按揉或点按本穴5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5)

6、足太阳膀胱经——京骨

定位: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止痉,明目舒筋,用于头痛,项强,腰腿痛,踝关节痛等;

现代: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配穴:

配风池、天柱治头痛项强;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按摩手法:用手的拇指按揉或点按本穴5分钟,双侧,每日一次。

本穴与原穴歌诀(虚可补实可泻)(6)


十二正经的原穴用两期给大家分享完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区互动,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