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头的做法红烧狮子头(狮子头)
东关街“粗茶淡饭” 红绕狮子头
2021年春天,萍儿、华妃与我烟花三月下了扬州。在扬州逛东关街、游瘦西湖,走街串巷仁丰里、午后漫步小秦淮,看琼花、享足道,夜乘画舫赏大运河......边走边寻味,把个淮扬菜吃了个遍,一致认为,淮扬菜太好吃了,狮子头当名列前茅。
第一天在东关街“粗茶淡饭”初吃狮子头,口感松软鲜美,大呼点少了。次日在“花园茶楼”换了清汤狮子头,感觉更能吃出原汁原味的鲜香。于是往后的每一天,或清汤、或红烧、或蟹粉,变着法子让狮子头不缺席。
在扬州能吃到正宗的狮子头,因为这是地道的扬州菜。
“花园茶楼” 清汤狮子头
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有个典故。
当年隋炀帝下扬州,很喜欢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等四大名景。遂吩咐御厨以四景为题,制四道菜肴出来。御厨在扬州名厨的指点下,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隋炀帝品尝后十分高兴,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倾倒朝野。
斩肉是扬州话,用刀将肉斩碎的意思。我的家乡话也这样说,比如说“去斩鸭子”、“斩点卤菜”等。
“赖氏四喜汤圆店” 狮子头
葵花斩肉其实就是大肉圆子。
我国最早关于肉圆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书中“炙法 第八十”引用了《食经》中记载的烹饪方法:
《食经》曰:“作跳丸炙法:羊肉十斤,猪肉十斤,缕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叶,藏瓜二升,葱白五升,合捣,令如弹丸。别以五斤羊肉作臛,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
藏瓜,即酱瓜。臛(huò),即肉羹。从食谱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制作肉圆的配料及烹饪方法,已相当美味了。
葵花斩肉怎么变成了狮子头呢?
与唐朝大臣韦陟有关。
韦陟是宰相韦安石之子,袭封郇国公。韦陟很有才能,为人正直,原本可官至宰相,却因帮杜甫说好话,得罪了唐肃宗,一生未能入相。韦陟死后,唐代宗追赠其为尚书左仆射,即左相,算是慰藉。
韦陟是美食家,在饮食方面极为奢华。《新唐书·韦陟传》说其:“性侈纵,穷治馔羞,厨中多美味佳肴。”他吃的饭菜必须特别精细、洁净。讲究到什么程度呢?用鸟羽挑选米。唐代文人冯贽《云仙杂记》载:“ 韦陟厨中,饮食之香错杂,人入其中,多饱飫而归。语曰:‘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后则以“郇公厨”来比喻膳食精美的人家。
一次韦陟宴请宾朋,家厨韦巨元做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扬州名菜,伴以稀有的山珍海味,在场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其中“葵花斩肉”做成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借以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举酒杯一饮而尽道:“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众人一呼百诺,从此“狮子头”代替了葵花斩肉。
清代徐柯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菜或竹笋。略和以水及盐,以肉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柴把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候熟取出。”
记载得十分详细,还提到了肉圆里放虾仁、蟹粉。
在扬州“冶春茶社”吃蟹粉狮子头,味道极鲜,与蟹黄汤包里的肉味近似。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曰:
“公子彭生初解缚,糟丘挽上凌烟阁。
却将一臠配两螯,世间真有杨州鹤。”
意思是品尝了螃蟹斩肉的美味,便成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神仙。
蟹粉狮子头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里有味“杨公圆”:“杨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用纤合匀。”听起来就是狮子头了。
汪曾祺描述狮子头道:“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茡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
果然是食家。狮子头的标准做法是细切,一刀不斩,不能将纤维斩断,影响口感,当然更不能用绞肉机了。
民国初,同春园、玉华台等江苏著名菜馆开到了北平,狮子头也传到了北方。后来鲁菜馆根据北方口味将其改良,谓之“四喜丸子”。
梁实秋《雅舍谈吃·狮子头》开篇写道:“狮子头,扬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当大,故名。北方饭庄称之为四喜丸子,因为一盘四个。北方作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我吃过的四喜丸子其实也很好吃,只是不如狮子头嫩。
大概就是制作方法不同之故。
上文推荐:杂烩之美(七):李鸿章杂烩(完结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