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

衣赐履按:从这回起,我们分两回讲几个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

司马炎禅代魏帝曹奂,建立晋朝。不久,擢升了八个重量级人物:

安平王司马孚任太宰,郑冲任太傅,王祥任太保,司马望任太尉,何曾任司徒,荀顗(读如以)任司空,石苞任大司马,陈骞任大将军。这八个人,被当世称为八公。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1)

衣赐履说:这八位爷中,有两个宗室,司马孚、司马望(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但过继给了伯父司马朗);两个带兵在外的,石苞、陈骞;三个大孝子,王祥、何曾、荀顗;一个礼法专家,号称“动必循礼”的郑冲。

他们都可称为“耆老”,特别是司马孚、王祥,晋朝建立时,都已年过八十。

公元264年,七月,晋王司马昭奏请,建立五等封爵制度,骑督以上六百余人,都封爵位。我个人认为,这是司马家为了取代曹家,要争取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于是,可劲儿地给大家伙儿封爵。

而司马炎的这次任命,把周朝的“上公”都请回来了。太宰、太傅、太保,这都是周朝的官职,位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一般称为上三公(实际上,上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晋用太宰代太师,是因为要避司马师的讳)。除太傅之外,汉朝、魏朝基本上没设过上三公。

这就让我想起一个人来——王莽。

当年,王莽为了取得汉家江山,获取官员的支持,任命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古代官职(包括太师、太保等),恢复了五等封爵制度,数年之间,封了两千多个爵位。

司马昭大肆封爵,司马炎任命八公,简直就像是王莽的翻版。

王莽的大新朝,仅仅十几年就全面崩盘了,我如果穿越到晋初,一定会捧着各种谶书劝告司马炎:皇上啊,不能这么瞎封啊,王莽就跟前面等着你呢!呵呵。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2)

【王莽:听说司马炎是朕的粉丝啊】

当然,这是玩笑话。我判断,司马家这么封官加爵,还是自信心和驾驭能力不够,需要用这些个尊贵的职务,来拉拢士人集团。

司马氏以儒术立身,以孝治天下,对循礼、至孝之人,非常看重,对八公的任命,有点像是他们树立的某种牌坊,正好和竹林七贤相互映衬,如果嵇康、阮籍之辈当得一个“真”字,那么,八公中人,则多多少少弥散出一种“虚”或“假”的味道来。

我们主要介绍王祥、郑冲、何曾、荀顗这四个文官,这一回,先介绍前两位。

先看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朝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祖父王仁,做到青州刺史。父亲王融,朝廷征召,坚决不上任,一直跟家当老百姓。

王祥本人,在中国大大的有名,并不是因为他官做得大,而是因为他是大孝子,位列二十四孝。

《晋书·王祥传》载,祥性至孝。王祥这个人特别孝顺,已经到了孝无可孝的地步。

王祥的亲娘早逝,继母朱氏,绝对是一枚极品恶妇。继母经常在王祥老爹跟前儿说王祥的小话儿,说得多了,老爹就有些不待见王祥了。但是,王祥对父母该怎么孝顺还怎么孝顺,毫无怨言。王祥家里养牛,清理牛粪的事儿都是王祥来干。父母生病了,王祥尽心照料,衣不解带,汤药熬好了,一定先亲口尝过,温度合适,才端给父母。天寒地冻,继母突然想吃鲜鱼,王祥一路小跑,冲到河边,河面已经上冻,王祥脱下外衣,准备砸冰捉鱼。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河面上的冰突然裂开,嗖嗖跃出两条大鲤鱼来!王祥抱着鱼回家给继母炖鱼汤。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3)

衣赐履说:《晋书·王祥传》原文为,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这个事儿被后世讹传成王祥脱了衣服卧在冰面上,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上天被他的“孝行”给感动了,于是冰面开裂,跳出两条鲤鱼来。成语“卧冰求鲤”就是这么来的。

王祥的继母幺蛾子挺多,吃完鱼,喝完鱼汤,又想吃黄雀烧烤。王祥正琢磨是拿弹弓子打,还是拿网子捕,不成想,突然间飞来数十口黄雀,排着队,喊着“一二一”的号子,呼啦啦扑到王祥的帐幕之中。王祥一点儿没客气,拔毛剖腹腌制,撒盐撒孜然撒辣椒面儿,烤得外焦里嫩香喷喷的,端给继母。

这几件事儿,立即在乡里头传开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地啊!

王祥家有丹柰树(丹柰大约是一种类似苹果的水果。柰读如奈),丹柰快熟了,继母就让王祥看着。每次刮风下雨,王祥担心丹柰被风雨打落,就抱着丹柰树痛哭。王祥,就是这么的至纯至孝。

当时正是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祥带着继母和弟弟王览到庐江避难,隐居了三十余年,州里、郡里征召他当官,他一概回绝。继母去世之后,王祥守丧,恪守各种儒家的礼法规矩,把自己饿得跟难民似的,整天眼冒金星,不拄着拐杖都站不起来。

王祥六十余岁后,被徐州刺史吕虔征召为州别驾,据说率军平定过贼寇,举州教化大行。后来,被举为秀才,做了温县县令,又升任大司农。

衣赐履说:注意,温县是司马懿的老家,司马家以孝闻名天下,史书虽然没有记录,我个人认为,王祥在温县,恐怕是为司马家做了些事情的,并以此与司马家拉上了关系。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迎高贵乡公曹髦为帝。王祥因参与定策有功,封关内侯,拜光禄勋,转司隶校尉。

衣赐履说:七十多岁出任司隶校尉,司马昭对王祥的任命,老实说,有点费解。

公元260年,皇帝曹髦实在受不了司马昭的压迫了,带了一伙儿人去找司马昭拼命。结果当然很悲催,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一矛扎了个透心凉。

皇上死了,朝臣都很悲哀,王祥更是哭得昏天黑地,边哭边喊,都是老臣我的罪过啊!王老汉哭得这么入戏,搞得其他臣子都很惭愧——论起哭功,骑着火箭也赶不上老王同志啊。

历史的吊诡再次上演,史官笔锋一转,记下一句话:

顷之,拜司空,转太尉,加侍中

衣赐履说:这“顷之”二字,让我感到非常迷惑。

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叫《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套用卡佛的话,我想问,当王祥在痛哭的时候,他究竟在痛哭什么?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4)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王老汉啊,当你在哭皇上曹髦时,哭得痛不欲生,哭得天地变色,哭得朝臣汗颜……哭完了,老王抹抹眼泪,理理胡须,整整衣袖,掸掸灰尘,立即当了司马昭的司空、太尉!你这心可是够大的啊!

继而,我突然醒悟。皇上死了,王老汉痛哭,并不是因为他很悲痛,他痛哭,只因为那是儒家礼制的一个环节——皇上死了,应该哭,而且应该哭得很悲痛。只要这个环节做好了,就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士大夫。衡量是否忠于皇上,是看你哭得够不够认真,够不够悲痛,至于皇上的死因是什么,要不要给皇上报仇,干我鸟事!换句话说,哭曹家的皇帝与做司马家的官,压根儿就是两回事儿,不矛盾,呵呵。

我们对比一下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性至孝,母亲去世时,阮籍正与人下围棋,对方说你老娘死了,咱就别下了。阮籍坚持要下完,之后,又喝了二斗酒,突然大叫一声,吐血数升。阮籍这个人大约是有真性情的,他不大尊奉儒家的礼法,因此,老娘去世,他并没有像王祥那样去守丧,把自己饿成难民,他虽然下棋喝酒,但内心的悲痛导致他“吐血数升”。然而,儒家大佬们不看重这个,他们关注的是你有没有守丧,有没有遵守儒家的礼法。

因此,我感觉,到了魏晋时期,礼法更多的带有一种表演气质,主要是演来给别人看的,恪守礼制,就成为一种做官的政治资本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太子司马炎继承晋王,荀顗说,相国身兼晋王,身份尊贵,何侯(何曾)及朝臣,都对他大礼参拜,今日我们应该依此例行跪拜礼,应该没有问题。

王祥说:

相国虽然地位尊贵,但毕竟是魏国的宰相。而我们是魏朝的三公,王、公只不过相差一级而已,除了天子之外,哪有三公向别人跪拜的道理!这不仅有损大魏的威望,也会亏晋王之德,君子应以礼仪敬爱别人,我是不会跪拜的。

见到司马炎,荀顗跪拜,王祥长揖。

司马炎说,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衣赐履说:这个事儿以前我们讲过,我个人认为,王祥之所以不跪,实际是在暗示司马炎赶紧称帝,你称了帝,我不就能向你三跪九叩了吗?因此,司马炎才感受到王祥的“见顾之重”。

司马炎称帝后,王老汉再次升官,做到了太保,封为公爵(睢陵公)。

后来,王祥坚决要求退休,司马炎下诏,王祥以睢陵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禄赐如前,同时,不必回封国,又赐几杖,安车驷马,住宅一处,钱百万,绢五百匹……等等。

公元268年,四月,王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司马炎下诏,赐王祥东园秘器(棺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帛百匹。

儿子王馥继承了爵位。咸宁初年(公元275年—公元280年),因王家贫困,朝廷赐绢三百匹,任命王馥为上洛太守。

衣赐履说:这段记录让我有点蒙圈。前面我们刚说过,王祥去世前后,司马炎又是赏住宅,又是赏车马,另外还赐钱一百三十万,但几年之后,王家居然“甚贫俭”,这是为什么呢?一种可能是王家非常奢侈,几年间把一百多万折腾光了;另一种可能就是,那时的钱可能挺“毛”,绢,可能比较值钱。

顺便讲一下王祥的弟弟王览。王览是王祥继母朱老太的亲儿子,他对老娘成天跟哥哥过不去,非常不满。据说,王览刚几岁的时候,见到朱老太拿棍子抽哥哥,他就边哭边抢老娘手里的棍子。年龄稍长,就经常劝老娘别那么欺负大哥,朱老太也有所收敛。朱老太经常让王祥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览就跟哥哥一起去干。朱老太让王祥的媳妇儿干脏活儿累活儿,王览就让自己的媳妇儿跟大嫂一起干。王祥老爹死后,王祥名声越来越大,朱老太非常不爽,就打算把王祥毒死(密使鸩祥)。王览知道了,抢过酒杯,就要一口喝下去。王祥怀疑酒里有毒,就跟弟弟争着喝,朱老太怕王览喝了,于是把酒杯抢了过来。从此以后,只要是朱老太赐给王祥的饮食,王览一定要先尝一下。朱老太怕把自己儿子毒死了,于是不再想着毒害王祥了。

衣赐履说:为了突出王祥的孝道,非要把朱老太丑化成这样,有点过。鸩这种东西,不仅不易取得,而且在当时,私人藏有鸩毒,是违法的。大名鼎鼎的石崇,有一次搞了一头鸩鸟,打算送给贵戚王恺,结果就被人举报了,差点被投入大狱。一个逃难到异乡的老太太,到哪里去搞鸩毒这么拉风的东西啊?因此,王祥的孝行,王览对哥哥的关爱,朱老太的狠毒,大概率都是宣传的需要,我们不能太当真。因为,王祥,王览,朱老太,他们的举动,都不符合人性逻辑,咱看个热闹就行了。

王祥、王览兄弟,出自著名的琅琊王氏,算得上两晋时的顶级豪族。王祥有个族孙,叫王戎,是竹林七贤里的一位,官做到司徒。王览有六个儿子,其中长子王裁有个儿子叫王导,次子王基有个儿子叫王敦,都是大大的有名,他俩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帝国,当时,流传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王敦、王导与司马家共同治理天下。以后我们会专门讲述。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5)

【书圣喜欢大白鹅】

另外,还有一个官做得不咋滴,但名声比老王家所有人加起来还大的一位,叫王羲之,是王览的曾孙。

再看郑冲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正宗的寒门出身。郑冲非常注重个人操守,啥爱好也没有,就喜欢研究经史,对儒术及百家之言,研究都很深。郑冲长得帅,有风度,一举一动,都合乎礼法(动必循礼),为人率真,坚持本性,从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从来没把他当回事儿。曹丕当太子时,曾经寻找选拔地位低微的贤才,把郑冲给挖出来了,任命为文学,后来又做尚书郎,外放为陈留太守。郑冲追求儒雅,但是做具体事儿差点儿意思,吃穿简单,不治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

大将军曹爽当政之后,任命郑冲为从事中郎,又做到散骑常侍、光禄勋。公元251年,被任命为司空,做到了魏国的三公。

衣赐履说:注意注意,郑冲本是曹爽的人,公元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公元251年,郑冲做到了司空。我很难想像,在曹爽和司马懿斗法的过程中,老郑同志究竟是怎么表现的?呵呵。

曹髦登基之后,郑冲亲自讲授儒家经典,升任司徒。

公元260年,曹奂即位,郑冲被拜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郑冲虽然地位尊崇,但基本上不与他人打交道(不预世事)。司马昭辅政,灭掉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要先咨询郑冲,郑冲同意之后,才会施行。

衣赐履说:曹髦时,郑冲升任了司徒。而曹髦是被司马昭的手下捅死的,曹奂一即位,郑冲又被拜为太保,地位高过三公,官做得腾云驾雾。或许,“不预世事”,就是他的为官之道吧。

司马炎登基,拜郑冲为太傅,进爵为公。

公元273年,郑冲退休,司马炎赐以几杖,住宅一所,钱百万,绢五百匹……等等。

公元274年,郑冲去世,司马炎下诏赏赐,与王祥去世时的赏赐相当。

公元275年,经有关部门请示,将郑冲与安平王司马孚等十二人列于太庙,接受祭祀。

王猛临终前为什么不要攻东晋(天下归晋西晋初年的顶级官僚)(6)

【郑太傅】

衣赐履说:郑冲的履历实在寡淡无味,但位至人臣之极,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