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壮观的沙漠景色,在王维的诗中大漠无边,长天空阔,这样的沙漠美景令人向往,但它只存留在诗词里。现实当中,沙漠的美是令人窒息的,它残忍肆意、任性无情,是人人畏惧的“生命禁区”,是无人踏足的“死亡之海”。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1)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沙漠面积达71万平方公里,中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贫困县位于沙漠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八步沙,40年前风沙肆虐,严重侵蚀着周围村庄和农田,威胁着周边铁路、公路的畅通,影响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这里生活的人,是每天都必须和沙漠打交道的沙民,这些人为了保守住自己的家园,世世代代一直在与沙漠作斗争。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2)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3)

1981年,在政府倡导下,为保护家园,年过半百的土门镇村民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等6位老汉为了保卫家园,在一份承包治理沙漠的合同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八步沙7.5万亩的沙漠。

“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几把铁锨”,是他们治沙的工具,而沙漠变绿洲的梦想,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让给沙漠的决心,则是他们治沙造林的动力。这些从来没有在沙漠中看过树的人,打算在八步沙植树成林,让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区焕发绿光。老汉立誓,要用白发换绿洲。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4)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5)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佝偻的单薄的身影,从未停歇。“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在多年与沙博弈的路上,六老汉中的四位相继离世。治理八步沙的重担交到了他们的后人肩上。组建林场之初,“六老汉”就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为了父辈的嘱托,石银山、贺中强、郭万刚、罗兴全、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相继接过了父辈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现在,郭万刚的侄子郭玺等第三代人已加入治沙行列,守护着三代人的梦,也守护八步沙的未来。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6)

历经“六老汉”三代人38年的坚守,绿色在八步沙不断延展。”曾经因人畜艰难“跋涉”而得名的八步沙,如今已经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除此之外,八步沙三代人还完成封沙育林21万多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万多亩。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7)

201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在省博物馆举办“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摄影展,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生动事迹,是陇原大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写照。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8)

“闪光的名字,感人的故事”,今年,时代楷模的榜单上再填星辉,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八步沙六老汉看完之后的感想: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9)

他们,在黄沙漫天的苦涩里,用不忘初心的信念浇灌出了一片生命的奇迹!

编辑:赵 森

责编:王红岩

主编:史 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