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测试方法(测试基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主要介绍软件的生命周期和软件的设计模型。
国标(GB8566-88)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
这里出现了一个面试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测试阶段的问题,测试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软件设计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开发、增量与递归模型、螺旋模型。
1) 瀑布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开发过程依照固定顺序进行,各阶段的任务与工作结果。该模型严格规定了各阶段的任务,上一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此模型适用于用户需求明确、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严格的场合使用。缺点是由于任务顺序固定,软件研制周期长,前一阶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越大,纠正的代价也就越高。
2) 快速原型就是先用相对少的成本,较短的周期开发一个简单的、但可以运行的系统原型向用户演示或让用户试用,以便及早澄清并检验一些主要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实际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探索型原型、实验型原型和演化型原型。探索型主要用于开发需求的阶段,目的是弄清用户的原型。实验型原型主要用于设计阶段,目的是考核实现方案是否合适,能否实现。演化型模型主要用于及早的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得到用户认可后不断的修改演化成最终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的开发步骤:先快速分析需求,然后构造原型,之后是运行原型和评价原型,最后就是修改原型。
3) 迭代模型:所有的阶段都能够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能够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4) 螺旋模型: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的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一下活动:
1. 制定计划
2. 风险分析
3. 实施工程
4. 客户评估
上述的开发模型有一些都是适合大型复杂系统的,我们平时基本不接触的。所以只需掌握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就可以了。
关于开发模型的部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参考一下相关的软件工程的教材。本次的重点是掌握软件的生命周期和测试阶段。
英语单词:
Beta 测试:beta testing 大爆炸测试:big-bang testing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
边界值测试:boundary value testing
任务:下载一个Vmware的虚拟机,并练习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SP2的企业版,如果可以的话,试图去备份这个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