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放下爱情好好学习(第三十讲学习)
严娟 讲述 柴桑区中心幼儿园 张丽芳 整理
各位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是“学习——想说爱你也容易”。我想请老师们试着想象一下我们的学生,在放假前跟开学后会有怎样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呢,是不是一到放假就兴高采烈的,一到开学就垂头丧气。说到学生的一些行为问题,很多老师自然会谈到学生的学习,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一个案例来看透学生学习的实质。
一、学习不积极的表现
教室里面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听讲、在忙着做作业,只有小明双手托着腮、眼睛看向窗外,屁股还时不时的扭来扭去,看看周围的同学,趁着同学注意到他的时候就和同学说两句闲话。其实老师早已经注意到小明的行为,也经常提醒他,可是呢,却没有什么效果。父母也说小明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行为习惯也不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小明小学的成绩中上,可是上了初中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小明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了,学习成绩也在下降,小明也想赶上去,可是努力的没几天,看到自己的成绩还是没上去,小明就泄了气。最近,小明迷上了手机游戏,白天在课堂里睡觉,作业也不做,晚上就在被窝里面偷偷地玩游戏,爸爸妈妈不能和他提学习,一提学习小明就发燥。甚至还威胁父母说:如果不让我玩手机的话,我就不去学校。
看到小明的例子,我想老师们是不是也很有体会呢?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学生也和小明一样?有着类似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呢?那么我们来看到小明对学习不是很积极,他会有哪些表现呢?学生对学习相关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有三方面的表现:1、情绪可能比较消极,2、是行为表现,可能会有一些不做作业或者是不爱上学的这种行为。3、认知方面的可能觉得学习没有什么意思。
二、原因分析
1.对学习不感兴趣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学生为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知道背后的情绪和认知,我们能够了解他背后的原因,也许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解决他的学习问题。
(1)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方面是学习能力问题。说起学习能力,我们知道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些人可能擅长于推理、演绎,有些人擅长于数学,而有些人擅长于言语表达,还有些人运动能力特别强;有些人擅长于这个方面,有些人擅长于那个方面,我们的智力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学习是一种需要调动大脑能量,运用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影响大脑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比如说有些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最后我们知道我们的心智存在着个体发育的一个差异:有些人心智发育的比较早熟,有些人心智发育是比较慢一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器晚成。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看到学生的一些差异,能够知道他们有不同,并且能够耐心地对待他们,我想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
(2)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我接触到很多的学生,他们到了高三依然不太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能做什么?好像学习是一种惯性,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学习,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在学校混日子,而有一些学生他的目标却很多,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念头、后天又换了另外一个目标,可以看到他很忙碌,但是成绩却不见上去,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目标不太明确,导致了精神内耗很大。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有一些学生听课的时候不爱做笔记、也不会做笔记。听课的时候听一点点她就感觉自己好像听懂了,接下来的时间就在课堂里面神游,做作业的时候也是抠抠橡皮、玩玩手指头,有时候卷卷衣脚,本来1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硬是给她做了一个小时。教育学家豪尔说过:习惯不养成,学习等于零。这些学生看上去没有浪费时间,好像在努力,但是成绩却上不去,他们自己将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归因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这种错误的归因又反馈于学习当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学业失败的经历。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成绩和努力之间也不是一根直线上升的关系,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任何的学习都有很多的瓶颈期,在这个瓶颈期里面学生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但是不一定达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退步,但是现实当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习惯了努力就要有回报,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孩子,他们总觉得付出了就要有好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遭遇某一次考试失败或者是某门功课没有学好,那么就会给他内心带来一种挫败的感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焦虑的心理,这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告诉他们失败是会有的,我们学习的过程可能会经常遭遇一些挫折,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要知道经过我们的努力,是一定会成功的,也许现在我们的付出看不到回报,但是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候来回馈你。
2.家庭因素
前两天,一位妈妈打电话给我,她说:严老师怎么办,我的孩子马上初三了,可是他成天沉迷于电视,我一跟他谈学习他就跟我吵架甚至打架,吵得凶的时候还把我逼到墙角。昨天他又在家里看电视,我气得把家里的电视都给砸掉了,孩子也很生气,把我们家的门给踹坏了。严老师,你说我这个孩子有没有暴力倾向啊。
(1)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对,听完这个案例之后可能老师们会有感觉,就是我们很多学生的一些行为的问题生存在家庭、而呈现在学校,学生很多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老师在这个时候可能就要和家长多多的沟通,让家长知道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2)过高的期待,有一天一个班主任跟我说:我们班上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我碰到了这个学生之后就跟他聊天:诶,为什么你明明可以考得更好,你怎么这个成绩一直没有进步啊。这个学生就跟我说:嗨,老师,你不知道,一旦我考好一点我的父母就过来跟我说‘你再加把劲,下次争取进班上前十’。如果考得不好的话,我的父母就不会理我,他们也不会过来要求我。你看这个学生宁愿让成绩垫底,也不想和父母多交流。我们有一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好上加好,如果能考到80分,下次能不能上90分,如果能上90分那下次可不可以考100,甚至一直维持在100呢。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孩子,如果要考到80分的话可能需要付出50%的努力,而如果要考到90分,孩子可能需要付出80%的努力,而要考到100分,甚至一直维持在100分也许付出100%的努力还不一定到。家长不是学习的亲力者,不太明白,孩子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他要付出的精力、心血、还付出很多的劳动,家长们也许只会在看到成绩的时候说一下:唉,这道题怎么做错了呀?下次可以考得更好一点,你看你如果这里再加上十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考到班上的前十啦。而孩子呢?听完父母的话之后也许会感觉好像我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干脆就不努力好了。
(3)我们的家长缺乏陪伴,有一些家长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可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可能有时间但内容也仅限于学习方面,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有一些父母想要陪自己的孩子、想要和孩子谈谈心,可是没有方式方法。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地辛苦的工作,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人家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教育孩子,理念却跟不上。所以陪伴孩子较多的可能是手机、电视这样的电子产品。学习带来的延时满足与手机、电视带来的当下快乐无法相比,很多认知不够的孩子当然会选择当下的快乐。所以我们老师在发现如果学生的问题的确是由家庭因素引起来的,我们一定要多和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他们争取更大限度地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3.学校的因素
(1)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我们有些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他可能没有什么成就感,而比较好的消息就是我们的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各种新路子。学校也开始了很多兴趣班,比如:美术、书法、体育呀,总能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2)过重的学习负担。我们有一些学生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他们本身对学习是不排斥的,甚至很喜欢学习。可是频繁的考试或者是过重的学习,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其实我们大人也有经验,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吃很多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我们的胃口不太容易消化;而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的,如果长时间的这些作业或者考试,也会让他们看到考试可能就有一点反胃的感觉,我们的胃口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张弛有度的。
(3)师生关系。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欣赏、夸奖,还有正面的一些评价,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确实有老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也因为我们和学生之间这个沟通不是很流畅,或者是交流起来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我们产生的一些误会,而这些误会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话听不太进去或者我们上课他也不太愿意听,甚至对我们老师,产生一些抵触的心理。
有一次,一个学生跟我说这么一件事情。他说:严老师,我觉得老师都是骗子。我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呢?他说:我碰到的每一个老师都说‘老师是爱你们的,我对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李老师的眼光根本不是他说的这样。他的眼光看到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我说:还有这样的事情吗?她说:是啊。有一次我看到老师眼睛放光、嘴角微微上扬,我看他正盯着我们班上的第一名。可是老师的眼光一转到我这里就黯淡下来,甚至还有一点鄙视。你看我们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其实是有感觉的。有些老师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评价会对学生有这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这个问题。
三、自我概念
接下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自我概念”生成,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镜像理论”。孩子在自我概念生成的时候就像是照镜子,这个镜子并不是生活当中真正的镜子,而是生命早期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对他的反馈、对他的态度,这些态度、评价,还有反馈是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来源。孩子生命早期重要人物都有谁呢?有父母、有他的抚养者,孩子慢慢长大之后来的学校,他身边的重要人物又多了一个群体--那就是的老师。如果身边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都是欣赏的,接纳的,包容的,或者是一些正面的。孩子将会形成一个比较积极的自我评价,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会让他有自信,而自信能够让他在学习遭遇一些挫折的时候难保持自己很棒的感觉,所以你看一下我们老师的评价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呢?
除了和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同伴的关系,这个关系呢,甚至会在青春期的时候啊,会超越和父母、老师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集体当中,他能够收获到学生对他的喜欢,同学对他的关心支持,那么呢,他在这个群体当中啊,他就会找到归属感,被爱的感觉,在这个群体当中呢,也会感受到温暖,这个学生呢,是比较喜欢的。
如果找不到这种很好的朋友,然后呢,周围的同学可能会欺负他、冷落他,也许他就会不愿意上学。如果我们老师发现学生的这种情况啊,一定要加强我们班的班风建设,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风班级中,在这么一种氛围中,孩子自然也会对学习产生这种积极的感觉。
最后一个因素啊,是社会因素,我们在社会上啊,有一些这种风气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呀,我们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啊,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地区呢,可能会选择上网课,而有一部分不太自觉的学生可能趁着上课的时候偷偷的玩手机啊,玩游戏,刷视频或者是跟网友聊天,耽误了上课,而疫情发生之后啊,他又可能需要24小时和父母呆在一起,如果原本的亲子关系就比较紧张的,在一起的时候更紧张,再加上作息习惯哦,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都会导致孩子在开学时适应不良。其实,除了上面我们列举的这些因素,还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老师讲课枯燥啊,或者是家庭不和谐呀,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是某一种单一的因素引起的,它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来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找到我们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的原因,并且呢,对症解决,那么呢,就能够比较好的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
此外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或者不积极,他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他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可能会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呢,会往一个较高的方向发展,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这个。
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不积极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呢,他只是一些隐性的情绪啊,或者只是认知慢,如果这个没有得到重视或者是得到引导的话呢,那么可能会发展为外显的行为,刚开始只是对学业感到比较倦怠,比如说他情绪可能会有些低落呀,学习效率不高啊,或者是学习比较疲惫,那么渐渐的,如果任由它发展的话呢,他可能对学校很多事情他都不是感兴趣,他的对象呢,也发生了由对学业的圈慢慢变成对学校的这种倦怠,如果再进一步发展,他有可能逃学、不爱来学校,最严重的他可能就拒绝上学,我们老师都很清楚,如果在最早我们能够识别到他这种情绪,并且呢,加以疏通或引导,那么学生就能从这种对学习的倦怠里面走出来,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在最早期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些信息,可能学生呢,就会发展为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时候也许我们老师的力量不够,有时候还需要借助家庭啊,这个社会专业机构的一些帮助。效果还不一定好,那么我们老师怎么在最开始就识别到这些信息?
四、积极心理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做老师或者家长的是不是做一些预防呢?接下来呀,我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
通过让你的学生爱上学习这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学生在家庭当中,在学校当中感受比较多的是积极的情绪,然后也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成就感和意义感,那么这个学生的内心是比较聪明的,她的心里也是比较健康的,如果相反他在学校也没有很好的朋友,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在学校的情绪啊或者是在家里的情绪啊,大部分以消极为主,也没有成就感和意义感,那么他的行为呢,可能是封锁的,甚至会发展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来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比如说,上课故意捣乱。
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说过,任何的学习呢,都有情绪的基础,我们是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
第一步就是:增强孩子在学业,在学校里的积极情绪,好的情绪状态呢,才会带来好的学习效率,他跟学习效率啊,是息息相关的,你比如说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是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哭闹着不肯上学,往往和分离焦虑,还有一些这些习惯跟学校啊不适应有关系,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比如说见面的时候夸夸他,今天这个小辫子真好看,你穿了一双漂亮的球鞋,喜欢运动吗?快点到来吧,小朋友们都等着和你一起过家家呢!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家长共情我们的情绪,我们可以用言语去表达我们的情绪哦,你现在哭得很伤心,是不是舍不得妈妈离开呀?哦,我也知道你舍不得妈妈的离开,想要妈妈陪着你,是不是?
第二个方面呢,我们跟他讲原则,可是我们说好了,宝宝现在已经长大了,你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呢,也要上班,我今天可以陪你到教室里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给他提供方案。你看妈妈陪你到教室里面,并且呀,妈妈上完班之后啊,就第一个来接你或者呢,你可以选择带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偶去学校,你选择哪一个呢?我们的呢?在家长的这种推动下,然后又在老师的这种拉力下,孩子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就会比较顺利的完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我们的老师也是,如果我们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多运用一些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多多的欣赏接纳,还有包或者夸奖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多收获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
那么,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成为他生命当中的动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就感往往是和期相关联,同样一道数学题,有些同学做出来了之后,他可能很有成就感,但是有些同学呢,做出来的之后啊,他不但没有成就感,可能还有点失落。为什么?因为这和我们的期待有关,我们案例刚开始的小明啊,在到了初三的时候,开始想读书了,可是他的成绩是470分左右,他理想的高中600分左右,小明每次都按600分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就跟他说,小明,你可能在制定目标这一块,有点要求过高了,我们制定目标,有几个要求,第一,这个制定的目标要适合你自己,符合你自己,最近通过努力能够达得到的,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你的这个目标稍微放低一点?比如我们在半个月之后的这种段考试当中,我们可不可以考到490分左右?这个目标你能够达到吗?为总目标设定一些小目标,而这些目标具体清晰,比如说能不能设定英语小目标,每天读20个英文单词。数学比较弱的话我们能不能做三个经典的题型呢,并且在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管你做得好与坏我们都要及时地给自己鼓励,做的好呢我们就夸奖下自己,做的不好呢,我们就鼓励一下自己,你看这样行不行。小明就答应了,为什么我会给他的目标设定在四百九十分左右呢,因为当时,小明的自信心很不足,而把目标降低一点点,小明,很快就能够够得到,帮助他建立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感觉,会跟他反馈,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后我想分享的就是:让学生获取意义感。我们在座的老师,可能我们大部分人成长的年代呢,就是我们都处于一个温饱的阶段,那个时候呢,我们对待生活的向往呢,可能是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那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职业,而如果需要一个好的职业呢,可能要读好的大学,要有好的成绩,那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吃的更好,住的更好。但是现在的孩子,他们已经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他们很多人生活已经进入小康,那他们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可能他们追求的是被尊重,追求的是归属感,甚至是自我实现的感觉,如果我们老师用我们过去的经历,去告诉学生学习的意义,也许学生听不进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他们学习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每一个学生,他学习的意义,他的人生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学习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想要赚钱,想要让自己的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一些学生呢,想要培养自己原本不具备的技能,还有一些学生呢,可能想要为社会做做贡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尽管他们追求的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很积极,很向上,他们都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看到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让学生找到他们学习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空间都是有限的,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积极、健康、向上的东西,那么负面的东西,消极的东西自然会减少,心理学上,虽然有非常多的理论和技术,但是不管哪一种理论,哪一种技术都离不开一个最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家长、老师有没有用心?我们家长、老师有没有爱心?如果我们的家长、老师都像太阳一样的,能够去看到学生的差异,能够去尊重学生的发展,温暖地去照耀我们每一个孩子,那么我们学生的一些问题,就会像冰雪一样慢慢融化。
最后呢,希望我们的家长、老师像个温暖的太阳一样,非常感谢各位的阅读,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