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

5月份,我没写一篇文章,你说一点时间都没有,那也不对,只是我把全部有限精力花在备考高项上,原因是我担心稍有不慎,考试就挂了,如果挂了,这半年就废了。

5月底考完,走出考场,我第一感觉,选择题和论文两门问题不大,但案例分析估计挂了,因为拿到卷子,我有点发懵,有些细节题真的不会,不会做,不能怨考题太难,只能说我学的不扎实,不管考试结果如何,高项一年2次,我争取今年上岸吧,只是工作后的考试,不管你是学霸还是学渣,能挤出时间学习都挺不容易。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1)

这4~5年,我参加过近30场考试,唯一考2次的就是PMP考试,总共200个选择题,没有一个主观题,而且选择题都单选,很简单吧,但我第一次偏偏考挂了,为什么?因为思维没转变过来,我一直在想,一个做项目的,考项目管理那不简单,直接照搬经验做题即可,真是那句无知者无畏,第二次考试,我汲取教训,抛开经验,按书本依葫芦画瓢,反而5A通过,然后就被别人说是学霸,我都有点吃惊,所以就写了如下这篇文章。

我眼中的PMP证书。

说到考试,我们做不到逢考必过,考的多,总会有失败,只是备考时,我们要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也要总结教训,重点是心态要好,这几年,我因为频繁考试,很容易让人觉得很上进,其实我这哪叫上进,说的现实点,应该叫年轻时候偷的懒,现在要加倍还回去,为啥这样说,因为被社会毒打过,有些东西知道太晚了,你不得不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所以我必须花更多时间去弥补,从而缩短这个差距。

说到时间,大家肯定知道时间管理这个词,如果不懂,你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今天的文章,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写给一位朋友的,几个月前,跟一位朋友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她知道了我的公众号,关注后,她大概扫一遍,看到"这么多"文章后,突然来句: "Kevin,你的时间怎么来的,有空写篇时间管理的文章吧,让我好好学习",所以才有今天这个标题,其实我这位朋友是自谦,而我却有班门弄斧之嫌。

今天的文章,我可能会让这位朋友失望,一是我不会讲具体方法,因为意义不大,二是我一直觉得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那写啥,主要谈谈我对时间管理的理解,顺便解释下,我为什么有这2个观点。

我的书架上摆着一本书,书名叫《奇特的一生》,如下图,应该是2018年买的,当时在某到APP上,刚好听到一门课,谈到时间管理时,推荐这本书,我当时非常好奇,赶紧下单,这么厉害的人,是如何把"时间统计法"坚持56年,其实那时跟我这位朋友一样,很好奇别人的时间怎么来的,毕竟在大城市漂着不焦虑那是假的。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2)

奇特的一生

这本书不厚,250多页,一晚上可以看完,主要讲柳比歇夫在56年中,通过每天记录做了哪些事情来管理时间,跟我们记账一样,这本书,我一共看了2遍,第一次是新书刚到,第2次是写这篇文章,对于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我做不到,也不适合我,如果盲目效仿,或者只理解到表面,反而让你泄气,因为你是为了时间管理而管理,其实作者在全书附录中有阐述其观点: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估计出书以来被很多人质疑和盲目效仿,必须澄清一下,所以加这个附录。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3)

上面加粗这句话,不转换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你可能不能落地,不落地就是你懂那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样,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它必须依附在某个目标上,这个目标可以是自己的某个梦想,欲望和不甘心的执念,而这个目标又依附在自我认知上,说到底管理时间的前提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是指对当下手上事情列个优先顺序,把精力花在重点事情上,管理自己的前提是自我认知的提升,认知提升才能让你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当下最重要的,哪些抉择对未来有很大帮助,这是从战略出发,它的最大作用是让自己务实,少一些不切实际的的想法。

如果你真的要管理时间,第一步应该提升自我认知,第二步才是通过约束自己去管理时间,但我们经常搞反,第一关注某个工具和方法,为什么?一是自己年轻,认知不够,二是市场上的"时间管理大师"和时间管理工具太多,让你陷入知识焦虑中,不学这个番茄工作法,那个艾维做事法,或者某个名人的时间管理方法课等等,你都不好意思混圈子,加上这些课程名称取的很好,比如叫高效能人士的18堂时间管理课,怎样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只要几杯星巴克的钱,你能不心动嘛。

比如下面截图这堂课,估计你学完还是不懂,什么叫敏捷,什么叫最小可交付,只是这位作者把项目和时间管理结合在一起,换一些词语而已,本质不变。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4)

图片来自某APP

又比如下面截图中,几位名人的时间管理方法,底层逻辑是相同的,只是他们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自我认知不同,从而方法略有不同,但肯定适合他们自己,跟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法一样,但你不能让李开复和俞敏洪学习柳比歇夫,每天拿个本子去记录花了多少时间,这是浪费他们生命,真的要做,招个秘书或助理就搞定了。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5)

图片来自某APP

其实,只要你在社会被毒打几年,同时学习上交过几次智商税,一般上面能看懂,很多知识付费,大部分是换汤不换药,毕竟这是商业社会,人家要生存,再一个就算是智商税,别人不听你的,你很难教会一个人,只能事教会他,所以形形色色的课程总会有市场。

写到这里,对于时间管理,我解释下开头2个观点。

第一个:对于时间管理,我不会讲具体方法,因为意义不大。主要是每个人的扮演角色和认知不同,没有一套共用方法,说出来反而误导你,你要做的就是在认知驱动下去约束自己来管理时间,然后随着年龄渐长,角色变更和认知上升时,不断调整和摸索一套适合当下自己的方法,切忌学了某个时间管理课程,就照搬在自身上,那是削足适履,一定要基于自身情况出发,就是战略指导执行。

上面的话,还是比较空洞,我举开头考高项例子,如何做时间管理?

我要做的第一步不是排计划,而是思考高项这个事情,要不要做或者值不值得做?如果对我没啥用,你说考这个干啥,那不是浪费时间,战略都没有选好,谈啥时间管理,所以目的有如下三个:

  1. 落户,对于提升学历再落户,时间太久,考这个证是最快方法,也便于接下来几年计划,这是当下我迫切需要的。
  2. 我的工作跟软件人员打交道比较多,虽然高项是理论,对我来说多少有点用,但不是我备考的第一诉求。
  3. 高项跟PMP的项目管理知识基本一样,我去年考过PMP,很多知识点还有印象,那么备考高项相对轻松点。

通过第一步的思考,那么拿下高项是今年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二步就是把今年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来,然后权衡哪些是必须排第一要做的,哪些可以暂缓或者不要那么密集做,我列的清单和说明如下:

  1. 写公众号文章。(暂缓,每周更新2篇变成每月更新2篇)
  2. 学英语。(跟备考硕士放在一起)
  3. 备考高项。(上半年第1位)
  4. 工作。(这个白天第1位)
  5. 备考硕士。(只准备英语,管综和数学放6月开始)
  6. 每周锻炼6次,每次30分钟。(全年放第1位)

通过上面说明,我调整次序,一天按24小时,7件事情的时间分配如下:

  1. 工作:12小时。
  2. 锻炼:0.5小时。
  3. 备考高项:1小时。
  4. 备考硕士:1.5小时。
  5. 往返公司:2小时。
  6. 其它:1~1.5小时。
  7. 睡觉:5~6小时。

从上面可以看出,时间大头在工作和往返公司上,工作暂时不会换,最多就是把事情早点做完下班,减少加班时间,减少往返公司时间,要么搬家,要么利用这个时间,我一般把这2小时的80%来看书和阅读几个常看的公众号,以及看备考高项视频,总体来说,每天投入高项学习时间是2小时。

第三步才是细分高项备考计划,每天2小时,网课一共110课,每课1小时左右,每课看2遍,差不多110天,加上最终冲刺练习,4个月足够了,学霸级别1~2个月搞定,我学渣,按4个月来算,刚好春节后要开始了,直到5月底考试结束。

高项课程大纲如下: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6)

部分习题计划:

如何看待时间管理(谈谈时间管理)(7)

以上就是备考高项的时间管理过程,当然我没有列出每天学哪节课,这个没啥意义,每个人都会,举我这个例子,目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怎么做,底层逻辑比具体某个方法重要,加上人的认知和外界事物会变化,所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方法。

第二个:我一直觉得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

说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原因是一天就24小时,你再怎么管理,不会多,也不会少,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东西,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要管理的是你自己,也就是在24小时内,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做更多事情或者做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回答下我这位朋友问我的问题,你的时间怎么来的?

我说出来估计她都不信,但也很简单,一句话被现实逼出来的,不管你在哪个城市,总会在某个年纪突然顿悟,原来你和别人的差距很大,这么多年过去,时间就被你这样浪费了,但你内心深处有欲望,也想出人头地,那种不甘心堕落的决心会涌来心头,那刻起,你收起玩心,减少社交,变得务实,然后把绝大部分时间投入自身发展上,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啥时间管理工具,每天醒来要做的事情,其实深深刻在大脑中,如果不努力去实现它,你会内心有愧疚感,我想那些自我管控能力强的人也是这样的。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