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随堂笔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资料5)
3 “飞天”凌空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导学目标】
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计划】
1课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戴明盟说,同学们听到这有血性,有担当的话语有什么感受呢?戴明盟又是谁呢?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澎湃(péng pài) 桅杆(wéi) 凛冽(liè)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哮(páo)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镌刻:雕刻。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作品简介
本文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4.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需所需。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交流点拨】本文抓住歼-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交流点拨】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难题;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交流点拨】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读课文“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试着赏析本段文字。
【交流点拨】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2.本文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儿?
【交流点拨】①很有价值感,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不言而喻;②很有层次感。ɑ叙事完整,铺排有序。b重点突出,主次分明。c文风平实,脉络直观;③很有现场感,ɑ标题“一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b开头“海风呼啸”“斩浪前行”“军旗迎风招展”等句子、词语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c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现场。d“咆哮声”“一转变”“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描写,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④很有美觉感,ɑ动态美,对海天环境的全景描写,具有宏观上的壮美;对着舰细微动作的描写具备了微观的细节之美。b情感美,“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展现出了官兵的家国情怀。c语言美。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等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本文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
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
【附: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很有价值感
很有层次感
很有现场感
很有美觉感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