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是中国戏曲艺术最为繁盛的时代,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这个繁盛的年代,丁果仙曾经随团九次进中南海演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丁果仙的舞台表演艺术更加娴熟,更具韵味,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此丁派艺术在山西的戏剧艺术花丛中,更加艳丽、更加夺目。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

毛主席与丁果仙亲切握手

一九五四年,山西省政府及文化部门领导决定,把山西四大梆子的著名演员及代表剧目拍摄成电影。其目的是借电影来向外宣传山西戏曲,把著名演员的舞台风采记录下来以便后人继承。决定中路梆子(晋剧)拍《打金枝》,蒲州梆子(蒲剧)拍《窦娥冤》,上党梆子拍(三关排宴》。这个时期不仅是中国戏曲的繁荣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电影的繁荣时期。

当时晋剧界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四大流派,《打金枝》又是丁果仙和牛桂英的代表作,所以拍电影时充分考虑四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应在其中有所体现。丁派由丁果仙参加,牛派由牛桂英参加,郭派由郭凤英参加,冀派由冀美莲之女冀萍参加,花脸演员由大同晋剧团王正魁担纲。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2)

丁、牛、郭、冀合演的传统晋剧《打金枝》剧照

  一九五五年的太原正值春暖花开。《打金枝》剧组的同志们欢心喜悦踏上了奔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路程。来到长春。身在冰天雪地之中,天气虽然严寒,但丁果仙的心里是热的。

戏曲电影剧本是由寒声、张焕、张万一、王易风共同修改的。

武场击乐由白晋山(鼓师)、丁继武(铙钹)、李锦文(马锣)、张心世(木头)、王增福(小锣)组合。文场弦乐由陈汝春(晋胡)、闫忠和(二弦)、何守业(三弦)、王松林(四弦)、田希文(二胡)、燕存礼(小提琴)、韩成胤(大提琴)组合。

导演是由长春电影厂的刘国权担任。前期录音结束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摄影棚。由于电影是写实艺术,戏曲是写意艺术,所以两种艺术观发生了对立。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导演要求丁果仙扮演的唐王摘掉髯口,贴上胡须;唐代宗原来穿的龙袍,戴的王帽,要改成符合唐代服饰的软褶子,去掉水袖。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那个年代,丁果仙还一下接受不了导演的要求,在寒声与张焕共同思想开导下,丁果仙也在慢慢转变观念,改换思想,改变表演思路。刘国权导演也进行了一番反思:戏曲如何解决虚拟艺术与写实景艺术相互结合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艺术课题,也是需要自己认真思考的。如果单纯地用电影写实艺术手法去理解、去解决戏曲艺术片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差误。因此刘国权导演也重新分析、修改了分镜头剧本,调整了导演思路与艺术手法,与丁果仙及演员们主动积极地配合。历时四个月的努力工作,剧组终于完成了《打金枝》的拍摄任务。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3)

电影《打金枝》

  戏曲影片《打金枝》上演之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在全国戏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给丁果仙的心灵却留下了难以平息的思考;戏曲影片究竟应当如何拍摄?丁果仙还给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电影《打金枝》并不能代表我的戏曲艺术。我的戏曲艺术只能是在戏曲舞台上!

人生是短暂的,舞台生涯更是短暂的。做为演戏并不是自己的黄金时代了,那么就应该把自己的艺术传授于后代。自己的精力应当放在培养接班人身上了,电影拍摄完后丁果仙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五十年代初是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是人们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时代。一听说要办随团学员班,新新剧团的演职员们人人争着捐款捐物,个个争着出资出力。丁果仙把自己的一副“箱子”(是副全套的戏曲服装,梨园行俗话箱子)捐献了出来,供学员们排戏用。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4)

牛桂英 丁果仙

太原市文化局一听说丁果仙、牛桂英要招收随团学员,很快就在市中心给划拔了一座院子,还给了一些办学经费。在1954年期间,太原市新新剧团虽然还是个私营职业剧团。但只要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政府部门就支持,就鼓励。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5)

1955太原市戏剧学校成立 学员练功

在那个年代,一般家庭能使自已的孩子考上剧团当上演员,在家长的心中也是比较高兴的。因为在当时戏剧工作者是受人羡慕和受人敬重的。特别是由于丁果仙的名气,由于果子红的吸引力,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蜂拥而来。考生多了,考试也就更加严格了。优中选精中很快招收了一批条件非常优秀的学员。

为了办好学员班,新新剧团就加大了演出量,把演出挣来的钱用于办学。而丁果仙一边要参加演出,一边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教学。本来身体就不好,虽然精力十足但身体确实是劳累。即使是在病中她仍坚持参加团里的演出,仍坚持给学员上课。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6)

丁果仙

一九五六年,丁果仙主办的太原市新新剧团归国营体制,更名为太原市晋剧一团。由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宝魁主办的太原市人民剧团更名为太原市晋剧二团。而随着体制的变更,原来两个团的随团学员合并在一起,成立了太原市戏曲学校(今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由丁果仙出任校长。从此,丁果仙便以教学为主,担当起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也正是这一时期,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晋剧人才,成为了晋剧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7)

丁果仙向弟子马玉楼(右)、刘汉银(中)传授技艺

  武忠,是丁果仙最得意的门徒,主工文武老生,承继丁派艺术。他博采众长,戏路广阔,学习继承前人不求形似,而追求神韵、意境。代表剧目有《日月图》\《徐策跑城》及《古城会》。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8)

武忠 丁果仙

  阎慧贞,是丁果仙唱腔艺术继承最全面、最优秀的演员,扮相大方、台风严谨,唱腔具有丁派艺术的高亢嘹亮又韵味非常。所唱剧目《芦花》\《空城计》等在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9)

阎慧贞 丁果仙

  郭彩萍,是当时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主工小生,后主习郭派(郭凤英)艺术。扮相俊美,表演洒脱,尤以《小宴》享誉剧坛,广博观众喜爱。

  李月仙,唱做并重的须生,表演激情,塑造人物逼真细腻,舞台风格追求高品位,有内涵。她演出的《齐马拉马》\《斩子》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高翠英,主工刀马,又善文艺,常有文戏武演武戏文唱的表演风格。其所演《风台关》\《昭君出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期学员中还被省晋剧院选拔的田桂兰、张友莲等,也堪称一流的艺术家,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还有数不胜数的众多姣姣者,这里不多加赘述。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0)

丁果仙与弟子合影

(前排左起:刘汉银 刘克勤 李守义 郭振齐 阎慧贞 武忠 温明珍 李素琴 马玉楼 白桂英 张鸣琴 刘宝俊)

丁果仙不仅主持戏校培育了一大批后来的艺术家,而且让丁派艺术源远流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表演艺术家。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1)

丁果仙传艺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2)

晋剧现代戏《丰收之后》

  五十年代初,丁果仙率团南下临汾、运城、西安,向蒲剧、秦腔的艺术家交流演出。还往河北、河南各地巡回演出,为晋剧争得了荣誉。即使到了一九六四年患有严重肺气肿病的丁果仙,还是带病坚持排演了现代戏《丰收之后》。尽管她在剧中只扮演了仅有八句唱腔的农村妇女形象,但热爱丁果仙艺术的观众对她每一句的唱腔都给予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个艺术家一但深入人心,这心中的记忆将永远不会消逝。丁果仙一生为观众奉献的是艺术,观众为丁果仙回报的是一片赤诚的爱心。

晋剧小生最着名的唱段(丁果仙的坎坷人生)(13)

丁果仙与梅兰芳合影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七日,山西省文化局、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为她举办了“丁果仙舞台生活四十周年纪念演出。在纪念演出中,不仅丁果仙演出了她的代表剧《日月图》、《走雪山》、《空城计》等,她的弟子们也演出了一系列丁派剧目。丁果仙一直都珍爱这次纪念活动。当时演《走雪山》时,丁果仙的最佳搭档牛桂英患病正住在医院里。但为了配合老丁演戏,牛桂英忍着病痛参加了演出。这也是两位晋剧巨星最后一次的合作。再往后由于种种原因,两位最隹搭挡的艺术家再未同台演出过。遗憾至极。

正是: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显风采,励精图治谋大业,呕心沥血育英才。

码字不易,双击 关注,读者的支持是小编写作的动力。持续关注必将精彩不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