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

世上有些事说不清,道不明。据与谢晋合作在电影《启明星》担任编剧、总制片人的知名作家航鹰回忆:2008年10月18日发生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不能不叫人相信世上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心灵感应。我在午睡后半醒之际,不知为何倏地看到了谢晋导演,他的面容一晃就不见了。我一下子清醒了,担心地想:他的儿子谢衍导演先他辞世,老爷子经受得住么……这时是下午3点钟,是闹表把我叫醒的。起床以后我开始了日常写作,撂下了这缕飘来的思绪。4点零4分钟,电话铃响了,是《渤海早报》记者杜琳的电话采访,她说今天早晨谢晋导演逝世了!我听到噩耗的瞬间反应不是悲伤,而是极度惊诧,乃至发自心底的震颤。按常理说,人们对于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无疾而终不会觉得意外,显然,悚栗源于刚才的飘然而至的午梦……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

伍宇娟

曾在谢晋执导的《女足九号》中出演女主角的伍宇娟讲述了一件有些灵异的事情。她说,2008年10月18日,谢晋在他的家乡上虞逝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伍宇娟感到非常悲伤,直言自己会一直怀念他。伍宇娟说 “当经纪人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脑子就有点乱,感觉很突然。昨天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差不多下午6点钟左右去买花,买了很多纯白色的花,回家之后在屋子里摆了4大盆,今天早上换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全都是白花就好像是在纪念什么一样,结果中午的时候就听说了谢晋导演去世的事情,真的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可能是有一些心灵感应吧。”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2)

谢晋与伍宇娟等合影

谢导匆匆离去的消息我是在第一时间知道的。

说来真巧,2008年10月18日上午,旅居福州的我一早还在与妻念叨着谢导,说得是六年前上虞召开沪杭绍甬梁祝研讨会时,谢导应我的邀请,来虞出席会议。预备会议分工时自然是由我全权负责他的起居。会议当天一早,我便去上虞宾馆叫他起来吃早餐,不想迟迟不见他开门,我心中暗暗担忧,深恐这位八旬老人出意外,急忙叫来服务员打开门,进去后才知道他那时正在洗澡。我说吓煞我了!谢导却拍拍胸脯笑着说:你瞧瞧,你瞧瞧,我有多棒!谢导说着还曲起胳膊说,你瞧瞧,你瞧瞧,我这块肌肉还硬硬的呢。

谢导不忙着去吃早餐,边穿着衣服边津津乐道诉说着他的“养生经”。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3)

谢晋回故乡上虞时的情景

谢晋的养生之道很“简捷”,似乎不易被常人所“明了”,因为只有4个字——“无为而治”。

他说:我主张人应该更趋于自然,对生活淡然处之,想吃什么就吃,想啥时候睡就睡,想如何运动就运动;决不要刻意地限制自己,不要庸人自扰才好。那些怕吃肥肉得病,怕喝酒得病,怕抽烟得病,搞得神经长时期高度紧张的人是最容易得癌症的。我什么都吃,从不忌嘴,每天抽两包烟,喝二斤酒。在他看来,喝酒是对心脏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接着他风趣地说,你我都是酒乡之人,泡在酒缸里长大,打小就开始了这种锻炼……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4)

谢晋高兴之余频频举杯,海量呢

接着,谢导兴致勃勃说起他与日本人比赛饮酒的一段轶事:那是和陈强、孙道临一起访日,在一次酒会快结束的时候,日本制片厂一位号称“茅台大王”的大胖子提出摆擂台,孙道临、陈强力荐谢导应战,说我们有些方面虽不如日本,但喝“国酒茅台”,决不能败在日本人脚下。谢晋雄赳赳赴阵。一瓶“茅台”一分为二在两个玻璃杯中,要求不喘不停一口气喝完。谢导从容地扬起杯子,一饮而尽,日本人只喝到一半便大吐不止。此后,谢导每次到日本访问,主持人介绍到他时总要加一句“茅台大王——谢晋”。

说实话,谢导的“养生经”我不敢苟同。他爱酒本无可非议,但毕竟年已八旬,该是他“示弱”的时候了,好汉勿提当年勇嘛。家乡有句俗话叫作:七十勿留餐,八十勿留夜,况且他又常常一人独自外出,他虽自觉身体依然是棒棒的,但作为他的“忘年之交”,我总是暗暗为他捏把汗。

这年的春节,谢导回老家过年,我与女儿同去探望,我对大雯阿姨说起此事,劝她以后不要让谢导一人外出。大雯阿姨苦笑着指指身旁呆坐着的“老四”,说有他在我走得了吗?!

当时我对妻说,谢导年岁大了,犹如釉花瓶一碰便碎。如今的他看上去虽依然精神抖擞,但毕竟是年岁不饶人,他常常独自外出,身边无人照顾,着实让人放心不下。想不到不多时接到友人其龙兄电告,六年后的今天凌晨,谢导在奔赴故乡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百年校庆之时,再现了当年“叫早”不应的一幕,在故乡的土地上与世长辞了。我惊诧,我惘然,难道这是心灵感应,难道世间真存“天意” ,难道真有一语成谶?!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5)

谢晋老家布置肃穆灵堂 家乡人纷纷缅怀吊唁》

多年来,谢导一直担任上虞市文联的名誉主席,对家乡的文艺事业不仅关注, 而且鼎力相助,有求必应。自文联成立以来, 除了第三次文代会因拍《鸦片战争》无法脱身外,每次都来家乡悉心指导。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时他是从片场赶来出席的。不仅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讲话,当晚还约请我和前任文联主席车广荫到他住所商议如何挖掘上虞地方文化, 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一谈便至十时许。我俩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几次告辞,他却不放,留我俩吃了夜宵继续长谈。谈人生, 谈理想, 谈目标,凌晨一时许了,我装着连打了几个哈欠,谢导见状才准允我们离去。离别时还戏谑地称:你看看你看看, 精神还没有我老头子足呢!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6)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记得那年我初到文联任职,正是谢导提议要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眼光拍摄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片的时候。 他提出向海内外征集剧本, 并提议由我担任征稿办公室主任全权负责。在征稿的过程中他常常来函来电指导,对一些有质量的稿件总嘱我寄给他审看,对一些重点作者则要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相告对方, 可直接与他探讨剧本。有一次他回家乡时专程来我办公室, 把他所读过的剧本摊了一桌, 逐一评点, 使我受益匪浅。即使后来因故暂不能投拍时, 也要我把一些有价值的稿件归类封存送他。他相信, 总有一天要把这个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美丽故事搬上银幕。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7)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8)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9)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0)

作者主编的六卷本《白马湖作家群丛书》

春晖中学八十周年校庆之时, 正值由我主编的六卷本《白马湖作家群丛书》出版,谢导回家乡参加校庆活动时接到我奉上这套丛书, 连连称赞我们为这次校庆办了一件大实事,并鼓励说我们一年推出一套丛书的目标很好,出版上有什么问题我会帮着想办法。

女儿高中在读时, 曾利用假期创作电视剧剧本《梁祝恋》,到剧本完稿后我呈上请谢导审定,他毫不推辞,在百忙中竟抽时间审读一个学生的二十万字的习作, 以专家的目光提了许多中肯意见, 并亲为该书作序。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1)

序中说: 故乡的文艺界同行最近要出版一套丛书,题目叫《舜江文丛》。想不到的是在这套丛书中, 有一本《梁祝恋》,竟出自我的小校友、年仅18岁的春晖学子何文杰之手。她用稚嫩中又显老辣的笔调写出了洋洋二十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 塑造出一个少女心中的祝英台形象,这在流传于世的众多“梁祝故事”版本中恐怕是少有的。序的最后说,作为一个匆匆闯入影视创作领域的初学者,剧本中的不完善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不想苛求这位在艺海中拾贝的小女孩。我只想说一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愿她在文艺的海洋中捡到更多更美的彩贝。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2)

新书出版后, 正值谢导回老家过年。女儿捧着新作呈于谢导。他用商量的口气笑眯眯地对孩子说, 我给你的书题句话好吗?这自然是孩子所期待的。于是谢导为《梁祝恋》题词: 何文杰小友,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3)

谢导是一位提携后辈的长者,众多影人在他的培养下脱颖而出,不少助手在他的指导下成为第四代导演中的中坚。对女儿亦是如此,一次拜访成了一次长谈。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4)

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现代中国还没有人写出真正的大作品。以前我也雄心勃勃,立志拍一部能永传于世的影片,现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最起码在我这辈子是很难很难了。但是我坚信,既然我们的先人能写得出《红楼梦》、《三国演义》、写得出《水浒传》、《西游记》,我们为什么不能呢?这就靠你们年轻人了,希望可在你们身上呢!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5)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6)

在谢导的鼓励下, 在大学期间,她相继出版了《校园里的第三世界》、《第九跑道》、《加盐的甜点》等书,每出版一本, 谢导都会题上一句激人奋进的话语, 成为她心中一生的珍藏。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7)

1998年谢晋在10月27日故乡上虞举行从影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或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十年前的今天,为了表彰谢晋的艺术成就,总结谢晋的创作道路,由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和上海市文联、浙江省文联联合举办的“谢晋从影50周年研讨活动”正在进行之中。在杭州举行研讨活动时,依据会议的日程安排,谢导将带出集研讨会的全体人员回故乡参加上虞市政府表彰他为电影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新建的文化广场树立的纪念碑揭碑仪式,参观他的母校春晖中学,并带与会者到谢导在谢塘的老家作客。作为这次活动的联络员,我前二天便同顾志坤一同前往杭州,出席研讨会并联络协调。其时,女儿正在浙广读书,出于谢晋爷爷对她的关爱及对影视创作的执着,也向学校请假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这次研讨活动举办的极为隆重,各级领导和文艺界人士祝贺他从影50周年和对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

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三件事使我如今仍记忆犹新: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8)

唐国强,谢晋和朱时茂

第一件事是朱时茂当场为谢导奉上10万元的保姆费。他在会上动情地说,没有谢导,就没有我朱时茂的今天。他回忆起十多年前谢导拍《牧马人》时的艰苦。那时谢导也只不足百元一月的工资,但每月一到发工资总要买20元的有奖储蓄,说是给阿三阿四准备的,还毫不吝惜地请剧组人员去小饭馆里撮一顿。我们那时年轻,但一天拍片下来,也是腰酸背痛,可作为导演则更辛苦。此时的谢导年过六旬且孤身一人,还在剧组奔波。也没有人来给他探班送点吃得或照顾他一下,吃饭虽然他也能和我们一道吃得上盒饭,可其他如洗洗衣服之类的杂事就靠他自己了。有时拍片到深夜,等他的是他替换下来的一面盆脏衣脏裤。

虽然剧组的同志有时也偷偷帮他洗一洗,但谢导这个人太好强了,一经发现,便吹胡子瞪睛。现在我虽不是什么老板,我只想拿出这点钱为谢导拍片时请个保姆,他太需要人照顾了,以前没这个条件,但这可是我跟谢导拍片以来的一个时时要想实现的愿望!一番真情表白说得谢导热泪盈眶,说得与会者亦热泪盈眶。

第二件事是谢导在研讨会上的一番热情洋溢的发言,特别是会上宣读的那封写给自己的信。信中说: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19)

“今天我和大家一样高兴,又想对被祝贺者谢晋说几句严肃的话。谢晋,你可以有一点兴奋,但不要过于兴奋。从艺50年,拍了35部影片,至少说明你没有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但你不觉得日子过得太快吗?一眨眼50年过去了,你一直说至今你没有将最好的影片拍出来。你76岁了,你还有多长时间?三年?五年?总之没有50年了。所以,你不要太兴奋了。你要只争朝夕,把握每一天,每一小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拍好电影。”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20)

“谢晋,你可以有点满足,但不要太满足了。你的电影受到群众喜欢,值得自豪,但也有许多遗憾。说是从艺50年了,其实哪有50年?从《舞台姐妹》到《青春》,其中至少有八年是空白的。还不算有许多按别人的意志浪费的时间。今天如果再补你十年有多好。你的电影也留下种种遗憾,有自己的局限,也有其他原因。如果能够重拍有多好,拍出一部没有遗憾,或者是少点遗憾的作品来。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21)

“谢晋,你可以有点骄傲,但不要太骄傲了。你要感谢许许多多老师、领导、朋友,你的作品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帮助。离开这些,你就不是今天的谢晋,你就会缺少许多作品。你还要感谢时代。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你才有放开手脚不断拍片的机遇。衷心希望今天的祝贺不是你息影的开始。祝愿你继续拍出满意的作品来。这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22)

在这一封如此独特的“给自己的贺信”里面,我仿佛听到谢导心的跳动,仿佛看到谢导高贵的、谦逊的灵魂。现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动辄给自己按上“大师” 的头衔以自欺欺人,我想他要是看到谢导的这封信定会无地自容。什么是“大师” ? 谢导才是真正的大师,中国电影史上的丰碑!

第三件事是谢导和与会者为女儿签名留念。顾志坤和谢导同是谢塘老乡,也可算是忘年之交。其时,由他担任总策划的《一代名导——谢晋故乡行》已经出版,有着商业头脑的他趁着研讨会的间隙请参加会议的电影界的老前辈、专家和影星在画册上签名留念。这可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女儿看得也眼馋,可是我们带的只是记事本,在本上签名也无多大意义。女儿机灵一动,对我说:爸爸,我们是否设计一个可在上面签字的纪念卡片,这比签在笔记本上强多了。我想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于是就溜出会场,寻找了一家打印店,仓促设计了一张类似名片的卡片,上面写着:谢晋从影50周年学术研讨活动签名留念,在下方留下签名处后,具名:春晖小校友何文杰敬贺。

谢晋追求拍电影的最高境界(听谢晋说往事你瞧瞧)(23)

朱时茂和丛珊

回到会场,正是会议中的暂时休会休息时间,女儿拿着刚刚“出炉” 的签名卡片来到正在和《牧马人》男女主角的扮演者交谈的谢导面前,叫了声:谢爷爷,请给我签个名。谢导冲着女儿一笑,摘下眼镜看了看签名卡片说:你可是有备而来哩!于是从包里拿出一支又大又粗的签字笔潇洒地签上“老友谢晋” 四个字,并拉着女儿来到朱时茂和丛珊的面前:劳驾,给我这个小校友签一下你们的大名。还介绍说,她在浙广读书,以后可能也是我们的同行呢,你们别看她小小年纪,写了12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写得满不错的!夸得女儿满脸通红。丛珊紧握女儿的手着实夸了一番,与朱时茂一起签名留念。

在谢导的引荐下,签名留念很顺利,一天下来有80多位电影界的老前辈、专家和影星为女儿签名留念。晚上,在杭州音乐厅举行的文艺演出结束时,谢导看到在后台请影星们签名留念的女儿,把观众献给他的一大束鲜花递给女儿,说送给你的同学们。

谢导,您走了,您躺在家乡的故士上静静地走了,从此,再也听不到您欢颜笑语,再也见不到您忙碌身影,再也敬不上您家乡美酒了。而我能做的,唯能填词一首,以寄托我的哀思:

忆秦娥

哭谢导

舜江咽,

龙山无语心欲裂:

心欲裂,

名导谢幕,

英名永存。

满心惆怅忆丹心,

激情燃烧永不灭:

永不灭,

后有来人,

势于天接。

附:

乡贤谢晋

赵 畅

谢晋,不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种艺术品牌。谢晋的电影,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经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缩影。从《女篮五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鸦片战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给千家万户带来巨大的艺术震撼。大师酷爱电影艺术,亦热爱生他养他的故乡。

1923年11月,谢晋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一个书香门第。在家乡陈留小学(谢塘镇小学前身)念了两年,8岁到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谢晋回到了老家。1937年春天,14岁的谢晋就进入了当时上虞唯一的中学——春晖中学读书。一年后,随父亲举家迁居上海。1941年夏天,18岁的谢晋读完高中二年级,就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独自南下,报考了从南京迁往四川江安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8年,谢晋从重庆中央青年剧社回到上海,在大同电影公司担任副导演,正式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

影片越拍越多,谢晋的名气也随之增大。然而,“文革”的冲击,不啻对他个人对他全家都是灾难,对于他的电影事业和整个民族都是个劫难。有理由相信,谢晋执导的《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把“文革”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与他这段经历是紧密关联的。

《春苗》的拍摄尽管并非出于谢晋本愿,然而,1975年,当谢晋来到家乡,来到曾享誉“北南开,南春晖”的春晖中学时,谢晋别提有多开心了。当周围群众知道谢晋是上虞人后,大家格外亲近,谢晋则用家乡话与大家畅叙。

谢晋生前曾多次表达过自己的遗憾:“我一生拍过36部片子,应该也算功成名就,有人说我衣锦还乡。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以前为什么很少回到故乡,即使去拍《春苗》那个时候也不敢惊动父老乡亲,因为我没有东西。现在我来了,可以有一个交代了。但是我有一个遗憾,我到现在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为我自己的故乡拍过一部片子,我觉得愧对父老乡亲。”谢晋希望写100年的历史,100个人物,全景式的,从“上有章镇”写到“下有崧镇”,包括上虞作为世界青瓷发源地的青瓷都融合到这样一部作品中,“我来执导,这样对家乡就有交代了” 。

1983年,趁着拍摄的空隙时光,谢晋又回到了故乡。改革开放以后的上虞,给谢晋留下了更美更新的印象。“何不在老家建一栋房子,让全家人回到上虞过春节,以维系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呢?这不也是祖父、父亲的遗愿吗?”酝酿已久的计划,一俟与全家协商沟通而达成共识之时,1989年,一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粉墙黛瓦式的小楼便在谢塘镇街边一角落成了。

家乡人永远不会忘记,自1990年进屋开始,只要时逢春节间或五一、国庆、元旦,谢晋必率全家回到故乡。在谢晋心里,回到故乡,便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回到老家的谢晋,再也不顾忌什么,他喝他最喜欢的女儿红,吃他最喜欢的霉千张、霉豆腐、霉苋菜梗,当然他也一定忘不了给全家吃用柴灶烧成的饭菜,早餐则一定是家乡特有的煨甏粥。春节在谢塘老家居屋里,谢晋享受着他最为惬意的时光。谢晋曾这样告诉我:“也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最为放松,我才可以抖擞抖擞精神,为新一年的拍摄加油打气。”

春节期间,作为谢安54代孙的谢晋一定还有一个“保留节目”——上东山(在上虞上浦境内)拜谒谢安墓。对先祖谢安,谢晋自是崇敬有加,且始终以自己是“东山之子”为荣。2003年10月,家乡隆重举办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谢晋亲自陪同海内外嘉宾上东山。在祭祀仪式上,谢晋神色庄重地站在谢安墓前,亲自向前来瞻仰的宾客介绍谢安“东山再起”的丰功伟绩。

谢晋身上确乎充溢着他那密匝匝的乡情。不管走到哪里,就餐时,他一定会问:“有女儿红吗?”有一年他还专门向邓朴方同志赠送两箱女儿红,请小平同志品尝;他还让儿子谢衍拍摄了以反映家乡黄酒酿造历史的影片《女儿红》,并将首映式放到了家乡上虞。

1998年10月,由中国文联、中国影协、上海市文联、浙江省文联联合举办“谢晋从影五十周年研讨活动”期间,有一场活动要安排在谢晋家乡上虞举行。之前,他来到上虞,单独在宾馆约见了我说:“这次活动,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我之所以提出要在我的老家安排一场活动,不是为了衣锦还乡,而是想以此提高上虞知名度,并通过这次活动,期望家乡父母官和父老乡亲更关心重视文化工作。”记得那一天,在家乡城市文化广场,他发表的演讲中,谈得最多的是乡情:“我是喝曹娥江水长大的,母乳一样的文化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可以说,我的全部创作激情、艺术灵感,都来自于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从家乡出发,也一定会重新回到家乡。百年之后,我一定会埋葬在曹娥江畔。”

谢晋在春晖中学读书,尽管时间只有一年多,但短暂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得当时我是坐脚划船去的,一进门,便听到一阵优美的琴声……那是音乐老师在弹奏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悠扬悦耳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我成年以后最爱听的曲子之一……我以后的发展,我的电影的题材和主旋律,与在母校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甚大。”

母校不仅给了谢晋知识上、艺术上、精神上的食粮,而且也锻造了他一副好体格。当时,春晖的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很好,足球、网球、篮球、游泳等,门类齐全。谢晋个子比较高,又特别喜欢篮球,所以篮球场上经常有他的身影。80岁时,谢晋曾对人说:“我现在80岁,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况,与春晖的篮球运动分不开。”

对于春晖的忆念,亦源于母校在外的声名。1938年,谢晋从上虞去上海。按当时惯例,中学生转学插班,必须参加插班生考试。当时,谢晋对自己能否通过插班生考试并没有把握,但令谢晋始料未及的是,报名时,学校领导知道他是从春晖中学转学过来的,就对谢晋说:“春晖中学是全国有名的学校,不需要参加插班生考试即可入学。”意外之余,自然,也让谢晋为自己能拥有一段在春晖中学读书的美好时光而深感自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丰子恺用孟郊的《游子吟》为春晖中学谱曲的校歌歌词。这首歌一直在谢晋心头吟唱。1981年,谢晋为祝贺春晖校庆赠送了两幅书画作品:书法内容就是孟郊的《游子吟》,边款则表达了谢晋的心迹:“少年情景如在目前,不胜依依,录《游子吟》一首以表孺子之情。”图画是桃李图,硕大的桃李弥满画面,表达了他对母校的赞誉和祝愿。1997年6月5日,谢晋在苏春楼欣然命笔,写下了“难忘春晖启蒙情”、“难忘春晖哺育情”两帧条幅,表达了一个学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平日里,只要有机会,谢晋便会去母校看望师生。1984年到1986年,谢晋连续三次来到母校,并走进师生中间,与他们交谈,给他们题词。1991年10月16日春晖举行校庆,上虞县委、县政府提议把“谢晋电影回顾展”和电影《清凉寺钟声》首映式作为校庆活动的组成部分,谢晋欣然应允。谢晋率他执导过的重要影片的原作者、编剧、主要演员来到春晖。谢晋讲:“说实在,要请他们到白马湖来,光我的影响是不够的,我对他们说‘春晖中学曾经是朱自清、夏尊、李叔同、巴人、丰子恺那么多大师青年时教书的地方,于是,他们肃然起敬了。”

其实,推介母校,谢晋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除了20世纪70年代初拍摄不得已而为之的《春苗》,他就将母校作为外景地外,1990年,谢晋又介绍黄蜀芹来春晖拍摄电视片《围城》中的“三闾大学”部分,为期17天,长度一集半,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上虞人看到这些熟悉的风景时,不知引发了多少昔日情怀。

今年4月19日在上海瑞金宾馆举行的“春晖中学百年校庆上海校友会筹备会”,谢晋不仅到会参加,还发表讲演,并接受了百年校庆上海校友顾问的“头衔”。即使是在遭受失去长子的巨大悲痛,妻子又刚做过手术的情况下,他依然前往母校祝贺。

谢晋曾说:“上虞是舜的故乡,我的姑夫就叫舜承。什么叫舜承?就是要传承文化。上虞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希望你们做好抢救挖掘工作,这是祖宗留给家乡的一笔宝贵财富,做这件事功德无量。” 2000年底,闻悉家乡要成立乡贤研究会,谢晋特地寄去“弘扬虞舜文化,构建文化名市”的题词,并欣然答应担任名誉会长。2001年1月5日还在北京出差的谢晋,为了赶上第二天的大会,连夜赶到上虞,到达宾馆时已是半夜。第二天,他又不顾劳累出现在主席台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06年,他得知家乡要建“名贤名人馆”时,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奖杯献给了家乡。

谢晋关心着家乡的文化事业,对于家乡的每一次邀请,他都将之放在与自己拍摄电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1988年,上虞越剧团去上海闵行演出现代戏《家庭公案》,谢晋答应前往。那天,上虞市文化局局长韩秋棠同志随车去接他,但因当时上海路况不是很好,经常发生堵车,中午出发的车到他家已是下午3点多,再回到闵行时离演出只剩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考虑到谢晋还未吃晚饭,大家想请他先吃完晚饭再看演出,但谢晋坚决不同意,他说:“吃饭事小,误了看演出事大,只看了半场戏,怎么能给这出戏一个正确的评论呢?”后来,一直等到演出结束后近晚上11时谢晋才进餐。

家乡举办第一届葡萄节时,要组织一台文艺演出,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谢晋。谢晋满口答应,并称一定把文艺界的明星大腕请来,保证不要家乡为这些明星大腕支付出场费。因为请来的这些明星大腕都是大忙人,又是临时赶来,许多节目原来都没有合练串排过。晚上演出,下午人才到齐。利用空隙时间,谢晋一脸严肃地对他们说:“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磨合好,我们没有理由糊弄观众,这是做演员的起码道德。”排练中,谢晋对每一位演员要求极高,稍有差错,就要求重来。

1993年春天,停刊了32年的《上虞报》复刊了。谢晋如约寄去题词:“舜井、东山、曹娥庙,王充、谢安、祝英台,发扬上虞源远流长、文化灿烂的优良传统。”复刊不久,谢晋又专程赶到当时办公条件简陋的地方,看望《上虞报》的记者,并与他们探讨报纸采编业务。他还给总编写信,除了予以肯定,他还告知总编:“9月中旬我要回家乡一次。我想带几个同志到上虞看看,想为家乡联系些可合作的项目。另外有一件一直挂在我心中的‘大事,就是上虞在‘文革时拆掉大舜庙的蠢事。刚读到《曹娥江》1993年1-2月号一篇《虞舜在上虞的故事》及今天《解放日报》12版刊登的《三湘情涌始祖地、炎帝舜帝着新装》感触更深,等见面再谈。”一个为电影事业整日奔波的老人,还时刻牵挂着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其拳拳之心,实在难能可贵。

今年正月初二,当谢晋听说上虞重建大舜庙已举行了奠基仪式时,十分高兴地说:“虞舜是上虞人民的祖宗,他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传承弘扬虞舜精神意义重大,而况大舜庙是上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故乡人民理应进行抢救。”当旅游局负责人告知他想邀他担任“大舜庙建设顾问”时,他满口答应,并说:“一定尽职尽责!”

谢晋不仅在多个场合呼吁,而且还动用他的人脉,请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韩美林,为上虞设计制作世界最大的石雕作品“舜耕群雕”,从而让“舜耕群雕”成为家乡的一种人文元素、文化标志、城市符号。

新世纪初,谢晋赶来上虞,并交给我一大叠有关发起世界文化论坛的背景资料。他叮嘱我:“这些材料,太深刻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体会。”他还告诉我:“不能忽视对上虞独特人文资源的挖掘利用。人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关怀,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其核心,是人自身的德性,以及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关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积淀,先人的智慧和情操始终是文明的特征、辉煌和支撑,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谢晋在上虞有一位好友名叫王文,是位钟表店的经理。1975年,王文与其时在春晖中学拍《春苗》的谢晋相遇。当时,正在导戏的谢晋手表带松脱而摔坏了手表玻璃,并致停摆。听说当地有一位修手表技术极好的师傅,谢晋即刻去找王文。当谢晋再见到王文时,一个劲地夸其修表技术高超,并说手表比以前走得准了。正因为这一次的邂逅,他们开始了30多年的莫逆之交。每次回上虞,王文必成为谢晋的座上客。

谢晋的爷爷谢佐清,字洪绪,生有四子两女。谢晋的父亲谢春溥是他第二个儿子。他早年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与秋瑾侠女在绍兴大通学堂同事,与山阴(绍兴)徐伯荪(徐锡麟)是好友。谢佐清家在谢塘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一生做过很多好事,颇得乡民拥戴。谢晋从小受爷爷思想熏陶,特别是他7岁生日时爷爷送他的一套500本小学生文库这一礼物,自令谢晋对爷爷感恩不尽。1962年,他爷爷的墓地遭人破坏,墓碑和墓地基石被移做砖窑。其时,谢晋一家远在上海,无法顾及。后获悉此事,便牵挂不止,到了20世纪90年代,托王文帮助寻找。当被凿成10块的墓碑和部分墓地基石被陆续找回时,谢晋自对好友王文感激不尽。要知道,为了寻找这些石块,王文一有空便骑着自行车到一些村里转悠,一经发现,就与人协商。

平日里,谢晋向王文诉说自己家里曾经的苦难,王文也会不时向谢晋说说家里曾经的劫难,尤其是自己童年时的苦楚。当谢晋以童年时的王文为原型在《芙蓉镇》电影里以王老九孙子的角色表现出来时,王文自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他们相互关心,更互相帮助。有一次,王文出了车祸,右眼严重受伤,谢晋闻悉后,即在上海安排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帮助王文治愈了他的病。平日,只要有获奖和其他重要活动的消息时,谢晋总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这位挚友,让他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谭寿焕,又一位在上虞与他结交时间较长的好朋友。每次谢晋回家乡,谭寿焕便是他的专职摄影师。有一次在家乡参加会议,发现谭寿焕没来拍照,他急了。当知道其生病后,第二天便买了慰问品去看望谭寿焕,当谢晋一到其住房楼下用他那洪亮的嗓音一声声深情呼喊好友的名字时,直让谭寿焕感动得热泪盈眶。让谭寿焕同样心生感动的是,一次他陪谢晋去汤浦镇参观古塔——永元秀塔,因为他身体较弱,行走不便,比他大8岁的谢晋竟搀扶着他上去。在谭寿焕心里,谢晋真比亲兄弟还亲。在谭寿焕的记忆里,谢晋更是一位善者。有一回,他陪谢晋去东山参观,半路上碰逢一个衣衫褴褛的跛脚哑巴,谢晋让驾驶员停车,下去后将袋里所有的钱和糖给了她,离开时还千叮万嘱旁边的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在谢塘为谢晋居屋看门的范老伯去世后,谢晋因工作忙没有赶来送别,但他一直惦记着这位憨厚、朴实的范老伯。有一天回老家时,他特意去街上买了花圈,爬上山去,在这位范老伯的墓前鞠上了三躬。

对家乡的文人,谢晋同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1983年春节,谢晋与上虞作家顾志坤谈《东山再起》电视连续剧剧本手稿时,顾志坤发现手稿早已被谢晋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等谢晋谈完修改意见,顾志坤一看表,已是正月初四的凌晨2点了。1986年秋天的那个晚上,他突然接到了谢晋从上海打来的电话:“我听说你要去海南岛,你去那里干嘛?上虞是你的家乡,你已人到中年,我劝你不要去,听我一句,还是留在上虞。”顾志坤觉得只是一个说说的话题,不知怎么传到谢晋耳朵里去了,可接到这个电话,他备感温暖。

家乡一位书法家车广荫,有一天突然接到谢晋约其对酌的电话。觥筹交错里,谢晋诚恳地对车广荫说:“你的书法要坚持下去,但要变法,你看齐白石,他博采众长、变法革新,最终成为‘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国画大师。”之后,谢晋又送他一套专题介绍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的VCD碟片。车广荫对谢晋说:“礼重了!”谢晋风趣地说:“我是放得春风有夏雨,你要为我写一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书法,以后可以挂在我谢塘老家的厅堂里。”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次与谢晋相见,总见其疲惫,似乎很少有轻松的日子;总见其苍老,岁月不饶人啊!在谢晋身上或许有着太多的变化,然而,他身上漾着始终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弥足珍贵的对家乡的热爱。想起了他生前说过的一番颇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也不论他在哪里,做多大的官,出多大的名,别的东西可以淡漠、忘记,唯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淡漠、忘记,那就是故乡。”谢晋如此以家乡为傲,家乡父老乡亲也如此以游子谢晋为荣。

2008年10月18日凌晨,曹娥江畔,一位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游子,带着他对电影艺术的无限热爱,带着他对乡情乡亲的无比眷恋,终于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门口,送别的场面是那样的“壮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众多的普通群众。躺在鲜花丛中的人民艺术家,安详而平静。

纪念谢晋诞辰100周年:听谢晋,说往事(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