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

  • 唐平定东突厥及奚、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一带。为便于统治,唐王朝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的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加之南北朝以来,自北而南的民族大融合加速迅猛地发展,北方民族统治者有了强烈的政治要求,幽州在军事上的地位就显得十分突出,故唐王朝便放任边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 粟特人安禄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家,以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且拥兵20万,在诸镇之中兵力最强。755年,安禄山反唐,唐诗称「渔阳鼙鼓动地来」,可见其势头之汹涌。伺候,另一任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再次反唐,这两次叛乱长达八年之久,史称「安史之乱」。
  • 唐王朝自此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正如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言:「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河北省宽城县大野鸡峪出土的唐代银执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作「胡瓶」,「胡」指西域,包括今中亚和西亚地区,甚至远及欧洲,即从西方传来的瓶。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

这种高圈足、带流线型把手的容器其实是典型的希腊、罗马风格制品,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有陶质和玻璃制品。中国人知道「胡瓶」的确切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2)

从我国金银器发展史的角度讲,唐代金银器受到外来金银器重要的影响。河北省宽城县大野鸡峪出土的这件唐代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从装饰手法上看,在盘的中心饰动物形象、周围留出空白的做法,应是受到素特文化的影响。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3)

这是河北博物院征集的一块唐代双鸾衔绶镜,所谓「鸾衔绶」是唐代铜镜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装饰主题。鸾是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广雅•释鸟》「鸾鸟……凤凰属也」,《山海经•西山经》中载「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绶带」是取长寿之意,张说《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句云「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句下自注:「以长绶为带,取长寿之义」。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4)

双鸾衔绶镜在唐代十分流行,是当时文人歌咏的重要对象,「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镜前鸾对舞,琴里凤传歌」,此类诗句比比皆是。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5)

唐三彩陶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果。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6)

天津市东丽军粮城出土的此件唐代三彩罐釉彩鲜明亮丽,胎釉结合紧密,无釉层剥落现象,尤其是器型完整,颇为难得。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7)

北京市宣武区薛府君墓出土的唐代石刻十二辰生肖相。十二生肖起源大约在战国之前,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记时,因此也称十二辰。两汉以后,十二生肖广泛流行。唐宋时期,十二生肖俑作为明器已被纳入到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和礼仪之中。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8)

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不同身份、等级的墓主人随葬的生肖俑在尺寸、大小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代表了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作为明器的十二生肖俑,除了厌胜、避邪之外,还象征着墓主人死后的时间与空间。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9)

天津市蓟县城关白马泉出土唐代塔形罐,这种罐又叫塔式罐,因形似佛教中的窣(音苏)堵波(坟冢)而得名,与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有关,是唐代新出现的一种明器。唐武宗灭佛后塔形罐渐趋消亡。塔形罐在北方地区的唐墓中十分常见,而南方则少见。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0)

河北博物院征集的唐代「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全面爆发。乾元二年(759年),叛将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篡夺安禄山大燕政权。上元元年(760年)六月,史思明销毁洛阳铜佛铸造「得壹元宝」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流通使用,但因军事上的不利,史思明开始迷信「得壹」为不祥之兆,铸造仅数月后便下令收回改铸「顺天元宝」直至安史之乱平息。贼平后,大唐政府下令废除并「还将铸佛」。从当时流通的货币来看,史思明确实具有一定经济军事实力。得壹元宝钱铸造精美,出土量极为稀少,即便在洛阳也难得一见,泉界也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可见其非常罕见。得壹元宝除背上月纹者其余皆罕见,更有背四月者堪称古泉大珍。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1)

天津市东丽军粮城出土的唐代陶胡俑,深目高鼻,络腮胡须,面部表情生动,神态刻画细致入微,衣襟敞开,露出胸腹,充分展现了唐代胡人的风貌。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2)

北京市东城区出土的唐代釉陶俑,头戴毡帽,身穿翻领窄袖长袍,腰上系带,脚穿长靴。右手当胸握拳,左手置于腰间。可以让人想见千年前,胡人在幽州大地上的生活。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3)

我国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发明了上马用的单鞍镫,至北燕时,真正的双马镫形制已经成熟,马镫发明后,骑者在马上获得真正的依托,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马匹,战士的双手彻底解放,战斗力显著增强。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4)

这两件唐代嵌金铁马镫虽然没有什么太多独特之处,但它们是从北京市丰台区史思明墓出土的,让人不仅想到,这个粟特人,当年就是脚踏此镫背叛了大唐吧?!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5)

龙是我国远古先民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神兽形象,也是中华各族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史思明墓出土的这件铜坐龙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铜坐龙实物,也是唯一一件唐代铜坐龙。这种坐龙的形象在宋、辽、金时期坐龙大量出现的重要渊源。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6)

史思明墓随葬坐龙,既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用来辟邪镇墓。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7)

北京市丰台区史思明墓出土的玉册包含哀册和谥册各一套。汉白玉质,长条形,正面的册文为阴刻行书,字口填金;其中部分玉册的背面刻划浅细的「哀」字,当为哀册的一种标识。在玉册的两个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一个穿孔,用以按照相应的次序将其连缀成册。谥册和哀册仅限于皇帝、皇后、太子等具有相当级别和特定身份的皇室贵族使用,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陵墓中用玉册始见于唐代,当是承袭并仿照前代的驻册而来。据《旧五代史》记载:「唐初悉用祝版,唯陵庙用玉册」,史思明墓中出土的玉册,是其僭越称帝的明证。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渔阳鼙鼓动地来)(18)


注1: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2: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