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

导读: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对外开放事业,其先进的技术、庞大的人员、庞大的道路和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毫无疑问,郑和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郑和下西洋也消耗了很多。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1)

郑和下西洋情景图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提名郑和率领2400多艘舰艇、27000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大舰队,访问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化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到1433年,他每次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共航行七次,最后一次是2008年4月玄回古力时,他因病在船上去世,通俗史上有“三太监西游记”,它被称为“三太监西行”。

郑和的船队向西的航程很大,所以有必要联系船只。当时,没有办法沟通。他们怎么能互相联系?船队配备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船队采取“白天认旗,晚上认灯,一个接一个,左右相握,不离路”的方法。有时遇到能见度差的天气,铜锣、喇叭、螺号也被用作通讯工具,这表明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是非凡的。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2)

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郑和下西洋的准备:海洋调查:基于海洋科学和航海知识,郑和利用航海日志、测深仪等导航工具,根据海图和指路针的核算,确保船舶的航行路线。根据福建泉州的一位郑和研究专家说,这七次出海是在行动前进行详细的调查,这是这次事故成功的保证之一。庞大的船队不仅每次都能到达目的地,而且还能安全返回。这说明他们掌握了或者具有比较先进的海洋知识,这些知识只能通过精确的海洋调查而不是凭空获得的。

技术成熟:郑和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和航海上,作为一个海岸线长的国家,中国的海军和航海事业一直非常发达。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3)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民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为发展对外交通提供了物质前提。

2.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为国外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从宋元开始,中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同时,陆海运输比重发生变化,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外交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去往西方更加明智和可能。

4.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皇室展示国力的愿望和对海外奢侈品的需求,都对郑和走向西方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5.个人情况:郑队地理航海知识渊博,意志坚强,团结协作精神强,组织能力强。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4)

郑和下西洋时的舰队规模宏大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家的权力,另一个目的是寻找建文皇帝所在的地方。当时,明朝是相对于周边国家和西欧国家发展起来的。为了宣传明朝的繁荣,明朝成祖允许郑和西行,宣传国家的繁荣和对外贸易。郑和此行的目的不同于在西方开辟新航线。他到西方旅行只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然而,郑和的西游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意义;郑和的西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传播了我们的文化和技术,提升了国家的威信。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事业,比欧洲航海家的西游记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的西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贸易,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会成功:

1.明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

2.明成永乐皇帝的大力支持

3.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航程及相关领域都领先于西方

4.当时,明朝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有着频繁而友好的交流

5.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中断了,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

6.郑和的领导能力和出色的团队表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5)

郑和下西洋迈出了七个历史性的步伐,到达了大西洋,跨越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大洋,当时靠木船航行,仅靠自然风能,克服了种种困难,令人难以置信。不仅要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更需要勇气和探索精神。郑和的游记反映了中国先进航海技术的辉煌,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从而开创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郑和代表了中国人征服自然的价值取向和向世界敞开文化交流大门的决心。他献身报国的精神是永恒的,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和弘扬人类文明。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6)

郑和下西洋的船只模型

很多人认为,郑和的长途跋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弘扬,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事业。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相反,郑和的航海运动更值得中国人反思,郑和真的要去西方展示什么吗?如果你知道真相,你就不会这么想。郑和下西洋需要多大的消耗?我们可以列出这些物品,明朝花了很多钱建造了200多艘能进行大规模航行的船只,又为2.7万人准备了足够的口粮和路上买食物所需的钱,然后带了大量的瓷器、金银,茶和丝绸来宣传皇帝的威望。到了当地,如果国王们愿意服从,派使节去侍奉明使节,朱棣就不能“沦落到更高的境界”,用大量的珠宝和钱币来奖励他们,使节们一路吃喝拉撒全得承包。

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郑和为何下西洋)(7)

古代郑和号

郑和带回来了什么呢?据记载,有“香料、染料、谷类、宝石、大象皮、珍稀动物”,按理说,除了小麦有作用外,其他基本的东西都是出现而无用的。皇帝不可能帮你解决西行的费用,但这是老百姓的事,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事实上,有很多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交换经济和文化。但其实,郑和接触过的许多国家仍然是原始部落,对中原文化毫无益处。他没有到西洋做生意、做贸易,也没有到西洋去探索世界,更多的只是宣传前面的努力。这一方面,比100年后的西方航海要差得多,他们发现新大陆后,立即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这值得中国人反思。

结语: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利弊参半,利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弊是郑和下西洋劳民伤才,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