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看见的真实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
上一节,跟大家分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今天上午突然肠道疼得厉害,办公室的几位老师急得团团转,有的烧开水、有的买药,周绍清主任则帮忙按压合谷穴,喝了一点点十滴水,到第二节课后终于有所缓解,第三节课去2104班上课,全身冒汗,课上竟有学生递纸巾给我,忍着疼痛还是坚持把课上完,因为情绪没上来,课上得不怎么样,但收获了身边许许多多的感动,心中有阳光,入眼所见皆温暖……
中午收到来自家乡的野果子
今天下午疼痛缓解了很多,写了这篇《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作为后一阶段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的引子,不妥之处,请大家指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标目标有2个,其一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其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案例一:声音的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咙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在振动。
【学生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
【教师提问】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乒乓球弹起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像这种将音叉微弱振动用乒乓球的明显弹起转换放大的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
实验2:我们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用手握住音叉,声音会怎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水面水花四溅,听到水花声。当手握住音叉时,声音会停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案例二:声音的产生的教学设计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哪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
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发声体 |
现象 |
结论 |
声带 |
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 |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
直尺 |
发声时直尺在振动 |
发声的直尺在振动 |
水 |
水发声时在振动 |
发声的水在振动 |
橡皮筋 |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
音叉 |
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 |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音叉 |
手感觉发麻 |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音叉 |
发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 |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音叉 |
铅笔在白纸上留下波浪线 |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桌面 |
桌面发声时细砂会跳动 |
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
桌面 |
桌面发声时水面上会激起水波 |
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以上两个案例设计者的共同点就是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从不同的方面给出物体发声的例子,学生通过观察、参与、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都能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都能达到课标目标。
在给老师的培训中,第一节课我都会强调: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你的认知直接影响你上课的方式和对待课堂的态度;不同的主观意识判断就会有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要在培训中接受来自培训者的观念或者思想,第一步是改变自己固有的认知,然而人的认知和个人的经历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改变一个人“眼中的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只有遇到外力停下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让我们去尝试一下案例二的教学方式吧,经历几次以后,你就会跳出案例一的世界看到案例二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