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

一壶清茶,一种心境……

  《琅琊榜2——风起长林》终于看完了。

  萧元启与萧平旌,两个王子的命运也结局了,可以说演的淋漓尽致。

  他们是儿时的发小,青年时的战友,成年后的对手……

  萧元启一上场,这个人看起来好熟悉。这不是《欢乐颂2》里的应勤同学,小蚯蚓一波N折的男朋友嘛。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2)

在《琅琊榜2》里,他出演的是莱阳王府的一个小侯爷,萧元启。当然,这只是个开始的名号

萧元启,萧景帝嫡孙,小皇帝萧元时的堂哥,一手写完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其父——莱阳王,皇上的同母弟弟,贪污弄权,祸及边境安危,被武靖帝赐死……

  其母——莱阳太夫人,东海国联姻公主,杀害同族姐妹淑妃,暗害长林世子妃,以巫术诅咒皇上,被濮阳缨和墨淄 候联手逼死……

  其本人,自甘被濮阳缨和墨淄候利用,串通外贼,祸国殃民,谋逆兵败身死……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3)

怎么看,萧元启的人生都足够悲剧,而他一家整个是悲剧家庭。

  全剧看完,观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悲剧完全源于其错误的归因和由此导致的错误动机。

  ————哥们一开始也是一腔正气的!————

  一开场时,作为京中闲散子弟的小侯爷,萧元启也是一腔正气,不负皇族血脉;面对齐州守将善柳营参将纪琛图谋 以五州之地、数十万子民为代价,里通大渝,换取军功时,也是气愤难当……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4)

但是他却一直被莱阳太夫人带着深仇大恨教导着、被夜秦小人误导着……直到他母亲惨死,他内心中的愤懑、仇 恨、野心被完全释放。在萧元启最为无助的时候,遇到了墨淄侯与濮阳缨,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开始黑化,走上 了不归路。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5)

在莱阳夫人的思维中,长林王害死了她的夫君,所以她才对长林世子妃暗下毒手,害其难以生育;淑妃劝其守着 元启好好度日,心中再也不要无谓的怨恨,她却报怨命运不公,不思感恩收手,反因皇后的挑唆认为淑妃要揭发 她,所以害死了淑妃……面对前来索命的墨淄候时,莱阳太夫人说出了她内心之言(人之将死,其言也未必 善):同为东海宗世之女,她是宫中宠妃,有陛下护持,我却是孤儿寡母,靠着殷勤恭顺度日,她有什么资格教 训我,有什么资格说我不知是非?四哥觉得我对她狠,难道她待我就亲如姐妹了吗?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6)

可怕的是,她不仅自己这样想,还在亲子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思维方式教给了萧元启。莱阳太夫人“教导”儿子:

  在这皇城上下,原本没有人能比得过你,你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得成。

  正是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当负面情绪冲破理智之后,萧元启在错误思维方式的驱动下,剑指皇权。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7)

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濮阳缨的控制并且杀了他,还学到了墨淄侯的武功,更是将荀飞盏这样的高手打趴。野心膨胀开始谋反,但是他的内心并没有完全黑化,还是心存感激的,最后与萧平旌决斗时候的一席话就足以说明一切。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8)

萧元启还曾在大殿之上,对萧平旌质问到:难道你长林王府,从来就没有失望过吗?当时萧平旌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从他脸上的表情还是足以看清他的内心。萧元启能力是有的,缺少的只是机遇,对于萧元时的皇位非常的不满,说到:我确实看不到萧元时的将来,他只不过是承袭皇位占着大义的名分而已!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9)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0)

虽然萧元启是心有不满与不甘,但是他所选择的处理方法却是错的,也让他一步错步步错,导致最后满盘皆输。他对于老王爷萧庭生还是心生感激的,临死之前还是将自己多年来整理的有关东海和墨淄侯的资料交给了萧平旌,也算是对于老王爷当年教导他军务的一种感激。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1)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2)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3)

他总是报怨世间冷漠,人情淡薄,却勾连外邦,出卖军情(致十州军民惨遭兵祸)、刺杀朝臣(其妻之叔父)、举兵谋反,至国家利益和他人生死于不顾……在他看来,只要他夺得了江山,百年之后的定论也会犯他一样的基本归因错误,把盛世繁华归因于他。

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元启谋反原因(琅琊榜2:风起长林)(14)

小编把基本归因错误和自利偏差组合,归纳出四种归因错误,与诸君共勉:

  一是遇他人做了该谴责的事,将原因全归在其个人身上,无视环境因素;

  二是遇他人做了可称道的事,将原因全归于环境因素,无视其个人因素;

  三是当自己做了该谴责的事,将原因全归于环境因素,无视自己的因素;

  四是当自己做了可称道的事,将原因全归于自己身上,无视环境因素。

  由此,大家亦可看出,风起长林,实祸出人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