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平稳度过青春期(孩子在11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前期)
#活水计划#
你好呀,我是书研。在这里,我们一起聊读书育儿,聊爱与成长。
孩子在11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前期,到18岁前后需完成自我同一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早餐时分,哥哥跟我说,他半夜起来上洗手间时,看见弟弟房间亮着灯。
我问弟弟怎么回事?弟弟说白天睡了一觉,晚上睡不着,然后开了灯坐在床上看书。
“看的什么书呀”,我随口一问。
弟弟回答说,就是你给我的那两本关于青春期孩子身体发育的书。
听弟弟这么一说,我便知道是哪两本书了。
孩子真是说长就长,说发育就发育。
就在这个暑假里,弟弟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个子蹭蹭地一下就长高了好几厘米,很快就超过了原本和他一样高的表弟。
而和弟弟同龄的两个女同学,在这个暑假里也长高不少,并还伴有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了。
待到秋季开学,他们正式进入六年级,按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说,这时发育也不算太早,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但其实,在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我发现,孩子在身体发育来临之前早有迹象可寻。
早在五年级,孩子就进入了一个青春期前期阶段,虽然那时孩子的身体没有变化,可在思想上却发生了一些改变。
比如,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生气,还老爱跟我顶嘴。
他似乎很想要自己做主,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愿来。如果我不答应,他就会生气,甚至喊叫。
关于这个点,我是最近才领悟到的,并且现在有向更厉害的趋势发展。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所需要的帮助不过,当我意识到这个点之后,我便不会再将孩子的脾气看作是一种不好的情绪,而是会想办法去帮助孩子走过这个心理矛盾的发展阶段。
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他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和冲突。如果任务完成得好,冲突自然消失,孩子快速成长。
如果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在孩子的下个成长阶段,没有解决的冲突还是会在,并阻碍着孩子的成长,直到你能够完全地把它解决掉。
也就是埃里克森说的,孩子的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而12-18岁这六年的时间里,正是孩子身体与思想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如是说:
“发现我是谁、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自我感就是自我同一性,即我和自我是统一的、一致的,而不是混乱的”。
也就是说从大约11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他变得有主见起来,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愿意什么都听父母的,并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一些关乎个人成长的问题。
可与此同时,他既没有能力想明白自己,也无法说服父母让自己独自作主。
因此,从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那一时刻,直到整个青春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几乎都是混乱、无序的。
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对自我的认同感,让孩子知道“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能够做什么”,孩子就能迅速的成长起来,完成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
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阶段里的冲突,并顺利地完成成长任务,这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大量读书、上课和思考,我发现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让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
第一个,重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无一例外地都会发生叛逆的现象,尤其是从小就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叛逆度会更为强烈,甚至与父母水火不容。
可如果去追溯孩子叛逆的根源,指向的基本都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说是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
父母不懂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时常对孩子施以控制式的教养方式。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会奋起反抗,而这时的父母只剩下独自悲叹失望的份。
家庭教育专家团团长刘凤华说:
“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本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
是的,亲子关系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父母就无法与孩子正常沟通,孩子更不会听父母的。
父母唯有与孩子搞好关系,走进孩子的心里,读懂孩子的内在需求,方才可能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第二个,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信念和想法。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怎样的,他的人生就是怎样的。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功》中有言:
“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一个没有良好价值观的人,成功的概率一定是零”。
富兰克林从22岁开始就给自己提出了13项美德,用以修身养性。这13项美德就是他的价值观。
他按照一周一个原则,13周为一个周期,中间如有做不到的他就画个点,以利于自己回头看时发现不足,并及时修正。就这样反复循环,履行了一生。
孩子的价值观正确与否,首先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塑造。家长言传身教教给孩子的是什么价值观,孩子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
第三个,培养孩子一个业余爱好,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
业余爱好可以是阅读、画画、跳舞或者听音乐等。
培养孩子业余爱好的目的在于,当孩子心情低落或者遭遇困难挫折时,这个业余爱好可以帮助孩子平缓情绪,重新获得向上的力量。
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体魄,更加能够让孩子在运动中体验那种奔涌的内在力量与向外迸发的拼搏精神。
亲子关系、价值观和爱好与运动,做好了这三项,孩子的混乱角色便能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出一个一致的自我,拥有自我同一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