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杨兰春和常香玉有什么过节(朝阳沟之父杨兰春与豫剧发展)

杨兰春与豫剧发展

作者: 廖奔

说来惭愧,我先知道豫剧《朝阳沟》,后知道作者杨兰春;先知道杨兰春是剧作家,后知道他也是导演,有着编导近百部作品的煌煌成就。这与我这一代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豫剧杨兰春和常香玉有什么过节(朝阳沟之父杨兰春与豫剧发展)(1)

豫剧《朝阳沟》作为时代与传统艺术结合、城市与乡村结合的作品,火爆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原大地,流行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农村的田间地垄,传诵于父老乡亲们的津唾口头,获得了几乎是当时最大的影响面,在中州大地拥有了最高的知名度。少年时代的我熏陶于这样一种氛围里,自然少不了耳濡目染、久习成癖。平时心情一舒畅,撇起嗓子哼上一段《朝阳沟》唱段的事情常有。在黄河之滨下乡劳动那些年,有一种场面让我终生难忘:修复黄河大堤工地上,“知识青年”千军万马推车挥锨打红旗,大喇叭里《朝阳沟》的唱腔一起,千人唱万人和,大家的情绪都亢奋起来,浑然不知疲倦和劳累。现在回想一下,我这个门外汉能整段整段唱下来的戏曲唱段,平时闲暇中能不自觉脱口而出的声腔小调,除了几个“文革”京剧样板戏外,就是豫剧《朝阳沟》了。

豫剧杨兰春和常香玉有什么过节(朝阳沟之父杨兰春与豫剧发展)(2)

《朝阳沟》是时代的艺术,是我的戏曲开蒙教材。 然而,还远不仅如此。

以后的阅历和工作经历,使我渐渐熟悉了豫剧,也熟悉了杨兰春。我知道了,杨兰春的名字是和豫剧的现代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它的台风平俗朴实、通俗易懂、粗犷火爆、幽默风趣,带有中原农村土场土墙土窑土炕石碾子石辘辘的风味,不像南方一些剧种那么清丽秀气、婉转柔媚和文人气,但极受北方普通民众欢迎爱戴。近代以来,河南梆子获得大的发展,在全国的覆盖面大、剧团众多、活动频繁、观众基础庞大,北半部中国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城市乡村千岭万壑到处听得到它悠扬的声腔,可以说已经发展成为近代的第二大剧种,仅次于京剧。建国后豫剧成立,亟需探讨自己新时代的发展之路,这时,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豫剧是传统剧种,剧目和舞台表演积累丰厚,怎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新社会人们的精神食粮?豫剧是群众化的剧种,怎样才能反映出人们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变迁?豫剧是生活化的剧种,怎样才能展现时代的面貌和风采?就在这战略转折的紧要关头,豫剧队伍里出了一个杨兰春。

杨兰春出自晋、冀、豫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在民间戏班启蒙,在农民群众和革命队伍中长成,在豫剧创作和导演舞台上成功。他的名字,50年来与豫剧的发展连在了一起,与豫剧的变革求新连在了一起,与豫剧成功创演现代戏连在了一起。他对于豫剧的贡献,一在现代戏的剧本创作上,二在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的舞台导演上。前者,他把飞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生活写成戏,转化为广大民众熟悉并接受的舞台艺术品。一曲“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一曲“马二牛学剃头”,唱动中原大地。他的善于编戏、擅长写唱词,得力于武安落子等民间文艺的营养,更得力于他观察生活、概括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天才能力。杨兰春把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推向了成熟。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而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中国的现代戏发展就失去一个强劲动力,面貌也就不完整。后者,他从豫剧丰厚的传统里面继承、汲取和发挥灵感,转化为广大民众欢迎并喜爱的舞台艺术品。一部《花打朝》,一部《七品芝麻官》,流传南北,人人皆知,使马金凤、牛得草的盛名远播。他把豫剧的传统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能创造性地发展舞台语汇和戏曲程式,把豫剧的表现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

杨兰春的代表作《朝阳沟》,是中国戏曲现代戏探索道路中出现的经典性作品,虽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是绝不可多得。《朝阳沟》的成功已经四十余载,它熏陶了一代人的情操,它的音符积淀为人们心底久远的乐声。对于离别家乡故土的人,它更是成为乡情的感受、乡音的回忆与乡谊的传达。《朝阳沟》为什么能够流传久远,感动人心?因为它写出了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生活,写出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的表达方式。它因而时过境不迁,长演而长新。

在戏曲发展史上,有时,一个剧种的维持、繁衍和兴盛往往系于一人。就像当年的豫剧有樊粹庭、川剧有黄吉安、秦腔有范紫东、评剧有成兆才、河北梆子有杨韵谱一样,建国后豫剧的现代发展有杨兰春。豫剧的影响力带来杨兰春广泛的知名度,杨兰春的成就更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力。50年来的豫剧不能没有杨兰春,中原父老不能没有杨兰春。杨兰春是中原大地上的戏曲艺术之魂灵。

杨兰春的实践为理论家们提出了鲜活而有价值的命题:他为什么总能够追随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中原父老?他为什么作品总那么鲜活生动、语言总那么活泼形象、人物总那么活灵活现、导演语汇总那么鲜明准确富于表现力?他创作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历久不衰、屡唱弥新、拥有如此大的观众面?

豫剧杨兰春和常香玉有什么过节(朝阳沟之父杨兰春与豫剧发展)(3)

农民称他的戏是农民戏,中原人称他的戏是乡土戏,理论家称他的戏是生活戏。他是为农民搞戏,为乡亲搞戏,为观众搞戏。“河南的小米稀饭和红薯喂养大的”他,虽然成长为有成就的艺术家,骨子里还是农民,人们亲切地叫他“老杨哥”。在河南文艺界,杨兰春与小说家李凖齐名,而更为妇孺愚氓所熟知。他是豫剧的丰厚土壤上茁发出来的一棵参天大树。

杨兰春,这个名字会被中原父老长久记住的,也会被历史记住的。

中州大地上,《朝阳沟》仍然余音袅袅……

(本文系作者为《杨兰春传》一书所写序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