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1)

△ 来源:图虫创意


你又到了学期末,在打包行李回家过年前,大学生们还需要经历一场“修罗场”:期末考。


上了大学,只要胆子大,天天都是寒暑假。但到了期末,大家的学习觉悟都很强,冬日早晨图书馆前排起了长队,通宵自习室也开始爆满……大学生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像考试周一样努力地学习。


“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可以两天复习完一本书。”“如果我高考的时候有期末考试前学习的劲头,我现在估计就上清华北大了!”大学生这么拼,都是为了不挂科。


最让大学生头疼的科目:高数


不挂科,是大学生的底线。但总有一些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和挂科打交道。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中 ,有一项针对北京54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升入大学以来,大学生没有挂科的比例为66%,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挂过科。


根据这份调查,大学生挂科1~2门的比例最多,达到22.8%,其次是挂科3~5门的比例,达到7.3%,不及格科目在5门以上的就比较少见了,比例为3.7%。[1]


高中时,被偏科支配的恐惧还历历在目,到了大学,也总是有几个科目要和大学生们“作对”。那么,哪些科目最让大学生头疼呢?


数读菌通过爬虫搜集了微博相关话题下的全部微博和评论,并进行了相关整合,得到了一份“大学生挂科排行榜”。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2)


高等数学被提名的次数排名第一,并以绝对优势将其他科目甩在了身后。众所周知,高数就是一棵“树”,只不过上面挂了很多人。


高数之难,难于上青天,总有一个知识点能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让你崩溃。


从小学开始,数学就已经是不少人的噩梦。到了大学,不论是理工科,还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高等数学都是必修,逃都逃不过。


甚至,这种“数学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不单单是你恐惧数学,害怕学数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2]


除了高数,英语、经济学、概率论、体育、线性代数、力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均名列前茅。另外,药理学、生物化学、电磁场、信号与系统也必须拥有姓名。


从科目类别来看,大学生挂的既有高等数学、经济学、刑法等专业课,也有如体育、毛概、马原等公共课。


这些大学生容易挂的科目也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虽然大学生认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强,但对“外语能力”、“专业知识”、“数学计算能力” 和 “实践动手能力”都没什么信心。[1]


挂了才知道有多难受


虽然说大学的专业和所修的课程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难,但挂起科来的痛苦就不分彼此了。


挂科是种什么体验呢?“难”就一个字。


数读菌爬取了知乎“挂科是种什么感受”问题下的1803个回答并进行了分词处理,结果发现大家在谈到挂科时,最常用到的情绪类词语就是“难受”“难过”“难”。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3)


考试难过,挂科后也很难过,甚至多年以后都还留着挂科的阴影:


今天早上八点知道自己高数挂了。难受了一天了。心里堵的真的很难受。很丢人很丢人。


毕业两年了,我还是常被(挂科)噩梦惊醒,这心理阴影真不是一般的大啊,所以尽量还是不要挂科了吧。


除此之外,“哭”“害怕”“后悔”等词也较常见。挂科后没人会觉得好过,有时候还会陷入对自我的怀疑中:


就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啊,我做了所有的作业,上课认真听,笔记也有整理,也复习了很久,考的一门比一门烂。


从小学到高中,被应试教育支配的学生到了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谈恋爱、打游戏、刷剧、实习等等。


别的方面花的时间多了,学习就容易松懈,等到挂科了,才追悔莫及,虽然这种后悔可能也就持续一阵子:


第一眼看到分数的那一刹那,万念俱灰,后悔莫及,害怕父母责怪。过了几天之后,这件事情完全抛在脑后,该玩玩,该吃吃,该睡睡,没啥变化。


面对挂科,后悔是常有的事。因为一旦挂科,就会很麻烦,也很不划算。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4)


如果你在大学挂了科,首先,你得补考。补考一般都在下个学期,有的学校补考在新学期开学,这就意味着,别的同学在假期愉快玩耍时,你假期还得复习。


补考过了还好说,没过得话,还要重修。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和学弟学妹们挤着上课,同时,还要上缴一笔重修费。


以福州大学为例,一个学分的费用是121元,高数一共5学分,重修这门课,你就得交605元,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了。[3]


另外,如果你一直挂下去,或者挂的科数太多,在毕业前都没修完学分,就得延迟毕业,甚至拿不到毕业证书了。


在过去,倘若补考和重修没过,许多学校在毕业前还有最后一次兜底的考试机会,也就是“清考”。但现在,越来越多大学取消了“清考”,挂科生的最后一道保护墙也没了。[4]


挂科的影响还不止这些,一旦挂科,评奖评优、奖学金就不用想了。另外,如果想要保研,因为挂科,可能保研资格也没了。


“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安慰自己容易,但后果就不是那么好承担的了。


平时不努力,挂科后悔来不及


挂科虽然麻烦,但学习毕竟不是大学的唯一,对待大学考试,“60分万岁,61分浪费”是一些大学生的信条。但要知道,如果你恰巧考了60分,这真不是你努力的结果,是老师努力的结果。


在知乎“挂科是种什么感受”下的1803个回答中,“老师”这个词反复被提及,频数达到了1006。毕竟在考试上,老师还是有主动权的一方,在学生眼里,挂科是无论如何都和老师“脱不了干系”的。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5)


另外,“重研轻教”的考评风气下,大学也存在不少水课。课程案例陈旧,任课老师上课除了念PPT,就是让学生展示PPT,课程质量一言难尽,以至于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抵触,自然就学不好。


而且,比起985、211院校,普通公立、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对教学课程不满。[5]


除此之外,学习环境也对成绩有所影响。[6] 如果同宿舍有学霸期末补小课,想挂科都难。再说,在寝室晚上的翻书声、舍友床头台灯的光亮下,你还能安心地躺着当咸鱼吗?


但更多情况下,挂科还是自己的原因,“业精于勤荒于嬉”,其实就是懒和浪。


有研究通过分析重庆大学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67名学生共约18万条一卡通消费数据来预测大学生的挂科情况,发现大学生的作息习惯确实与学习成绩存在较大相关性。


挂科率最高的科目排名(大学最容易挂的科目排行)(6)


从数据来看,成绩平均绩点前15%以及未挂科的学生在图书馆附近食堂就餐的频率、吃早餐的频率以及在规定时间就餐的频率,都要高于成绩平均绩点后15%以及挂科的学生。


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有时还真不管用。例如高数,平时不消化,期末一大堆公式、定理看都看不懂,想要两天啃完一本高等数学,基本不可能。


社科类的学生也难,等到期末开始“预习”七八本书,如果任课老师不划重点,一本两三百页的书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复习起来宛如海底捞针。


再懒和浪一点,逃课次数多,也不交作业,平时分太低,老师想放水都无从下手。


挂科的后果可能没那么严重,但也可能让自己和心仪的 Offer 失之交臂。真到了那个时候,除了遗憾和后悔,别说转锦鲤了,转 tRNA 也救不了自己。


来源|网易数读(datablog16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