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秦国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

对于商鞅之死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商鞅变法和既得利益者报复等方面。

商鞅是不是必须死?

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不是秦国恨商鞅,是既得利益者们恨商鞅。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既得利益者本身就代表着秦国,而秦国的强大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也是有利的(问题只在于国家强大会不会给予他们相当的回报)。因此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况且变法形成的新贵族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旧贵族那里转变过来的。那么到底谁恨商鞅,商鞅是不是必须要死?笔者认为这都是一个可选择的,秦惠文王不杀商鞅行不行?很显然可以,要是有这个魄力,秦惠文王岂不是更加伟大?因此,但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的权衡中,商鞅的死并不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或然性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推论,变法是否对秦国有利,与商鞅死不死其实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大家看过了《大秦帝国之裂变》,我想大家会对商鞅变法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剧中已经刻画了一个明事理的秦惠文王,也缓和了之前对双方那种鱼死网破的激烈斗争的印象。甚至,秦孝公为了保护商鞅,还许给了他大量的土地和军队,可以说商鞅拥有与秦国公室一战的资本,但是他放弃了,是自己选择了赴死。

回过头来,《大秦帝国》是描述的不一定是对的,但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思路,商鞅真的跑不出函谷关吗?钱学森从美国都跑回来了好吗?人要死需要就两个条件,一是有人要杀你,二你要配合。

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秦国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1)

有很多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戏剧描绘得过头了。记得之前看过莫言老师编的一部话剧,叫《我们的荆轲》,剧中荆轲对赴秦刺秦的结局、太子丹对自己的利用、人生的价值等等都描绘得极为细致,也就是说那些英雄他们不傻,我们今天苛责他们的方面,他们都曾经考虑过,最终做了我们认为傻的选择。在这样的理解下,这些英雄就更加伟大。比如有人说岳飞不懂政治云云,如果当你知道了岳飞明明知道那些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依然选择精忠报国,那你还能说他傻吗?

商鞅为何身死?

那么商鞅身死,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政治斗争造成的。在探讨商鞅变法身死的问题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在商鞅入秦之前,秦国的国家体制是不健全的,换句话说商鞅给秦国构建了一整套国家建制和运行规范。秦孝公曾说“诸侯卑秦”,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秦国也算个国家?大体而言,秦国处于刚从游牧民族安定下来的阶段。虽然秦穆公曾经试图加入中原文化圈,但失败了,此后秦国一直在和西戎打来打去,国内也收编了很多游牧民族,所以整体来看秦国国家水平很低,这是商鞅变法的秦国与列国不同的地方。商鞅身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通常说的旧贵族的反噬(部族仇恨或者个人仇恨)。说白了就是很多人没有从游牧的传统习惯中走出来,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家,而不是国(虽然早已立国,但这依然是个新概念)。

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秦国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2)

2、商鞅坦然受死。我们之前说了商鞅有很多选择,但身死更能使他的变法事业更进一步,变法已经深入下去了,显然已经不是国君或者谁想停就停的了的了。变法成长起来的新贵族、获得土地的百姓已经拥有了旧贵族无法撼动的力量。商鞅的死,只能使旧贵族在情理上更加被动。假如商鞅像孟尝君一样鸡鸣狗盗而逃,是不是英雄气顿减三分。

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秦国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3)

3、秦惠文王的政治策略。秦惠文王显然可以不处死商鞅,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希望能够抚慰旧贵族,保证君位的正常传承。可惜事与愿违,是不是特别像汉景帝之于晁错、建文帝之于齐黄。还好,秦惠文王粉碎了旧贵族的叛乱,使得商鞅变法的成果持续进行下去(万历就差多了,连很多好的政策也废掉了)。

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秦国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4)

略谈变法

谭嗣同赴死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好像变法者必然不会有好下场,商鞅、吴起、王安石(还行)、张居正等。其实这是历史叙述中特意安排的,啥叫变法?只要从现在做的要与之前不同,便是变法了。春秋时期,管仲也算变法了。战国变法的国家很多,申不害、邹忌也变法了(变法彻不彻底不论,是不是之前的蛋糕理论依然是合理的)。历朝历代有很多皇帝想变法,他们手底下的人便是变法大臣 ,而变法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皇帝本人。如汉武帝要将国策转变,那么董仲舒、卫青、桑弘羊等人都算变法者了。王莽、汉光武帝刘秀、曹操、诸葛亮、南北朝时期许多位皇帝(西魏宇文泰、北魏孝文帝、宋武帝刘裕)等等,不胜枚举。他们变法有的成功,有的不尽如人意。

变法是一个中性词,变法会然很多人难受和不理解,因此任何变法承受的阻力都非常大。我国要改革发放,最重要的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是之前召开的理论务虚会。

就谈这么多吧,不同看法请诸君多指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