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

长白山天池的鱼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那么你认为哪种最可能接近最真实的情况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是因为长白山天池环境过于“恶劣”,能在这里生存、繁衍的鱼需要莫大的机缘。天池海拔2189米,外形为椭圆形,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在我国众多湖泊里面积并不算突出,甚至“堪比水坑”。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1)

“恶劣”的水体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温,夏季表层水温7.0-12.0℃,水深20.0米处则降至4.0℃,20.0米以下趋向稳定为3.5~4.0℃,这个水体温度下也多是冷水鱼能够承受。即便能存活,因为冷水环境下鱼生长缓慢,大多是瘦骨嶙峋像挨了几年饿的样子!

重点是冬季,每年11月下旬天池封冻,一直持续到第二年6月中旬,整个冰期长达243天。资料显示,天池一年中超过200天冰层厚度达到1.25米,1930年曾创下冰冻深度3米、积雪深度1米的纪录。长时间冰封意味着水下温度基本在0-4℃之间,而且溶氧量稀少,要求鱼具有较高的耐氧性。像全国各地常见的白条、翘嘴休想在这里存活。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2)

其次是天池的地理环境。前文提及天池海拔2000多米,具体位置偏僻、人烟罕至;天池上空,气候多变:有时连续数日阴沉不晴,有时狂风呼啸、沙石飞扬,有时暴雨倾盆、冰雹骤落,平常人烟罕至,就连动物也不多见,也只有七八月份少量区域长出杜鹃、高山菊及几个小动物出没。

也就是说,天池中有野生鱼群栖息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而它偏偏就发生了。天池1949年之前属于我国的“内湖”,解放后出于当时政治需要天池承诺成为了我国和朝鲜共用,两国以天池为界,朝鲜常把天池唤作白头山天池。

不过,两国附近聚居的民众间都流传着“天池水怪”的故事,而且朝鲜民众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有朝鲜民众将其视为庇护神。“天池水怪”名声大噪后与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成为我国唯二能凭“水怪”吸引游客的地方。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3)

2013年11月是最近一次较为影响力的关于天池水怪记载。据说当时超过100人目睹了两只“水怪”在水中嬉戏、游弋的情形。大约10分钟后也许是玩腻了,两只水怪先后潜入了水中。有网友通过现场人的描述推测可能是一种类似“翻车鱼”的海洋鱼种。也有人推测可能是水獭。

这些水怪如何进入到海拔2000多米、少有动物的天池,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水源主要来自降雨和地下水。长白山周围水汽丰富、年降雨量达1300多毫米,而且整个天池地貌就像一个硕大的漏斗,承接了周围21平方公里的积水渗入,但没有一个外来河流,也就杜绝了外来鱼籽的进入。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4)

网友提出自古有“千年草籽、万年鱼籽”的说法,许多鱼籽通过飞鸟传播。确实,一部分鱼籽耐高温、耐饥渴,生命力强悍,它们趁飞鸟喝水、觅食的过程中附着在羽毛上顺便完成迁徙,只是天池周围偶尔有鹰飞过,还真没有几只鸟喜欢在里面嬉戏。

但成书于1908年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作者在水中写到:“见有倒鳞鱼数尾,赤白色,跃于池中”;“土人云,数年前有人至峰前,见鱼数尾,红黄色,跳跃乘槎河上”。似乎天池中原本就有鱼存在。难道真是飞鸟带进来的?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5)

目前还有一种说法是,天池的鱼是人为放生的,压根不是什么野生的。2007年中国新闻网中的一篇报道中提及,1960年朝鲜研究员金理泰参与了在天池的放养工作,分别是9条鳟鱼和16条鲫鱼,而后又陆续放养了鲫鱼和柳条鱼等鱼种。

后面发生的事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1994年《中国钓鱼》刊登了钓鱼人崔昌熙在天池的渔获,一条长25公分、重180克的山川鱼。山川鱼是淡水鱼,也是一种典型的冷水鱼,当年金理泰到底放养过山川鱼没有,则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长白山天池的深度水深(长白山天池的疑惑)(6)

那么天池中的鱼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是“自古有之”,还算人为放生,还需要更多的资料、线索佐证猜测。大部分专家表示,天池作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湖泊,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所以水体不会过于清瘦,而且天池中存有温泉口,能够营造出局部高温环境,所以应该能够满足一部分鱼的生存。

原创:老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