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建议多插一根蜡烛(邓小平建议多插一根蜡烛)
1977年的5月,在叶剑英八十岁大寿时,邓小平以及他的多位老战友前来祝贺。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在场的每个人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邓小平的一个举动,让大家伙有点懵。
邓小平建议在蛋糕上多插一根蜡烛。原本叶剑英八十岁理应是八根蜡烛,这多插一根,不合规定啊?
接下来,邓小平的一番话让在场的点头称赞。就连叶剑英都夸他“你想得深远。”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邓小平这么做,又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其实,这不得不从叶剑英和邓小平,在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故事说起...
艰难的岁月里,相互支持的革命情谊叶剑英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个武将,所谓武能上马定乾坤。
邓小平同样作为开国元勋,他有着文能治国平天下的卓越才华。
按理说,他们两人应该是没什么交集的。其实,他们对彼此都早有耳闻。虽然往来不多,但对特别关注彼此。
然而,在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叶剑英与邓小平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往。同时,俩人间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深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叶剑英在长沙,自己的处境不太理想,但他心里仍然牵挂着孤身在南昌的邓小平。
当得知王震从南昌带来邓小平的消息时,他急忙问道:“小平同志的身体怎么样?他生活起居情况如何?是不是天天要去劳动?家里的子女都到身边了吗?”
当知道邓小平过得生活很苦时,他心里感到一阵难受,忙跟王震说:“你赶快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
于是,王震陪叶剑英吃了一顿饭,跟老部下交代了叶剑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就回到了南昌。另一边,邓小平从王震口中得知叶剑英的情况,也为他的身体感到担忧。
后来,叶剑英的情况有了好转后,就为邓小平四处奔波,多次在国家领导面前建议“恢复”他的工作。
邓小平的能力和才华,叶剑英等同志是有目共睹的。他知道,现如今的国家就需要这样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1973年春,邓小平从南昌回到了北京。叶剑英知道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亲自去看望邓小平,还帮忙解决工作及生活上的问题。
不久,在叶剑英的多次提议下,中央领导同意邓小平恢复原来的工作,被毛主席任命为总参谋长,参加军委工作。
就这样,叶剑英和邓小平有了一段共同共事的时间。叶剑英经常来到邓小平居住处,两人商量军机事务,研究加强军队的管理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次年的1月中旬,南越对我国西沙群岛发起进攻。叶剑英与邓小平临危受命,一起负责组织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
经过几番战斗,终于收复了甘泉、珊瑚、金银三座岛屿。
后来,叶剑英与邓小平经过多番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西沙和南沙的建设问题,中央批复了“西沙设防计划”。
一年后,邓小平受到两位领导人的重托,全面担负起了党、政治、军事的领导重任。此时的国家为难重重,两位领导人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邓小平深知身上的担子,他一点也不敢松懈。
叶剑英特别钦佩邓小平身上的谋略胆识和强硬的工作作风,不管发生什么,他始终站在邓小平的一边,坚定不移地支持他。
在一次会议上,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不怀好意人的心思,也严厉批评了目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刚开始,场面一度极其安静,大家都不敢说。
此时,叶剑英打破僵局,就邓小平所谈的问题,提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大家见叶剑英起了开头,于是纷纷加入讨论,场面非常激烈,一些不敢说的话,也大胆勇敢地说了出来。
此次会议效果圆满地达到了预期,跟叶剑英对邓小平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不久,叶剑英和邓小平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他们一起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当然,此次议题的中心是整顿军队的思想作风和解决组织的问题。在会议上,他们配合地很默契。
邓小平做完重要讲话,叶剑英就把他的内容做了总结。对于在会上邓小平所谈到的内容,叶剑英都表示非常赞同。
1976年1月,举国笼罩在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悲痛中,当月15日,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彼时,叶剑英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他安排邓小平念悼词。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当时邓小平的处境很困难,其次就是让邓小平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面,让大家认识他。
邓小平作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在周总理生病期间,代替总理处理过不少的事务。由他出面念悼词是合情合理。
当邓小平表情严肃地念着悼词,沉痛的语调,不管是在场的叶剑英等同志们,还是在电视机面前的老百姓,无不悲痛流泪。
在邓小平的感染下,大家回忆起了周总理为全国人民所做的一切。
叶剑英为邓小平的复出多次奔波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席卷而来。不久之后,邓小平的工作被全面停止。
叶剑英在生病期间得知消息,但他仍然不忘嘱咐自己的子女去看望邓小平,问候他,跟他保持沟通。
最重要的是让他放宽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然,叶剑英心里想着就是无论怎样,都要极力保全邓小平。
同年的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彼时,国家处于风雨摇摆的地步,邓小平虽然在家,但他心里想着的仍然是国家大事。当然,同时他也想知道老战友叶剑英的身体各方面现如今怎么样了。
有一次,他不顾自身安危,独自去看望叶剑英。两位老友看到彼此,老泪纵横。这已经是有好一段时间没见到面了。
在叶剑英的书房里,他们讨论目前的国内形势,同时面对四人团的坏人,想应对之策。
另外,在这一年,邓小平得了疾病,不得不安排住院。
叶剑英对他的身体十分关切,考虑到他特殊的处境,于是,安排他住进了解放军三零一医院。并且跟医院的领导打好招呼,明确表达指令说“一定要治好,一定要保护好!”
除此之外,叶剑英也把其它各方面都安排妥帖,目的是让他安心养病。
1976年10月6日,这一天是个举国欢庆的好日子,因为一些阴谋野心家终于被绳之以法。叶剑英处理好这件事后,抓紧为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做准备。
为了让他放心,叶剑英派自己的小儿子驾车去把邓小平接到家里,并亲自把组织上的精神给他做传达。
当两位老人再次见面时,彼此激动万分。邓小平的一句“老兄”,让叶剑英落泪,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不久,叶剑英多次向上级领导提建议,让邓小平恢复原来的职务。
叶剑英从两个方面来讲:
首先,他有全面的工作经验,不管是党务、政务还是军事,他都驾轻就熟,是个难得的治国人才。
其次,很多各部门的同事以及全国人民都希望他能早日投入工作。
随后,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再次排除万难,他在会议上直接提出来“我建议让小平出来工作...”
大家听到叶剑英的提议,都感到诧异。对于他们来说,邓小平身上还有“疑点”未除,万一再出什么岔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叶剑英并不那么想,因为他相信邓小平同志对党、对人民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度。
后来,叶剑英把邓小平接到西山疗养身体,安排了一幢离自己所住的楼很近的房子。
在当时,中央对邓小平有何决议还没出来时,叶剑英特意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凡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熟悉熟悉。”
同时,叶剑英也把自己的工作给邓小平做汇报。经过叶剑英不懈的努力,1977年7月初,党中央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而后,中国在邓小平的核心领导下,走上了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叶剑英80大寿,邓小平要求蛋糕上多插一根蜡烛1977年5月14日,是叶剑英八十岁的生日。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需要好好的庆祝下了。毕竟八十岁是个大寿。然而,叶剑英却不这么想。
当时,全国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人民的生活极其困难。
推己及人,叶剑英觉得没必要铺张浪费。现在国家正在百废待兴,作为老一辈国家干部,应该起带头作用,勤俭节约。
另外,叶剑英等将帅干部都是从最贫穷的年代过来的。当初跟着毛主席、周恩来一起闹革命,艰苦恶劣的环境都经历过。
叶剑英的骨子里,就有中华民族自古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而奢华的作风他从来是不提倡的。于是,他拒绝了大家举办寿宴的建议。
可是叶剑英的子女认为,父亲苦了一辈子,现在八十岁也算是苦尽甘来。如果不办寿宴,着实委屈了父亲。
另外,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办一场寿宴大家跟着喜庆,也是跟过去告别,迎接未来美好的生活。最后,叶剑英执拗不过子女,答应了办寿宴。
这天,叶剑英的家里来了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在北京的将帅们都来了。
第一个登门的便是王震夫妻。随后余秋里、杨成武、聂帅夫妇、徐帅等依次到场。
大家在酒桌上坐定,写诗给叶剑英贺寿。
众人谈笑之间,邓小平夫妇也来了,一进门,便说“我来了,向这位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的老战友表示祝贺!”
这次贺寿,邓小平不仅夫妻都到场,而且还带了一份贺礼“万年青”,象征人的寿命长,有福如东海的寓意。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正说着时,最后赶来的粟裕也到场了,等全部人到齐了,大家依次入座,宴席正式开始了。
当时,叶剑英旁边坐着邓小平。在推杯换盏间,寿宴不觉间已过一半。叶剑英家人拿着一个蛋糕入场,上面插着八根蜡烛。这时,邓小平建议说再插一根。
大家感到疑惑不解,邓小平解释说“象征着长长久久,寓意大家长长久久地团结在一起,也希望祖国的繁荣昌盛能长长久久。”
大家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叶剑英笑着说“还是你想得深远,毛主席和周总理果然没看错人啊。”
结语
叶剑英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他86岁逝世的时候,邓小平亲自修改悼词,这样高度评价他的一生:
“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他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和重大贡献。”
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叶剑英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毫无夸张地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后来的邓小平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就不会有中国的全新面貌和高速发展。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多次救邓小平于危难之中。曾经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
叶剑英与邓小平一对革命战友,他们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共创了中国新时代的篇章。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值得后人学习,永远铭记于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