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古文积累(小学必背小古文及注释)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占到20%以上的内容。2019年秋季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仅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文言文就达到了15篇。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
开学季已经到来,夏末老师为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整理了小学课内必背的小古文和译文,大家先理解再背诵,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年级(上册)
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失足跌入水中。其余小孩都丢下缸里的小孩跑了,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破大缸,水流出来了,小孩得以活命。
【小故事大道理】
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神。
三年级(下册)
宋国有个农夫。他的农田中有个树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农夫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再也没有得到,而他却被宋国人嘲笑。
【小故事大道理】
人应该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通常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四年级(上册)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时,淹死在海里就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
【小故事大道理】
《精卫填海》告诉我们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就不要在乎是否成功,看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古人用来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故事。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果子,枝条都快被压断了,一些小孩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实(指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小故事大道理】
在生活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看表象,贪小便宜。只有有思辨思维的人,才能以最快的时间,算出最效率的方式,才能取得成功。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学习,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在生活里学习人生经验。学会观察就会发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会慢慢为我所用。自由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的人,才能让生活的纸页丰富多彩,才能让他的人生不会苍白平淡黯然失色。
四年级(下册)
【译文】车胤谦逊有礼且勤奋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又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夜晚时,就用白色薄纱布做成袋子装几十个萤大虫,用来照亮书册,夜以继日地学习。
【小故事大道理】
《囊萤夜读》告诉我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即使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也要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只有凭借刻苦的学习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
【译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人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还没有完成学业,便放弃离开了。路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做什么,老妇人说:“想要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回去完成学业。
【小故事大道理】
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五年级(上册)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五年级(下册)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事物都不能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任何事物没有不穿透的。”有人问:“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无法回答。无法穿透的盾和没有穿不透的矛,不能够同时存在。
【小故事大道理】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自己与自己产生矛盾。
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九岁儿子,十分聪明。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小故事大道理】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辩驳他人时要讲究技巧,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道理。
六年级(上册)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弹琴,心里想着大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了之后,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小故事大道理】
《伯牙鼓琴》赞扬了朋友之间能够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真挚友谊。
六年级(下册)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将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小故事大道理】
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非常专心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诲;一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心认为有大雁快要飞到,想拉弓箭去射它。他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答:不是这样。
【小故事大道理】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盘子,这不是远的物体小而近的物体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寒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物体热而远的物体凉吗?”
孔子没有办法判断。
【小故事大道理】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孔子这么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同时也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是得不出结论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