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

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1)

01

二个月前,一茶友终于从我这拿到了这把【三不】银壶。

顺丰空运,只为了他能早点收到。

隔天就在朋友圈看到他晒图,配文是——

搬进新居,窗明几净!

期盼二个月的三不壶终于做好了,精工局纯银手工订制,重850克,容量1.1升多。一把錾刻着“不说”“不听”“不看”三不猿的银壶。嵌铜很棒!准备开壶,喝茶。

他问,紫砂开壶很复杂,这银壶怎么开壶?

我说,不像紫砂那么繁琐,注水,煮沸,倒掉,

再注水,煮沸,再倒掉。

擦拭好银壶内外,投入清水,水量以壶嘴入水口三分之二处,或说壶身容量的七成为宜,静候10分钟左右,待水沸,开始冲泡喝茶。(这段碎碎念了一下,也算是个开壶指南吧)

精工局银壶茶友拍摄

02

他的茶器家伙什儿,有好些个,不管是紫砂还是铁壶,除了常用的,有些买来,偶尔会因为我们前去,拿出来赏赏用用,通常是一直搁置着的。

他总说,这些都是稀物。

我问,那个xi?

他说,稀有的稀。

太喜欢而不舍得用的稀物。

太贵重而不舍得用的稀物。

还有怕一不小心碎了而搁置的稀物。

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2)

精工局银壶茶友拍摄【三不壶】

人与物件的相处,一直是饶有兴致的事情。

看到身边朋友的茶器生活,我总会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此句大意是: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再直白点说,对于物件,人很容易陷进去——要么人为物役,抑或是物为人役。我也在这个圈里打转过好多次。

这把三不银壶,他是一直用着养,还是像之前的茶器一样,因为稀物而收藏起来,我当时也没细问。

03

昨儿个,他说,再给我打一款三不吧。

我问,上一把三不壶呢?你又准备搁柜子里藏着啦?

他说,这把是帮朋友订的,朋友来喝茶,觉得这款不错,我那把一直用着呢,以前不舍得用的紫砂,最近也都拿出来用了。

我问,怎么舍得啦?

他说,本想着,好物件得珍惜点用,后来搁置这么久,快成摆设啦。老放着也怪可惜的。用10年的一把壶和10年前的一把壶,我想还是不同的。

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3)

文创造物精工局【三不】银壶

04

关于物件,古人从很早就开始探究人与物的关系——

格物致知、明物穷理、物尽其用、正物之性,以尽物德……

等等等等。

其中的各种理论,在此不深究分析。

我想,归根到底,对于一个器物,我们可能就是这么几个阶段——

明物,正物,尽物。

更浅显一点说就是——这个物件是什么来头?各个细节设计是怎样的?我喜欢她的哪一处?朋友问起,我怎么介绍这个物件给他们?

拥有之后,我要用它来干什么?我怎么更好地使用它?

喝茶的人用银壶,从功能上讲,就是净水,灭菌,去异味,利茶,朋友来了,我能用这把银壶煮一壶好水,用薄软甘甜的水冲泡一壶好茶,大家喝得舒畅。

从器物本身来说,可以就是喝茶之余,大家欣赏欣赏这壶的气韵,聊聊这款三不壶,一眼看去,壶形观感如何?我拿在手里,手感稳重不?怎样?壶身錾刻的三不猿,三不壶名嵌铜,细节如何?我用它出水断水,水流如何?聊聊这【三不】之道,也是茶席上的一个话题,器修,茶修。

而一切明物,正物之后,就是尽物。

这个尽字,

一是说,物得其用;

一是说,物用得宜。

毕竟,物有竟时。

这也就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如何用好,且养好这把银壶?

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4)

一张打的银壶壶嘴细节图

05

朋友的银壶氧化地均匀,包浆后的色泽感特别漂亮。

一茶友曾问她讨要养壶秘诀。

她说,就常用常擦,尽量避免磕碰,爱惜着用。其余的交给时间慢慢润。

茶友私下嘀咕,这算什么秘诀啊?

我却心领神会。

或许,他还没有理解到——爱的本源就在这惜字上。人有惜物之心,物才能有悦人之美。

玩壶的十大心得(器养茶茶润人人惜物)(5)

物件,物件,常用常新。

愿你得稀物,

愿你能惜物。

——

书于文创造物精工局 2017.8.21

我们在静心创作有益人心的银壶茶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