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山西特色面食(山西人最离不开的8种面食)
山西人嗜好面食,这种习惯由来已久。在过去,山西人吃饭少有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明显偏重,从生理上需要大量水分,形成了喜汤食的习俗,吃干面条后喝点面汤是山西居民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
到了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山西人仍旧热衷于一碗面,这是传承,更是生活的记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梳理几种面食,看看大家吃过哪几种?
1、刀削面
从填饱肚子到成为表演,刀削面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刀削面(勾刀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其中,大同刀削面最出名。在很多影视作品镜头中总会出现"技艺娴熟的师傅,和好的面团顶在头部,两只手中分别拿一把削面刀,在头顶上"嗖嗖"挥动。"飞刀削面"在山西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这样的镜头曾出现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
2、拉面
不同于兰州牛肉面,在山西人眼里,拉面粗点才带劲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传统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著《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按:桢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这些都是网上的解释,小编最爱的还是路边大车司机经常吃的烩菜大拉面,一碗顶一天!
3、剔尖
面食的五花八门,来自于器械的不断创新,为山西人的智慧点赞!
又叫便尖、拨鱼儿,面的成分也五花八门,白面、豆面、红面(高粱面)都可以成为制作剔尖的原料,沐凡妈妈坐月子的时候婆婆经常会做豆面剔尖,汤汤水水易消化,容易搭配蔬菜,是不错的营养面食哦!
4、河捞面
家用的河捞床更加轻量化,便于家用
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
5、焖面
山西人吃焖面,可以没有肉,但不能没有豆角
焖面是将面团擀薄后切条,将配菜炒香后一起焖煮。也可加入适量莜面。调料必须要有蒜,才够美味。焖算是此面的加工方法,在山西左权等地方称为lumian。著名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就特别爱吃这种面,还因此做了一些考证。他认为lumian应为"垆面"。"垆"当然不是普通浇卤面的那个"卤"字,而"是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恋"当垆卖酒"的那个"垆"字。
6、猫耳朵
山西猫耳朵,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
山西猫耳朵是中国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没有固定的标准。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
7、抿尖
兴县民间谜语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制作的过程。
抿尖是山西省中部家庭日常的一种面食,又称为抿圪抖儿。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种面食的制法,尖则是指此种面食的形状。在沸水锅上放上抿尖床,将和好的面置于平面上面有多个筷子头粗细的孔眼的抿尖床上,然后用抿尖挫或手掌用力推压面,做出抿的动作,使面从抿尖床的孔眼中穿过,成型,落入下面的锅中煮熟。煮熟后将抿尖用笊篱捞起。在山西左权、和顺、榆社等地,“江水抿尖”较为盛行。
8、挠
俗话说:“要吃好挠,拧上九十九遭”
又叫“糊嘟”,是晋中地区特色面食,在寿阳县最风靡,水开后放入米,再放菜,豆角、土豆、酸菜都可以,然后搁一层干面,玉米面、白面、荞面、杂粮面都行,中间留个孔让锅里的汤滚开着……到水少得看不见了,再小火焖。焖到似糊非糊的状态。撤离火后使劲拧,拧成团。拧好了,然后蘸上辣的、酸的各种佐料,吃一口,就是那个字“爽”!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8种美食,你吃过几种呢?
纸短情长,家乡的美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比如推窝窝等,今后的文章和视频中还会向大家介绍山西的特色美食,敬请关注!
声明:文章内容由头条号:沐凡和爸爸妈妈 原创,文中部分配图取自互联网,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感谢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